(十二)酸 碱 盐 氧化物
第八章学到的三大系列物质
同系列内的物质间一般不反应,但可在适当条件下相互转化
系列一 系列二 系列三
金属 非金属
↓O2 ↓O2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H2O 盐 ↓H2O
碱 酸
碱的通性 酸的通性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②氢前的金属+酸→盐+H2 ↑
注意:浓 *** 、硝酸跟金属反
应不生成氢气,生成水
②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③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③碱+酸→盐+水(“中和反应”) ④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④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⑤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碱的通性的①②④项的碱必须是可溶于水 碳酸盐+酸→盐+H2O + CO2 ↑
盐的通性(盐的通性中(1)(3)(4)项的盐必须是可溶于水)
⑴金属+盐→金属+盐(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⑵酸+盐→酸+盐 碳酸盐+酸→盐+H2O + CO2 ↑
⑶盐1+碱1→盐2+碱2 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都必须是可溶于水
⑷盐1 +盐2 →盐3 +盐4参加反应的盐都必须是可溶于水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26.氧化物的性质:
①有四种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碱,其他的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Na2 O+strong O=2NaOH CaO+strong O=Ca(OH)2
K2 O+strong O=2KOH BaO+strong O=Ba(OH)2
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strong O=strong CO3 SO2 +strong O=strong SO3 SO3 +strong O=strong SO4
27.盐酸和 *** 用途: *** 和盐酸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盐酸(氢氯酸,HCl气体的水溶液,无色液体) 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
*** (H2 SO4 ) 浓 *** 有吸水性,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28.浓 *** 的稀释:稀释浓 *** 时,必须把浓 *** 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 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 *** 里。
盐酸(或氯化物)和 *** ( *** 盐)的区别 *** :更好用可溶性钡的化合物氯化钡 (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 *** 盐),无现象的是盐酸
不能用硝酸银溶液,因硝酸银跟 *** 反应有 *** 银白色沉淀生成。
29.硝酸(HNO3 )有酸的通性,但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磷酸H3 PO4
30.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 化学式:NaOH)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易潮解由于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表面皿)里称量。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会跟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用途:作中性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
可干燥H2、O2、N2、CO、NH3 CH4等;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
化学性质:(KOH的化学性质跟NaOH相同)
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SO2+2NaOH=Na2SO4+H2O
② *** 和硝酸分别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
③氢氧化钠跟盐反应
a.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铁、 *** 铁、硝酸铁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6NaOH+Fe2(SO4)3=3Na2SO4+2Fe(OH)3↓
b.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铜、 *** 铜、硝酸铜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CuSO4=Na2SO4+Cu(OH)2↓
c.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镁、 *** 镁、 *** 铝溶液的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程式:2NaOH+MgSO4=Na2SO4+Mg(OH)2↓
31.氢氧化钙(俗名:消石灰、熟石灰 化学式Ca(OH)2 )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用生石灰跟水反应制得。
用途:与 *** 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制建筑业的三合土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同点: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钾反应
有白色沉 淀生成,氢氧化钠则无沉淀生成。
CO2+ Ca(OH)2=CaCO3↓+H2O
Na2CO3+ Ca(OH)2 =CaCO3↓+2NaOH
写出下列转变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a(OH)2→CaCO3
32.常见的盐
a.氯化钠(NaCl 食盐的主要成分) NaCl+AgNO3 =NaNO3 +AgCl↓
粗盐提纯的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
b.碳酸钠(俗名:纯碱,Na2 CO3 类别:盐,正盐 不是碱)
①碳酸钠+酸→盐+strong O + CO2 ↑
例: Na2 CO3 +2HNO3 =2NaNO3 +strong O+CO2 ↑
②2AgNO3 +Na2 CO3 =2NaNO3 +Ag2 CO3 ↓
③CaCl2 +Na2 CO3 =2NaCl+ CaCO3 ↓
④BaCl2 +Na2 CO3 =2NaCl+ BaCO3 ↓
⑤Ca(OH)2 +Na2 CO3 =2NaOH+ CaCO3 ↓
c. *** 铜( *** 铜晶体俗名:蓝矾、胆矾)
①加热蓝色 *** 铜晶变为白色 无水 *** 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CuSO4·5H2O加热CuSO4 +5H2O ↑
CuSO4 +5H2O= CuSO4·5H2O
② *** 铜溶液跟可溶性碱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物:CuSO4+2NaOH=Cu(OH)2↓+Na2 SO4
③置换反应Fe + CuSO4 =FeSO4 + Cu
Zn + CuSO4 =ZnSO4 + Cu
烧碱是NaOH氢氧化钠,也叫火碱、苛性钠。
苏打是Na2CO3,碳酸钠是纯碱。
氢氧化钠:
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可加入盐酸检验是否变质。
NaOH是化学实验室其中一种化学品,亦为常见的化工品之一。纯品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密度2.130g/cm3。熔点318.4℃。沸点1390℃。工业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是白色不透明的晶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等。式量39.997。
氢氧化钠在水处理中可作为碱性清洗剂,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于丙醇。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
碳酸钠:
碳酸钠(Na2CO3),分子量105.99 。化学品的纯度多在99.5%以上(质量分数),又叫纯碱,但分类属于盐,不属于碱。国际贸易中又名苏打或碱灰。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平板玻璃、玻璃制品和陶瓷釉的生产。还广泛用于生活洗涤、酸类中和以及食品加工等。
优百科|今天,你可能吃了一些化工原料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 吃几天
沥沥拉拉二十三
”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临近春节的传统节日,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谚语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想保住这下巴,还真有一招。传说,腊八这天是一定要喝一碗热乎乎、暖融融的腊八粥哦!
那么,除了五花八门的食材,
怎样做腊八粥才能更美味呢?
。
。
。
这里面就要用到一些化工原料!
不要惊慌,优妹儿说的可不是那些让人生厌的香精、色素、粘稠剂之类。而是咱们厨房常见的食用碱。
民间有熬煮腊八粥时加食用碱的习惯,它能促进淀粉粒外层的谷蛋白溶解入水,所以能让粥更快地煮熟,同时也会令粥口感更粘稠,味道更加香甜!
食用碱的主要成分为纯碱,是纯度99.5%以上的碳酸钠,化学式Na2CO3。
以上信息来源于优化工-微商城-化合物百科
点击文章底部 阅读原文 查看
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平板玻璃、玻璃制品和陶瓷釉的生产。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当洗涤剂使用,在蒸馒头时,加一些苏打可以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等。
值得注意的是,碳酸钠对食物中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同时会影响人体对某些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因此优妹儿建议各位小伙伴熬制腊八粥时少加食用碱,巧用电饭锅和电压力锅的“杂粮粥”功能,就可轻松煮出美味的腊八粥啦!
碳酸钠的俗名相信各位小伙伴都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苏打”。在北宋,有三位著名的文学家,并称“三苏”,他们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父子三文豪”——父亲苏洵,大哥苏轼,弟弟苏辙。其实,在我们的化工原料中也有“三苏”——苏打、大苏打、小苏打。是不是每一个都名气很大?
小苏打就是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它是由碳酸钠的溶液或结晶吸收二氧化碳之后的制成品。它的这种性质被人们用到馒头、面包、油条等食物里,小苏打受热后释放出二氧化碳,让食品更加蓬松,剩下的碳酸钠还可以调节酸性。我们平时吃到的苏打饼干就是添加了“小苏打”哦!
大苏打即硫代 *** 钠,化学式Na2S2O3。摄影爱好者对它并不陌生,将它用于照相业俗称为“海波”的定影剂。只是现在已经是数码时代,这种暗室里的显影是很少见到了。大苏打在临床上用于氰化物及腈类中毒,砷、铋、碘、汞、铅等中毒治疗,以及治疗皮肤瘙痒症、慢性皮炎、慢性荨麻疹、药疹、疥疮、癣症等。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了解了这些
与腊八相关的化工原料,
让我们伴着腊八粥的香味,
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春吧!
优化工在这里祝愿大家
幸福美满!
小苏打和食用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烹饪用品。因为这两种材料是碱性食材,而且外形也非常相似,所以很多小伙伴以为小苏打跟食用碱是一种物质。
其实小苏打和食用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食材,不管是从用法还是性质上,两者差别都非常的大,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小苏打和食用碱的区别吧~
什么是食用碱?
食用碱又被称为苏打,为纯碱(化学式Na2CO3)与小苏打(化学式NaHCO3)的混合物
食用碱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较重的碱味,所以食用碱通常作为食品疏松剂和肉类嫩化剂来使用。食用碱还可以减少干货泡发的时间,去除发面团的酸味,软化肉类。
而且食用碱可以广泛用于厨房油渍的清洁。
什么是小苏打?
食用碱又被称为小苏打,其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此特性可使其作为食品 *** 过程中的膨松剂。小苏打可以使水产生气泡,所以可以用来做气泡饮料。
食用碱和小苏打的区别在哪里?
虽然说小苏打跟食用碱看起来差不多,而且食用碱在某些特定的时候还可以代替小苏打,但是这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1.外观不同。
食用碱是色泽微透明白色的细粉状物质,溶于水后会发热。
小苏打则比食用碱更白一些,是类似细盐而且比盐更为细小的晶状体,融入50度的水中温度不变。
2.稳定性不同。
食用碱是碱性物质,加热后不容易分解;
而小苏打则是弱碱性的物质,加热后不稳定,会分解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
3.用途不同。
食用碱又被称为食用苏打,主要适用于这3个方面:中和老面团酸味、促进肉质软化、清除油污。
a.中和老面酸味:
很多家庭做面食会留下一部分的老面用于二次发酵,但是老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后,会有很重的酸味,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加入一些食用碱,中和酸味,方便面团的二次利用。
b.促进肉质软化:
因为食用碱有很强的腐蚀性,若是肉类中加入食用碱,可以让肉类变得更加鲜嫩。不过需要提醒大家,食用碱加入过多会影响肉类的味道,一定要少加。
c.清洁油污:
食用碱因为有强腐蚀性,所以可以用于清洁油污,也可以当做消毒剂使用。
小苏打的用途则主要为 *** 膨化食品、 *** 面食、 *** 饮料。
a.膨化食品:
小苏打预热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用于 *** 膨化食品,可以增加食品的酥脆口感。
b. *** 面食:
小段可以用于面包、面条、馒头等面食的 *** ,用了小苏打的面食,会更加蓬松有口感。
c. *** 饮料:
小苏打可食用,而且溶于水后会产生气泡,所以适用于各种气泡饮料的 *** 。
但是小苏打摄入过多,会影响肠胃消化,所以做气泡水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小苏打的加入量。
以上就是蘑菇酱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
在此感谢大家的阅读、评论、转发和点赞。我是蘑菇酱小食光,请关注我,我们一起吃好的吧~
1认识酸碱盐
1.酸一般是“H”打头(strongO除外),
如常见的几种酸:HCl、strongSO4、HNO3、strongCO3、strongSO3。
2.碱一般是“OH”结尾(C2H5OH酒精除外),
如常见的几种碱:KOH、NaOH、Ca(OH)2、Al(OH)3等,
但一水合氨的化学式为NH3·strongO,属于碱。
3.盐的化学式特点是:铵根离子或金属阳离子+酸根离子。
同学们在开始的学习中有几点容易忽视,一是对于铵盐的认识不够,如:NH4Cl、NH4HCO3。二是对于酸根离子理解不够,酸根离子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S2-不是原子团,但是是酸根离子,这样对Na2S属于盐类就好理解了。三是盐中可能含OH-离子、也可能含H+离子,如Cu2(OH)2CO3、NaHSO4也属于盐。
2
熟记溶解性
应用好复分解反应的前提是牢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在背记溶解性表示因人而异,我在这里介绍一种比较全面的 *** :
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入水无影踪
碳酸钙碳酸钡 *** 钡氯化银,白色且难溶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碱有四种
3
理解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
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与应用是学习酸碱盐这个难点的一把金钥匙,首先请同学们一定要理解复分解发生的条件为什么是有气体产生或水生成或沉淀产生。例如:
*** 与硝酸钾反应
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不变,所以反应不发生。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
反应后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离子以沉淀的形式而减少。
*** 与碳酸钠反应
反应后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形式而减少。
复分解反应的前提是在溶液中进行,实质是反应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减少,而离子浓度减少的途径是生成气体或水或沉淀,所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气体或水或沉淀产生。
2.复分解反应包括:
(1)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2)酸+碱—盐+水
(3)酸+盐—新酸+新盐
(4)碱+盐—新碱+新盐
(5)盐+盐—新盐+新盐。
在运用复分解反应时,同学们往往只注意生成物的条件而忽略了反应的条件,如:Ag2CO3与NaCl、CuCl2与Mg(OH)2如果只看生成物表面上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但由于反应物难溶,所以这两个反应难以发生。那么何时要看反应物的溶解性呢?同学们可记住“无酸盐碱溶”这句话就可以了,什么意思呢?例如:酸与碱反应、酸与盐反应,因为有酸参加,所以反应物的盐或碱的溶解性就不用考虑了。例如:盐与盐反应、盐与碱反应、盐与金属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等,反应物的盐或碱必须都溶。
4
掌握配平技巧
1.碳酸盐与酸反应找准CO32- 与H+是1:2的关系即可。
例如:Na2CO3+2HCl、Na2CO3+strongSO4(在一个 *** 分子中含2个H+)。
2.酸碱中和反应找准H+与OH-是1:1的关系即可。
例如:Cu(OH)2+2HCl、2Al(OH)3+3strongSO4。
3.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找准氧化物中的O原子与酸中H+离子为1:2的关系即可。
例如:CuO+2HCl、2Fe2O3+6strongSO4。
4.非金属氧化物与可溶性碱的反应找准非金属氧化物与OH-离子是1:2的关系即可。
例如:CO2+2NaOH、SO3+Ca(OH)2(说明:非金属氧化物与可溶性碱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学高分宝典
酸碱盐化学通性,归类总结,便于记忆!赶快记住它酸的通性:
1.跟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气
Zn+strongSO4==ZnSO4+strong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strongSO4==CuSO4+strongO
4.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trongSO4+2NaOH==Na2SO4+2strongO
5.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strongSO4+BaCl2==BaSO4+2HCl
碱的通性:
1.跟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盐的通性
1.与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碱
4.与酸反应,生成盐和酸
5.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盐
1酵母的作用:酵母是通过酵母菌不断繁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蓬松,产生酒香味和酸味(杂菌繁殖所产生的醋酸味),这属于生化反应。面肥和酵母发酵的原理相同,下面是酵母的图片可以看下
2泡打粉的作用:、泡打粉又叫快速发酵粉、香甜泡打粉,它是由苏打粉配合其它酸性材料,并以玉米粉为填充剂的白色粉末。泡打粉虽然有苏打粉的成分,但是是经过精密检测后加入酸性粉(如塔塔粉)来平衡它的酸碱度,所以它本身是中性的。它也是一种化学蓬松剂,蓬松原理和小苏打相同。
酵母、小苏打和泡打粉都是 *** 蓬松面团的填料,作用是使面团组织产生空洞,变得膨大疏松。
因此,苏打粉和泡打粉是不能任意替换的,这些原料要根据特性配合使用。泡打粉有有铝泡打粉和无铝泡打粉,前几年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含铝泡打粉。所以说现在市场上卖的都是无铝泡打粉。
3小苏打也叫食粉,化学名称叫“碳酸氢钠”,是碱性的,小苏打是通过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蓬松,属于化学反应。它的俗称也叫“焙烧苏打”,并能与酸中和,消除酵面中的酸味,所以适合用在可可,巧克力这样的酸性原料的点心里。
(这里顺便说一下苏打,也就是碱面、纯碱,学名碳酸钠化学式Na2CO3碱面,就是食用碱。它和小苏打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会把他们搞混
4、臭(溴)粉 (ammonia powder) 学名碳酸氢氨,化学膨大剂的其中一种 。
加热时才产生气体,产物是氨气.由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1体积的水能溶解600体积的氨气)如果碳酸氢铵用在水蒸产品里的话.会使成品有股氨臭味,所以,一般用在油炸品中,这样氨气在高温下易于挥发。做桃酥等酥性点心,适当加些臭粉可以使桃酥表面形成自然开裂的纹路。
以上是4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每种食品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工艺。所以说用的添加剂也不一样,有喜欢早餐的,热爱早餐。欢迎关注我,关注赵师傅早餐,每天更新一篇早餐类知识。
桃子是常见的水果之一,也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水果,夏天正是吃桃子的季节,许多人都喜欢吃又脆又大的桃子,但近日朋友圈疯传国产碱面洗过的桃子会变黑,还可能有毒,下面就让我们来探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一 、 国产碱面致桃子表皮变黑事件
近日,微信朋友圈在疯传一个小视频,视频中一位老人说,近日发现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接着就进行了演示,首先,他准备了两个桃子、国产碱面和 *** 的俄罗斯苏打粉,俄罗斯苏打粉揉搓桃子后,再用自来水洗,桃子没有任何异常的地方,再用国产碱面来洗另一个桃子,发现桃子表皮竟然变黑了,老人一边洗桃子,一边宣扬一些如国内加碘盐致癌等耸人听闻的话题。
未洗的桃子
俄罗斯苏打粉
俄罗斯苏打粉洗过的桃子
国产碱面
国产苏打粉洗过的桃子
二、 国产碱面清洗桃子时间过长,导致桃子表皮变黑
视频中的老人用国产碱面和俄罗斯进口苏打粉分别清洗桃子,结果发现用国产碱面清洗桃子后,桃子真的变黑了,但究其原因是俄罗斯苏打粉揉搓约为6秒后开始冲水,而国产碱面揉搓的整个过程中,时间长达55秒。 由于桃子皮相对致密,碱水渗入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俄罗斯苏打粉短时间揉搓6秒并无明显变化。
三、 碱面与苏打粉傻傻分不清楚
碱面,食用碱,学名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而苏打粉一般指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 ,两者溶于水时均呈现弱碱性,但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的碱性强,因此,即使抛开揉搓桃子的时间长短不讲,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只有国产碱面致桃子表皮变黑。
四、 揭秘桃子遇碱变色的真相
用碱洗过的桃子会变黑,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花青素类物质的变色反应。 花青素是很多植物中都存在的黄酮类物质,在酸性环境下是红色,在碱性环境下是蓝色或紫黑色,桃子果皮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而碱水就是将食用碱溶于水,食用碱是指有别于工业用碱的纯碱(碳酸钠),碳酸钠呈碱性。
五、 碱水洗过的桃子为什么还可以“回光返照”?
针对洗桃变 *** ,有市民做了一个小实验,一个桃子一分两半,分别用小苏打和碱面洗 ,结果是碱性弱点的小苏打变色程度小于碱面,桃子经氧化颜色也就变黑了 ,就像土豆切片放置一会儿变黑是一样的道理。 市民再用食用醋泡后,变色的桃子,颜色又变浅了。 这也是很简单的原理,就是 被部分氧化的花青素又被还原了,但也会导致桃皮中有一部分色素被碱水破坏 ,而无法完全恢复桃子的“容颜”。
桃子原貌
碱水洗过的桃子
食醋泡过的桃子
六、 果蔬上的农药残留,该如何去除?
一提到农残,大家心中就开始惊惶不安,其实,我国现在对农药残留的监管非常力度,大家大可不必谈“药”色变!到现在,高毒农药几乎都已禁用,因此不管是对农药的监管,还是对农药残留的监测,都可以保障我们“舌尖上的健康”。
对于如何去除蔬菜、水果的农残,最简便、经济有效的 *** 是清水浸泡半小时,或是直接去皮。使用碱水、或市面上所谓的果蔬清洗剂,都会存在“二次残留”问题,特别是果蔬清洗剂,若是清洗不彻底,不但农药残留没有除净,还会带来果蔬清洗剂残留的风险,望大家理智对待农药残留。
如何学好“酸、碱、盐”这部分内容,不仅直接关系到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而且与后续深入学习高中化学关系甚大,同学们应把它学好。
“酸碱盐”的重点是电离概念及酸碱盐的电离、几种常见的酸和碱、酸碱的通性和溶液的pH、盐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难点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灵活运用。应掌握的要点如下:
1.电离的概念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物质溶解于水时,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这里注意,电离不是电流的作用结果。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注意:
①写出物质正确的化学式是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的基础。
②要正确书写出电离的阳离子、阴离子的符号。这里注意区分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的书写。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应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要先写数字,后写“+”或“-”号;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写“+”或“-”号,后写数字。离子的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只写“+”或“-”号;而化合价数为1时,1必须标明。
③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电离时,原子团应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④表示离子数目的数字要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不能像在化学式里那样写在右下角。
⑤在电离方程式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总数必须相等。
⑥酸碱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个数应与其化学式中相应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同,电离出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与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相等。
2.酸碱盐的电离。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3.盐酸、 *** 、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应注意“浓”和“稀”两个字。一字之别,差异很大。如讲 *** 性质(化学性质)时都冠以一个“稀”字,如浓 *** 的吸水性、脱水性,稀 *** 就不具备;稀 *** 的性质浓 *** 也不完全具备。
4.气体的鉴定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复分解反应进行到底的条件。
5.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和俗称以及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6.酸和碱的通性、溶液的pH及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
pH是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的。酸碱度是指溶液酸性、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pH表示,取值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为:
①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
②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③若使pH<7的溶液pH升高,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碱性溶液;若使pH>7的溶液pH降低,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酸性溶液。
酸、碱、盐的水溶液与pH的关系为:
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其pH<7。碱溶液一定显碱性,其pH>7。盐的水溶液有几种情况,初中阶段一般只需掌握NaCl溶液显中性,其pH=7;溶液显碱性,其pH>7;溶液显酸性,其pH<7。
7.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范围。
①牢记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
②置换酸里面的氢时,必须用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 *** );不能用氧化性酸(如浓 *** 、硝酸等)。
③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如:
④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一般规律是,排在前面的金属单质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要注意,活泼金属K、Ca、Na、Ba等放入盐溶液时,金属首先和水发生置换反应,然后生成物再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小苏打和食用碱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从严格意义来说,这两种东西不能称之为调味品,而是一种添加剂,在日常烹饪中会经常用到,很多朋友觉得食用碱和小苏打外观和特性上很像,便认为他们作用都一样,甚至认为食用碱就是小苏打,既能代替酵母粉在蒸馒头时用来发面,又能在炸油条时充当膨松剂,其实这是错误的,两者很有大的不同之处,用途也有所不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食用碱和小苏打的区别】
1、化学分子不同,化学名称不同
食用碱化学式是Na2CO3,名为碳酸钠,而小苏打的化学式是NaHCO3,名为碳酸氢钠。
2、碱性不同
食用碱碱性较强,闻着有“碱味”,同时还有一定的腐蚀性,与醋作用后反应强烈,而小苏打碱性较弱,无味不 *** ,与醋作用后反应比较温和。
综上所述,食用碱和小苏打虽都呈碱性,但两者在烹饪中却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在烹饪中如果不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错的话,不管是味道还是口感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添加不当还会造成食材浪费,因此,在用食用碱和小苏打之前,要了解清楚它们的作用。
二、【食用碱和小苏打的用途】
1、食用碱
①食用碱虽不能用于发面,但有时面团发酵时间过长,面团会发过劲,闻着有些发酸,这时就体现出食用碱的作用了。只需根据面团的大小,将适量的食用碱倒在案板上,用擀面杖将其擀成更细的粉末,与面团混合然后用双手反复地揉搓,使面团与食用碱充分融合后,可以中和面团的酸味,与此同时,发酸的面团加入食用碱后,酸碱产生反应,面团中会出现大量的二氧化碳,进一步增加了面团的蓬松度。
在旧时没有酵母粉时,蒸老面馒头就经常用到食用碱。不过要注意的是,食用碱用量不宜过多,通常一斤面粉只需要5克左右的食用碱,如果过量蒸出来的馒头会比较黄,而且在面团与食用碱混合后,一定要充分揉搓,避免蒸好的馒头出现黄色的斑点。
②做手擀面和面时,可以加入一些食用碱和盐,这样可以让面条吃起来口感更筋道。
③食用碱比小苏打的碱性更强,厨房中的锅具、灶台等重油的炊具用食用碱清洗效果更佳,只需要用温水将食用碱化开,擦拭油垢处就可以了。不过记得在擦拭时戴上手套以保护手部皮肤。
2、小苏打
①小苏打遇热后才会分解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面团蓬松,所以小苏打不适合发面,但适合油条、小酥肉等这种遇热后蓬松的食物。
②小苏打呈弱碱性,非常适合清洗瓜果蔬菜。大部分农药呈酸性,在清洗时加入呈碱性的小苏打,这样酸碱中和便能很好地去除果蔬上的农药。
③在烹饪肉类(煎、炒、煎等)时,可以加入一些小苏打破坏肉的纤维结构,使肉质保持鲜嫩的口感,通常在炒肉之前,腌肉时就可以加入少量的小苏打。
④冰箱可谓是家里的“保险箱”,各种食材、食物都往里塞,冰箱里什么都有,异味就会比较大,这时可以将适量的小苏打倒入容器中,放入冰箱里,两天后差不多异味就能消除了。
——老井说——
如果作为食品添加剂,不管是食用碱还是小苏打,都要严格控制用量,否则轻则影响口味,重则影响身体健康,一定要在了解小苏打与食用碱不同的特性之后,正确地使用两者,才能真正给家庭烹饪带来便利。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食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