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由50万 ~ 100万个肝小叶组成,是人体内更大的解毒器官,颜色为红褐色,位于人体右上腹部,大部分被右肋骨覆盖。
肝脏有多重要?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要生理功能有:
① 人体的肝脏是个“加工厂”,它参与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等物质的合成、转化和分解。
② 分泌和排泄胆汁。
③ 肝脏是个解毒器官。
④ 人在胎儿的时候主要靠肝脏造血。
哪些信号说明肝脏出了毛病?
如果你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是否是肝脏出现了问题,要及时找医生查明原因:
● 全身软;
● 不想吃东西;
● 肝痛;
● 体重下降。
什么是肝癌?
肝脏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叫原发性肝癌,而由其他器官肿瘤转移到肝脏的叫转移性肝癌。
肝癌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占第 2 位,早期肝癌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肝癌风险因素有哪些?
哪些人容易发生肝癌呢?
肝癌的风险因素有很多,例如:
① 中年男性;
② 慢性肝脏疾病: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
③ 生物毒素:进食黄曲霉素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饮用被污染的水(如蓝绿藻可产生藻类毒素——微囊藻毒素);
④ 长期吸烟和饮酒;
⑤ 化学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类、有机氯农药等);
⑥ 遗传因素等均可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长期饮用被污染的水,长期吸烟、饮酒,长期食用发霉的食物,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等特别容易发生肝癌。
早期肝癌有症状吗?
肝癌早期常无症状或临床症状不典型。有症状也多为其基础疾病的表现。病毒性肝炎及其肝硬化容易发生肝脏癌变。
怎样预防肝癌呢?
预防早期肝癌应避免食用发霉的食物,污染的水等等,做到饮食健康,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远离香烟和酒。预防肝癌重点是合理饮食、定期检查。特别是对于有病毒性肝炎的人群,定期复查尤为重要。家族中患肝癌的,也需定期复查,比如每年至少坚持一次甲胎蛋白、肝脏彩超等。
?
健康知识“划重点”
肝癌是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的,因此有慢性肝脏疾病的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访,以便早期诊断,获得更佳治疗效果。
如何早期发现肝癌?
● 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检测是发现小肝癌的初查 *** ,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的测定,发现甲胎蛋白升高但低于 200 微克/升时,应每半月复查 1 次并进行动态观察直至排除或明确诊断。
AFP≥400μg/L 持续 1 月或≥200μg/L 超过 2 月,在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癌和活动性肝病时就可以基本诊断肝癌。有些小肝癌血清 AFP 检测阴性,B超可弥补 AFP 检查之不足,故更好 B 超与 AFP 同步检查。
肝功能检测中的谷氨酰转肽酶(GGT)也是一种检测肝癌的 *** ,当该项指标单独升高大于 8 倍,在除外酒精、药物因素时,应考虑肝癌。
AFP-L3 和 AFP-L3%
AFP 是一种糖蛋白,分为 AFP-L1/L2/L3 三种,其中 AFP-L3 为原发性肝癌细胞所特有,是原发性肝癌高度特异的指标。AFP-L3 与 AFP 的比值(AFP-L3%)可有效鉴别良恶性肝病,若患者 AFP-L3%>10%,提示肝癌发生率 >95%。血清 AFP-L3% 是肝癌辅助诊断的优秀指标,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诊断、术后监测和随访。
癌胚抗原和 CA19-9
癌胚抗原(CEA)为广谱肿瘤标志物,在肝癌、胆管癌等多种肿瘤中均可升高。CA19-9 主要用于消化道的辅助诊断,在肝癌中阳性率达 65%,因此两者对肝癌辅助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复发和转移的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高尔基体蛋白 73(GP73)
是临床辅助诊断早期肝癌、肝纤维化、肝损伤的新标志物,当出现肝癌、肝纤维化、炎症、损伤等情况时,血清 GP73 水平即会升高。
GP73 是早期肝癌预警标志物,当 GP73>150ng/ml 时提示罹患肝癌的风险增加,GP73>150ng/ml 的患者发生肝癌的比例是 GP73
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
肝癌患者的血清 PIVKA-Ⅱ水平显著升高。PIVKA-Ⅱ诊断肝癌的灵敏度(89%)和特异性(96%)高于 AFP,对于 AFP 阴性的肝癌患者,特别是早期肝癌,PIVKA-Ⅱ的阳性率可达 70%。
● 超声造影
B 超检查是发现小肝癌的重要手段,B 超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肝癌准确率达到 90% 以上,是临床诊断早期肝癌首选的检查 *** 。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间隔 3~6 个月的腹部彩超是必要的。
● CT
CT 检查是发现早期肝癌的一个重要手段,可检出直径 1.0cm 左右的微小癌灶。
● MRI
临床研究表明,MRI 的确诊率在 95% 以 上,MRI的检查价值远超越其他类型影像学的检查技术,其较高的检出率和较强敏感能力有利于早期诊断肝癌。高场强 MRI 的 T1 加权像的低信号、T2 呈中 - 高信号表现有助于鉴别肝癌和癌前病变。
● 肝动脉造影
介入肝动脉造影也可以发现直径大于 1.0 厘米的早期病变。它用于常规 *** 难以鉴别的良恶性病灶,可以发现 0.5 厘米大小的病灶。
不重视这些疾病,肝癌离你并不遥远
● 肝炎
流行病学统计表明,乙肝流行的地区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患过乙肝的人比没有患过乙肝的人患肝癌的机会要多。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人类肝癌发病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启动因素。
● 肝硬化
一般最常见的肝硬化多数由乙型肝炎发展而来,部分肝硬化患者经过一定的时间可发展成肝癌,其癌变率为10%~15%。
(人卫健康)
生活中哪些行为会伤肝?2023年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主题为“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肝炎有何症状?肝炎会传染吗?生活中哪些行为会伤肝?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曹玮作出了专业解答。
肝炎有何症状?
据曹玮介绍,肝炎的症状比较多样,通常来说,比较经典的是消化道相关的症状,例如恶心厌食、食欲下降,严重时有可能会出现呕吐。另外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乏力,皮肤还有巩膜出现明显的发黄,都提示有肝功能的损伤。
当然,也有一部分肝炎是比较“安静”的,比如脂肪肝或者非活动性肝炎。这部分肝炎就需要做检查才能发现。
需注意的是,肝区不适不能直接等于得了肝炎。老百姓认为的“肝区”其实说的是人体右上腹,这个部位除了肝脏还有其他的脏器如胆囊、肠道、膈肌、腹壁、胸壁等,所以如果出现了肝区不适需要警惕肝炎,但有时胆囊炎、胆囊结石也会产生所谓的“肝区”疼痛,所以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肝炎会传染吗?
曹玮介绍道,肝炎是否会传染取决于肝炎的类型。
大家常常提到的肝炎绝大多数都是病毒性肝炎,有一定传染性。我们通常提到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其中甲肝和戊肝都属于消化道传染病,可能由于进食了被病毒所污染的食物或者水源;而乙肝和丙肝都属于性传播及血液传播疾病,所以可能通过性生活或者是血液以及母婴进行传播,是有传染性的。
但是也有部分肝炎没有明确的传染性,比如因为脂肪堆积所产生的脂肪肝,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
生活中哪些行为会伤肝?
曹伟提醒大家,有一些行为明确对肝脏有害,比如过度劳累、饮酒。
另外,大家经常会想通过服用保健品或者其他药物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但是有一部分药物可能是对肝脏有损伤。因此,如果已经患有肝脏基础疾病,在选择这些药物的时候就要非常的慎重。
打疫苗可以预防肝炎吗?
据曹玮介绍,目前部分肝炎能够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比如乙肝。在全民广泛接种乙肝疫苗后,我国乙肝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我国有自行研发的戊肝疫苗,甲肝也有相应疫苗,可以按需接种。
但是也有一些肝炎当前没有成熟的 *** 来预防,比如说丙型肝炎目前就没有有效的疫苗,通常需要感染了之后早发现、早治疗。
脂肪肝有特效药吗?
“令人失望的是,目前脂肪肝还没有特效药。”曹玮表示,脂肪肝患者往往也会伴随超重、三高等,导致了脂肪在肝脏组织中的沉积,引起继发的炎症。
因此,我们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身体状态,偏重的人应该控制体重,随着体重控制到合理的范围内,可能不需要吃药,转氨酶和肝脏b超状态就已经好转了。同时,还应该管理好血糖血脂。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健康超级问》第十四期:哪些人易得肝病?一般来说
以下四类人群更易得肝病
老年人
长期饮酒的人
长期服药的人
熬夜、肥胖、久坐不动的人
那你知道这些人群易得肝病的原因吗?
一起来听听市第七医院脂肪肝科孙静莹医生、盖红护士的讲解吧
本期专家孙静莹,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脂肪肝科医生,主治医师,先后于2019年和2021年前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进修学习。擅长甲、乙、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型肝炎及乙肝治愈相关诊疗和重型肝炎的人工肝治疗,能熟练掌握肝脏穿刺活检技术。
诊疗热线:孙静莹:15945201421
医生办 *** :0452-6051874
护士站 *** :0452-6051878
地址: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门诊楼三楼脂肪肝科,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新明大街66号。乘坐3路、6路、15路、27路、108路公交车至第七医院站下车即是。
编辑|陈莉
全球三分之一的人感染过!被忽视的“戊肝”该如何防治?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明显增多,免不了在外聚餐,接触不洁食物的机会多了。不控制饮食,不注意饮食卫生,胡吃海喝,都会给戊型肝炎的传播带来了可趁之机。
甲肝、乙肝,是大家了解比较多的病毒性肝炎。但你听说过戊肝吗?戊肝是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戊型病毒性肝炎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
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感染戊肝病毒,导致330万戊肝病例。1986-1988年,我国新疆南部曾暴发世界上规模更大的戊肝流行,发病接近12万人,死亡707人。
戊肝同甲肝、乙肝一样,常引起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发展为肝衰竭,乃至死亡。
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发病已居首位。
戊肝病死亡率为1%-5%,而甲肝病死亡率为0.01%。
我国属于戊肝高流行区,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显示,2012-2020年,我国戊肝发病数已连续9年超过甲肝。
戊肝病毒主要是吃进去的
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暴发流行主要是由携带有戊肝病毒的粪便污染水源所致,散发则多由被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如猪肉、贝壳类海产品等)引起。猪被认为是戊肝病毒最主要的自然宿主,目前全世界各地均有从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肝中检测到戊肝病毒的报道。
得了戊肝病症严重程度差异较大
戊肝大多数为急性自限性疾病,感染后可表现为从无症状感染、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或急性重型肝炎。
潜伏期为2-10周(平均5-6周)。这个潜伏期比乙肝病毒的潜伏期短一些,比甲肝病毒的潜伏期长一点。
发病初期可出现持续数天的发热、全身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腹痛、瘙痒、皮疹或关节痛等症状,病程一般持续1-6周。少数可致肝衰竭。
戊肝预后相对较好,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恢复良好,少数免疫低下或免疫抑制者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感染者、孕妇感染戊肝病毒后死亡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在孕晚期罹患戊肝后症状相对更为严重,病死率可高达20%,并且常会导致流产、产儿低体重和死胎。
那该如何预防呢?
预防戊肝病毒感染,记住这3点
1、注意饮食卫生,各类食物高温煮熟再食用
避免戊肝病毒感染,最主要的就是保证饮食卫生,预防病从口入。
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喝生水
不吃生食
食物要完全煮熟煮透,特别是海鲜或猪肉(包括内脏)等。
餐具做好消毒
此外,尽量减少在外用餐,且少点外卖,尽量在家自己做,不仅可以保证卫生,还有助于控制油盐,保证饮食健康。
2、分餐、避免和戊肝患者密切接触
由于戊肝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因此与戊肝患者共餐也存在一定的感染的可能性,因此要尽量避免和戊肝患者密切接触,注意分餐制,且碗筷等餐具要消毒。
3、接种戊肝疫苗加以预防
16岁以上人群均可接种戊肝疫苗,尤其推荐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
什么人群应积极接种戊肝疫苗?
★基础慢性肝病患者:需重视预防重叠感染戊肝!
感染戊肝后,易发展成重症肝炎。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在感染戊肝病毒后,易发生急性肝衰竭,增加病死风险。我国作为乙肝大国,慢性乙肝患者多达2800万,研究发现,每10个乙肝患者就会有至少1个人出现戊肝的重叠感染。在这些乙戊重叠感染的患者中,每3个人中就会至少1个人发生肝衰竭。
★育龄女性:妊娠期病死率高,孕前需重视戊肝预防
孕妇患戊肝后病情表现更为严重,病死率可高达20%,且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病死率也逐渐升高,导致胎儿流产和死胎。
★老年人:病死率高,需加强预防意识
60岁以上的人患戊型病毒性肝炎称老年戊肝,老年戊肝在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占首位。老年戊肝的特点是病程长,常合并其它基础性疾病,常出现并发症,病死率高。
★ 其他: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疫区旅行者。
综合:上海疾控、搜狐健康、健康时报
来源: 扬子名医团
【爱肝日】作为?“人体化工厂”的肝脏,你知道吗?宝贝们是不是总感觉睡不够、睡不醒,家长们要注意啦,这可能是孩子的肝脏所发出的“求救”讯号!
今天(3月18日)是第23个全国爱肝日,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拥有更强健的体魄,茁壮成长,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生与家长们聊聊如何帮助孩子爱护自己的肝脏吧!
01您了解您的“小心肝”吗?
肝脏是人体更大的实质性脏器和消化腺,素有“人体化工厂”之称。它承担着保证人体正常运转的合成重要物质、解毒、参与代谢、免疫、凝血等重要功能。肝脏受损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极大。然而,我们的肝脏现在却日益面临各种疾病的威胁,我国作为“肝病大国”,各类肝病人群数量庞大。
02肝脏受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消化道不适:如恶心、厌油腻、食欲差、腹胀不适、呕吐,腹泻等表现;
肝区不适:肝区不适和肝区疼痛较具有特异性,如出现肝区疼痛时建议及时就医;
出现肝掌、蜘蛛痣:很多慢性肝病会出现肝掌、蜘蛛痣、肝病面容,尤其肝硬化病人比较多见;
易致出血倾向:肝功能减退,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易致出血倾向,引起肝病患者牙龈出血、痔疮出血、胃肠道出血等,且出血时难以止住;
其他临床表现:疲劳、乏力是最常见的现象,部分肝病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表现为尿黄、眼睛黄和皮肤黄,黄疸过高时会出现皮肤瘙痒。
03哪些行为易造成肝脏受损?
- 长期大量饮酒会降低肝脏净化血液的能力;
- 滥用药物;
- 作息时间紊乱,经常熬夜、过度疲劳等;
- 长期暴饮暴食,不爱运动,经常吃油腻、煎炸的食物;
- 习惯抽烟喝酒、喝咖啡、浓茶等;
- 情绪控制不稳定,经常抑郁爱怒。
04如何有效保护我们的肝脏?
- 避免给孩子滥用、乱用药物、补品及保健品;
- 督促孩子养成规律作息,不熬夜;
- 不要给孩子喝含有酒精的饮料,家长避免吸烟以免孩子吸入二手烟;
- 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荤素搭配,少吃油腻食物;
- 督促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孩子的个人机体免疫力;
- 让孩子保持心情舒畅,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肝脏新陈代谢;
- 还可带孩子前来医院接种乙肝疫苗进行有效预防。
江西省儿童医院预防接种门诊可进行儿童疫苗接种,能帮助孩子有效预防。
感染性疾病科·专家简介
朱春晖: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博士,主任医师,擅长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不明原因发热、小儿腹泻、巨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猩红热等传染性疾病;肝功能异常、黄疸等肝病的临床诊治。
杨智辉:主任医师,擅长发热、咳嗽、腹泻、手足口病等感染性疾病。
廖细生:副主任医师,擅长小儿内科常见病和小儿常见传染性疾病的诊治。
赵莉: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带教、科研工作10余年,对儿童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注:出诊时间以医院微信平台挂号排班为准。
爱喝酒的人,戒酒后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出现4种情况就需要戒酒了!一个爱喝酒的人天天喝酒,突然有几天不喝酒身体反而不适。如果一个爱喝酒的人,戒酒后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
当你戒酒后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
2018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招募了94名志愿者做了一个戒酒实验,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这94名志愿者都是“中度至重度饮酒者”:每周饮用大约258 克酒精,相当于1斤2量(约600毫升)高度白酒,或10瓶750毫升的啤酒。
实验之前,志愿者被分成两组:戒酒组、对照组。
戒酒组:在一个月内不喝酒;
对照组:继续维持和平时一样的饮酒量。
一个月后发现,戒酒组的胰岛素抵抗、血压、体重都下降了,肝功能也有改善。更重要的是,
平均而言:戒酒组的胰岛素抵抗下降了25%,血压下降了6%,体重减轻了约1.5%。而对照组的这些指标基本没有变化。
在肝功能方面,戒酒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下降14.5%,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下降28.6%,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下降5.4%,各项肝脏指标都变好了。
医生:出现4种情况就需要戒酒了!
长期饮酒会肯定给身体带来许多健康问题,那什么情况下就需要戒酒了?江苏省扬州市之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支杰华2023年7月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表示,身体这4个部位出现疼痛,可能是戒酒的“警示信号”。
健康时报孙欢摄
信号一:肝脏疼痛
肝脏作为代谢器官,最容易受到酒精的 *** 和伤害。长期大量地喝酒会导致肝脏疼痛、肝区不适感、肝功能异常等症状。胀痛感、闷痛感或者持续性钝痛感等,是常见的肝脏疼痛表现。
信号二:胃部疼痛
酒精对胃黏膜具有 *** 性作用,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引发胃炎和胃溃疡。胃部疼痛通常表现为上腹痛、胃灼热感、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信号三:心脏疼痛
过量摄入酒精不仅可能导致肝脏的损伤,还可能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长期酗酒的人可能会出现心脏疼痛的症状,主要考虑与酒精会对心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心律不齐、心肌缺血等问题相关。心脏疼痛通常表现为胸骨绞痛、刺痛、胸闷和气促等症状。
信号四:肌肉关节疼痛
酒精会导致体内水分丧失,引发脱水,进而加重肌肉和关节的负担。肌肉痛、关节炎和痛风等问题常见于酗酒者,具体表现为肌肉酸痛、关节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最后,酒还是尽量不喝、少喝。饮酒的安全剂量是0,也就是说,滴酒不沾才更健康。
本文综合自:
①Short-termabstinence from alcohol and changes i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liver functiontestsand cancer-related growth factors: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BMJ Open.2018 May 5;8(5):e020673.doi:10.1136/bmjopen-2017-020673.PMID:29730627;PMCID:PMC5942469.
②2023-07-22人民日报健康号“消化内科支医生”《爱喝酒的人如果4个地方疼,是时候戒酒了》
来源: 健康时报
肝脏出现病变,身体会有哪些异常表现?这5个症状,你要学会识别俗话说,肝脏是个“哑巴”,胃是个“喇叭”。意思是说,肝脏如果生病了,不会轻易向身体传递信号,颇有硬汉的风范。但是胃就不一样了,若是胃稍微有一点儿不舒服,就会出现胃痛等症状。所以也由此提醒大家,肝脏要么不出现症状,一旦出现异常,就要立刻引起重视。那么,肝脏“生病”时,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呢?这5个“ *** ”表现,一旦发现,请尽早治疗。
1.肝区出现疼痛
肝区的位置大家要知道,一般是指右上腹部。如果这个位置出现疼痛,那么十有八九是暗示肝脏出现了问题。由于肝脏本身几乎没有神经分布,所以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疼痛感,但只要肝脏出现了疼痛,那就说明可能已经 *** 到了肝脏包膜,或有肝脏病变加重的迹象。所以,当患者感觉到自己肝脏疼痛加重时,就需要引起重视了,极有可能是肝脏生病了,需要尽早查明病因。
2.皮肤黄疸
大家可能对黄疸比较熟悉。其实,皮肤黄疸与肝脏病变也存在明显的关系,可能是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出现了异常,所以导致身体内的胆红素代谢紊乱,继而使皮肤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形成了黄疸。其实不仅是皮肤,还有巩膜等部位,均可以出现黄疸。这些表现,均有可能与肝脏病变有关。
3.食欲下降
如果自己一直以来的饮食状态都很不错,可突然某段时间,对油腻的食物非常抵触,甚至闻到油烟都会觉得难受。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可能与肝脏病变有关。因为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由肝脏分泌的胆汁消化的,如果肝脏生病了,那么分泌胆汁的能力也会下降,所以继而也会影响食欲。
4.疲劳乏力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各个脏器,包括组织、细胞等产生的代谢废物,都需要通过肝脏代谢,最终排出体外。如果肝脏受到了严重损伤,或者自身发生病变后,其代谢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而此时,肝脏产生的重要化合物,如激素、酶等也会随之减少,这样就会使肝脏这个“机器”不能够正常运转,所以也会引起人疲乏无力、嗜睡等症状。
5.异常出血
通常情况下,如果身体某个部位出血了,会由于身体有凝血系统,而很快凝血,阻止出血。但是,当出血后不易凝血时,则说明可能是凝血功能出现了问题。而肝脏又是产生凝血因子的脏器,如果凝血因子缺乏,则说明与肝脏病变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图文由“轩辕岛”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慕秋,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聚焦世界肝炎日:生活中哪些行为会伤肝?2023年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主题为“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肝炎有何症状?肝炎会传染吗?生活中哪些行为会伤肝?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曹玮作出了专业解答。
肝炎有何症状?
据曹玮介绍,肝炎的症状比较多样,通常来说,比较经典的是消化道相关的症状,例如恶心厌食、食欲下降,严重时有可能会出现呕吐。另外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乏力,皮肤还有巩膜出现明显的发黄,都提示有肝功能的损伤。
当然,也有一部分肝炎是比较“安静”的,比如脂肪肝或者非活动性肝炎。这部分肝炎就需要做检查才能发现。
需注意的是,肝区不适不能直接等于得了肝炎。老百姓认为的“肝区”其实说的是人体右上腹,这个部位除了肝脏还有其他的脏器如胆囊、肠道、膈肌、腹壁、胸壁等,所以如果出现了肝区不适需要警惕肝炎,但有时胆囊炎、胆囊结石也会产生所谓的“肝区”疼痛,所以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肝炎会传染吗?
曹玮介绍道,肝炎是否会传染取决于肝炎的类型。
大家常常提到的肝炎绝大多数都是病毒性肝炎,有一定传染性。我们通常提到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其中甲肝和戊肝都属于消化道传染病,可能由于进食了被病毒所污染的食物或者水源;而乙肝和丙肝都属于性传播及血液传播疾病,所以可能通过性生活或者是血液以及母婴进行传播,是有传染性的。
但是也有部分肝炎没有明确的传染性,比如因为脂肪堆积所产生的脂肪肝,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
生活中哪些行为会伤肝?
曹伟提醒大家,有一些行为明确对肝脏有害,比如过度劳累、饮酒。
另外,大家经常会想通过服用保健品或者其他药物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但是有一部分药物可能是对肝脏有损伤。因此,如果已经患有肝脏基础疾病,在选择这些药物的时候就要非常的慎重。
打疫苗可以预防肝炎吗?
据曹玮介绍,目前部分肝炎能够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比如乙肝。在全民广泛接种乙肝疫苗后,我国乙肝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我国有自行研发的戊肝疫苗,甲肝也有相应疫苗,可以按需接种。
但是也有一些肝炎当前没有成熟的 *** 来预防,比如说丙型肝炎目前就没有有效的疫苗,通常需要感染了之后早发现、早治疗。
脂肪肝有特效药吗?
“令人失望的是,目前脂肪肝还没有特效药。”曹玮表示,脂肪肝患者往往也会伴随超重、三高等,导致了脂肪在肝脏组织中的沉积,引起继发的炎症。
因此,我们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身体状态,偏重的人应该控制体重,随着体重控制到合理的范围内,可能不需要吃药,转氨酶和肝脏b超状态就已经好转了。同时,还应该管理好血糖血脂。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一清肝,二排毒,三助眠,春天要多吃,养肝护肝,遇到了别手软!导语:一清肝,二排毒,三助眠,春天要多吃,养肝护肝,遇到别手软,才2块钱一斤!
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春天不但是鸟语花香的季节,也是踏青的更好时期。伴随着美好的风景及新鲜的空气,小伙伴们不妨周末带上心爱的人和年迈的爸妈出去走走,会让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同时也感受一下自然界的美丽。
俗话说:“春季养生肝为先,调养贴士记心间”,春天正是养肝的好时节,因为春天我们人体的肝脏最旺盛,很容易上火,而且不能及时的排出体内的垃圾及毒素。春天也最容易出现困乏的现象,大多数的人都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平时工作压力、心情压抑都会导致失眠,长时间会严重伤害人体的肝脏。
春季养肝绿叶菜优先,像这个季节的菠菜、油菜、茼蒿、芹菜等等都可以。其中茼蒿是我们常见又常吃的绿叶菜,它又是一种养肝菜,吃起来清爽可口,气味芳香,同时还有着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含有钙、铁、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同时茼蒿也含有挥发性物质。趁现在便宜,才2块钱,赶快买回家给家人做一道营养好吃的美食吧!
【茼蒿猪肝汤】 所准备的食材有:鲜猪肝、茼蒿、大葱、生姜、料酒、胡椒粉、盐、食用油、味极鲜、香油
具体做法:1、小编分享的是适合春天喝 的一款汤,茼蒿和猪肝最搭配,猪肝是一种补铁、补锌、补蛋白质的高营养食物,建议大人孩子都常吃一些。而且猪肝的价格也不贵,在我们当地才8块钱一斤。准备一小块新鲜的猪肝,把它切成小块后,用干面粉抓洗出里面的血水,随后多冲洗几遍后攥干水分,放入料酒去腥、姜丝、葱段腌10分钟。再准备适量的茼蒿冲洗一遍,切成小段备用。
2、猪肝不需要焯水,焯水后吃起来口感就不鲜嫩了。起锅烧油,腌好后猪肝内的姜丝和大葱不要挑拣出来,直接放入油锅内爆炒,完全把猪肝爆炒熟就可以。
3、猪肝炒熟后往锅内倒入适量的清水,里面加入1勺蚝油提鲜、适量胡椒粉、盐搅拌调味,中火把汤煮开。最后倒入切好的茼蒿段,锅内的汤煮一个开锅就可以,不然把茼蒿煮过火,吃起来发涩,关火后滴入少许香油增香,盛出来趁热喝就可以!
茼蒿猪肝汤这样煮汤鲜味浓,猪肝滑嫩美腥味,大人孩子都爱喝。睡眠不好的朋友大多数是肝火旺盛,春天记得给家人多喝这碗汤,营养好喝又便宜。
茼蒿清肝排毒又助眠,春天要多吃,养肝护肝,遇到别手软,才2块钱一斤。大家喜欢吃茼蒿吗?茼蒿还有哪些美食做法? 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烹饪心得,让更多的朋友学习受益吧,如果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记得点赞、收藏、关注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我们明天见,拜拜!
(小敏)
“肝病”分为哪几种类型,哪些肝病会传染 ?第二章 肝病的分类与特点
1 人们常说的“肝病”分为哪几种类型依据传染性的不同,肝病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传染性肝病和非传染性肝病。
其中,传染性肝病是指各种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庚型肝炎。甲肝、戊肝为急性自限性病毒性肝炎,感染后获得终身免疫力,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感染。乙肝、丙肝、丁肝、庚肝有多种感染形式,易慢性迁延不愈,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此外,一些非嗜肝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黄热病毒、出血热病毒等也可导致肝脏损伤。
非传染性肝病主要包括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豆状核变性等。
2 肝炎都会传染吗人们往往谈肝色变,认为肝炎都是有传染性的,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指由多种致病因素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然而导致肝细胞损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各种嗜肝病毒(如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药物、毒物、酒精、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肝脓肿、阿米巴原虫等。其中,嗜肝病毒导致的肝损害具有传染性。甲肝和戊肝为粪口传播,乙肝和丙肝、丁肝为血液传播的肝病,其他各种肝损害均无传染性。认清肝炎,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有利于科学预防和治疗。
3 乙肝“三部曲”是什么从乙肝,到肝硬化,再到肝癌,即所谓的乙肝“三部曲”,那么乙肝患者一定就会转成肝癌吗?我国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既往都有慢性乙肝的基础疾病。然而,并非所有的乙肝患者都要经历这样的病程变化。如果对慢性乙肝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阻断疾病的进展和肝纤维化的持续加重,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肝癌的发生。因此,不必因乙肝而过分担忧,应积极面对,正规治疗,定期随访,即可有效控制病情,阻断肝癌。
4 什么是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脂肪肝患者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患者可有脾肿大和肝掌。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检查见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易误诊为急腹症而做剖腹手术。此外,脂肪肝患者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少数患者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重度脂肪肝患者可有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和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脂肪肝表现多样,遇有诊断困难时,可做肝活检确诊。
5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具有以下特点:①多种代谢紊乱集于一身,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黏、高尿酸、高脂肪肝发生率和高胰岛素血症,这些代谢紊乱是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病理基础。②有共同的病理基础,目前多认为它们的共同原因就是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所造成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③可造成多种疾病增加,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甚至某些癌症,包括与性激素有关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以及消化系统的胰腺癌、肝胆癌、结肠癌等。④有共同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防治一种代谢紊乱,也就有利于其他代谢紊乱的防治。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MS诊断标准:①超重和(或)肥胖,BMI≥25.0(kg/m2)。②高血糖,空腹血糖(FPG)≥6.1mmol/L(110mg/dL)及(或)2hPG≥7.8mmol/L(140mg/d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SBP/DBP≥140/90mmHg,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mmol/L(150mg/dL),及(或)空腹血HDLC<0.9mmol/L(35mg/dL)(男)或<1.0mmol/L(39mg/dL)(女)。具备以上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可确诊为代谢综合征。
6 脂肪肝会发展为肝硬化吗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人认为脂肪肝是小病,不需要治疗,其实,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大量的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影响了肝细胞正常的代谢和氧化功能,久而久之,肝脏细胞也会发生凋亡,肝功能反复异常,星状细胞活化,肝纤维化增生,进而导致肝硬化。相反,及早干预和治疗脂肪肝,可以有效为肝细胞减负,恢复正常的代谢功能,做到完全治愈。因此,脂肪肝不可怕,怕的是不理睬它,任其发展才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7 什么是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恶心、呕吐、黄疸,可见肝脏肿大和压痛,并可并发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
8 什么是药物性肝病药物是一把双刃剑,临床中各种疾病的诊疗均离不开药物,然而,药物也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各种药物不良反应中,肝损伤是最常见的。药物引起肝损伤频率较高,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以及脂肪性肝病。研究发现,成人中氨基转移酶升高有10%~50%是由药物引起,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例的2%~5%,药物性肝衰占所有急性肝衰患者的10%~52%。目前引起损伤的药物可达千余种,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伤已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
药物性肝病是指某些药物对肝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引起的疾病。随着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新药不断问世,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相应增加。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人群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身上,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可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各种肝病的表现类似,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9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病?分为哪几种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肝脏为相对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器官的一类疾病。临床上有如黄疸、发热、皮疹、关节炎等各种症状,并可见高γ-球蛋白血症,血沉加快,血中自身抗体阳性等。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10 肝囊肿是肿瘤吗B超检查中,有些患者会查出肝囊肿,或大或小,数量不一,疑问也随之而来,囊肿是肿瘤吗?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要手术切除吗?其实,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通常认为,大多数的肝囊肿是先天形成的,不属于肿瘤范畴,更不存在恶性一说,一般情况 *** 积也不会改变。但如果肝脏内囊肿的数量非常多,或是合并脾脏或肾脏内也有多发的囊肿,就需要警惕先天性多囊肝、多囊肾、多囊脾的情况,这类囊肿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进展非常缓慢,可能后期才会出现肝功能、肾功能的异常。
11 体检发现肝脏明显肿大,说明什么正常情况下,肝脏下缘位于右侧肋弓的保护之内,腹部触诊难以触及。如若肋弓下缘可以轻易摸到肝脏下缘,则提示肝脏肿大。肝脏的急性炎症,如甲肝、戊肝、急性乙肝、肝脏肿瘤、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硬化等常会出现肝脏肿大。通过治疗,病情好转后,肝脏体积可缩小,恢复正常大小。
12 体检发现肝脏明显缩小,说明什么肝脏体积减小常发生在慢性肝病后期,由于纤维结缔组织的大量增生,肝脏内部结构发生显著性改变,假小叶形成,肝脏体积缩小,硬度明显增加。同时,左右肝的比例失调,这些都是肝脏硬化的表现,多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后期,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