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长禧(1904年9月4日-1974年4月18日),中国数学家及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邓长禧于1904年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父亲邓子聪是一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曾任湖南省立中学校长。邓长禧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成长为一位聪明、勤奋、善良、有追求的年轻人。
1920年,邓长禧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师从数学家陈省身、吴有训等人。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之一。1924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并留校任教。
1926年,邓长禧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英国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的数学思想和 *** ,深受启发和影响。1930年,他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并成为该校历史上位获得此荣誉的中国学生。
回国后,邓长禧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数学人才。他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为推动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2年,邓长禧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该院数学部门的首任主任。他还曾担任中国数学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1974年,邓长禧因病逝世,享年70岁。他的逝世给中国数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贡献和影响却永载史册。
邓长禧是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数学研究、教育和推广方面都取得了的成就。
在数学研究方面,邓长禧主要从事代数学、数论和数学逻辑等领域的研究。他曾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发表过多篇重要论文,其中的是关于群的同构问题的研究,成为了代数学领域的经典成果之一。
在数学教育方面,邓长禧提出了“数学要素”的概念,强调数学教育应该从基本概念和基本 *** 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他还致力于推广数学普及工作,出版了多本数学教材和普及读物,为数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数学推广方面,邓长禧积极参与了国内外的数学活动和学术交流,为推动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曾参与编写了《世界数学名著》和《中华数学名著》等多部重要著作,为中国数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邓长禧是中国数学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成就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曾获得过多项荣誉和奖励,包括
1.中国科学院院士
2.中国数学学会会长
3.国际数学家大会特邀报告人
4.美国数学会会员
5.法国数学会会员
6.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邓长禧是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成就和贡献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数学界的巨大损失,但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数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邓长禧(1904年10月7日-1983年11月7日),是中国数学家及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数学教育的奠基人”。
邓长禧于1904年10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邓泽仁是一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对邓长禧的教育影响深远。邓长禧自幼聪明好学,爱好数学。1921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师从数学家吴有训。1925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并留校任教。
1936年,邓长禧赴美国留学,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深造,师从数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冯·诺伊曼。在美国求学期间,邓长禧发表了多篇重要的数学论文,成为国际上备受瞩目的数学家之一。1946年,他回到中国,出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在中国的数学教育领域,邓长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积极倡导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提倡数学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他还创办了中国数学会,并担任首任会长。他还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1983年11月7日,邓长禧因肺癌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哀悼和深切缅怀。
邓长禧是中国数学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贡献被广泛认可和赞誉。他曾获得过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教师称号等荣誉。
邓长禧在数学领域的研究涉及广泛,他的著作包括《微积分学》、《高等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多部著作,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邓长禧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 *** 被广泛传承和应用,对培养数学人才和推动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