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民间顺口溜具有诙谐幽默、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易记好懂等特点,是祖先流传下来的语言精华,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地域特色浓郁,听来十分有趣,直到今天仍被老百姓广泛引用。下面分别以说人、说事、说时令、说天气与大家分享上党民间的顺口溜。
说人的:“吃饭拣大碗,推碾子拣碾转”(“碾转”是碾杆最靠碾盘的部位),意思是干活时不想出力气,吃饭时却想多吃点。多用于家长对孩子帮做家务耍懒的说法。“白日悠悠圪踅踅,黑来熬油补汗鞋”(“踅”读音xué。“圪踅踅”是来回走动的意思),意思是白天无所事事闲转悠,到了晚上才在油灯下忙着赶活儿。“远叫装不听,近叫把眼睁”,意思是在远处叫其名时装作听不见,在近处唤其名时只看你不言语,实则是怕被人安排活儿装愣怔。“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意思是对调皮捣蛋的孩子要勤管教,否则会招惹是非。“当家的打破缸,破了能行糠”,意思是家长说话常有理,没有不对的地方。“在娘家是铁姑娘,回到婆家纸糊上”,意思是回到娘家干活时实心实意,到了婆家后就娇贵起来。多指才过门的新媳妇。“懒驴上坡,屎尿过多”,意思是指有的人在干活紧要时刻,常找各种借口躲避。“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意思是不听有经验的老人建议,往往当下就会吃亏。“拙是拙,不受说”,意思是说有的人干活笨拙,别人给其提出改正意见还不耐烦。“会说话想的说,不会说话抢的说”,意思是指有的人说话欠思量,“不经大脑”随口就来。“外甥哭妗的,想起来一阵的”,意思是有的人办事不靠谱,想起一阵是一阵,不能善始善终。“吃饭不知饥饱,骂人不知老小”,之一句是铺垫句,第二句才是本意,意思是指有些人缺乏家教,说话爆粗口,骂老人像骂小孩一样不分大小。“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意思是即便打人或骂人,也不能突破底线太过分了。“黍黍光,麻籽香,玉茭籽大,谷有糠”(“黍”读音shǔ,即未脱皮的糯米),意思是秋天麻雀看到漫山遍野各种成熟的农作物,都不知道该吃什么好了,干脆先拣好的吃。暗喻有的女人过日子不会精打细算,开始“吃啥有啥”,之后“有啥吃啥”,最后“吃啥没啥”。“吃药不忌嘴,跑断医生的腿”,意思是生病时吃东西该忌嘴就忌嘴,否则吃药不管用。“唱戏的腿,说书的嘴”,意思是唱戏时在台上走几回过场,说书的只需一句就表白了。暗喻有的人能说会道嘴皮子好。“官打民不羞,父打子不丑”,之一句为引用句,实际是为父亲打儿子“天经地义”找“理论”依据。“说半句,留半句,留下半句暖肚皮”,意思是指有的人说话不痛快,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能吃响马一刀,不和悠迷相交”(“悠迷”,上党方言,指脾气松的人),这是一句反比句,意思是反衬不愿和脾气松没性子的人交往。“刚开理发铺,就遇了个络腮胡”,意思是干事情刚一开始,就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木匠改瓦匠,三天两后晌”,木匠比瓦匠技术难度大,而且有许多相通之处,熟悉瓦匠技术自然要快得多。多指对“高把式”的夸赞。“学会百般艺,到老没注意”,意思是学技术不可贪多求全,否则啥都不精通。“掌鞋的,席撇阶,木匠盖的瓦锅撇”(“席撇阶”为上党方言,意为光着脚,“锅撇”即锅盖),这是一句戏谑话,意思是干活在行的人对自己或家里的这些事能将就应付,懒得动手,另一层意思是省下材料用来挣钱。“打大的,骂小的,怀窝抱的是好的”,“怀窝”指抱小孩时怀里像窝一样。旧时女人生的孩子多,越小越宠爱(小孩子弱,怕被欺负),越大越苛刻,属于一种无奈的管教孩子 *** 。“狗大自咬,女大自巧”,意思是天性使然,到时候自然而然就会了。“门里出身,自会三分”,意思是家里干啥行当的,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一些。“不图房子不图地,只图有个好门婿”(“门婿”意为女婿是一门亲戚),意思是相看女婿不能只看眼前的财产有多少,只要是个好女婿,未来一切都能创造。“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行”这里念háng),意思是在关键问题上,选择不对努力白费。“西瓜月饼,余外一种”(“余外”即另外之意),意思是有的人想事做事与一般人不一样,比较另类。“庄稼不识货,只拣大的摸”(“庄稼”指庄稼汉),意思是庄稼汉没见过啥世面,拿东西时只拣大的。其实是以自嘲方式为自己贪占便宜解围的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是一种健康养生常识,夏季吃生姜可以温胃健脾,冬季吃萝卜可以清解积热,身体好当然不用找医生。“你有你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主意”,意思是无论你耍什么花招,我是主意已定不为所动。“活不老,经不巧”,意思是不管活得多么年老,都有经不完的事,学不完的经验。“八十的老汉去开荒,一时不死度时光”,表面是评价某家老人虽已年迈,仍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其时是婉转提醒自家子女孝顺父母。“箩头粪叉的,好赖一家的”,“箩头”是旧时人们手工编制的一种农用盛具,“粪叉”是拾粪的工具。本意是平常各管各,到了关键时刻就会站出来替本家说话。“挑粪靠膀子,唱戏靠嗓子”,意思是靠自身优势发挥特长。“一人说话满有理,两人说话分高低”,意思是两人发生纠纷后,不能偏听一个人的一面之词,当两人对质时才能分辨出哪个更在理。“家有千口,王八龟孙都有”,意思是在一个大的集体里,会有各种各样的人,“王八龟孙”专指难缠人。“让人是个礼,锅的没有下的米”,吃饭当儿碰到熟人路过,客气说一句“来家吃点饭吧?”待那人走过后,邻居就用这句话来打趣。“姐夫吃面,各随车便”(“车”这里念jū),意思是根据各自的条件或喜好,各干各的事。“饥不饥,带干粮;冷不冷,带衣裳”,意思是出门时要备足行囊,免得在外受冻挨饿。“挑了拣,拣了挑,挑来拣去一包糟”,意思指女子相亲多次拿不定注意,超过婚龄后结果更不理想。“脊脊扭,脊脊扭, *** 朝前脸朝后”,意思是不听别人经验,做事笨拙别扭,与原本想要的结果正好相反。“想要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意思是只有在人后能经受得住异于常人的苦难,才能在人前显示自己的富贵。“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意思是不管走到哪里,“巧买哄不了拙卖的”。“‘圪伶崖的跑,各自有路道”(“圪伶”,上党方言,即松鼠),意思是在生活中各自有各自的生活轨迹和生存办法。“吃不了硬的,干不了重的”,意思是没有“硬”实力,就干不了“重”活儿。
说事的:“有钱盖堂房,冬暖夏又凉”(“堂房”即座北朝南修建的房屋),意思是冬季阳光斜射,可以照进“堂房”,屋内温暖;夏季阳光直射,阳光照不进来,屋内凉快。“捆住吊的,一个袎的”(“袎”读音yào,上党方言,这里指用绳子扭系的结扣),意思是不管运用何种办法,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风是命,水是病”,这是老辈矿工总结出来的说法。意思是在矿井下,空气不流通就无法生存,水害则是危及矿工安全的隐患。“头枕山,脚蹬川”,封建时代的一种迷信说法,意思是人死后葬在具备这种地形地貌的莹地上,后代会兴旺发达。“谷种谷,等于不”,意思是去年种过谷子的地块,今年再种就分不清该拔哪种谷苗了,收成会很差,和不种一样。
说时令的:“春风摆柳,‘七媳妇变丑”(“七”媳妇为上党方言,意为漂亮媳妇),意思是春天风大扬尘多,就连漂亮媳妇也被吹得灰头土脸不漂亮了。“一九二九,闭门瑟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意思是一九二九天气已冷,关门的工夫手就冻得瑟瑟发抖;三九四九是最冷的天,就连猪狗都要冻死(夸张法);五九六九气温回升,到河边能看到柳树绿意;七九八九,农人就已开始耕作土地;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农人在地里忙于农活,家人送饭到田间地头。“青杨放花,点豆栽瓜”,意思是杨树飘絮时节,就该栽种瓜豆等农作物了。“榆钱青,栽蔓菁;榆钱黄,种豆忙”(“蔓菁”读音mànjīng,上党方言,指土豆),意思是看榆钱儿长成什么颜色,就知道该栽种什么样的农作物了。“立夏不下,挂起犁耙”,“犁耙”是两种农具,犁用来翻地疏松土壤,耙用来碎土、平地。意思是等到立夏这一天还不下雨,就不敢再用犁耙农具了,否则就超了播种节令(旧时播种较晚),还影响土地墒情。“过罢清明节,就把晌午歇”,意思是清明节后昼长夜短,天气转暖,人们开始在晌午饭后午休补觉。
说天气的:“云彩往东,十次九空;云彩往北,越走越灰”,意思是指伏天云彩由东往西才可能有雨水,若云彩从西往东多半不会有雨;云彩由南往北不断累积,天气变得灰暗,是下雨的征兆。“五月二十五,山东老爷去探母;二十五,再不下,单等五月二十八”,意思是农历五月二十五这一天是山东老爷(据老人们说是孔子,孔子长期在外游学)探望老母亲的日子,自然要落泪,老天就要下雨。如果这一天再不下,就要等二十八了,一般这几天会有雨水。
还有许多顺口溜我想不起来了,只记住了这些。这些顺口溜有的通俗浅显,有的寓意深刻,是老百姓幽默和智慧的象征。虽然有些顺口溜受旧时代的影响和束缚,不能完全听信,但大部分是有一定意义的,能沿用至今,充分说明它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葛良笔)
那些年,让我们一起笑岔气的奇葩名字,你遇到过哪些?说到人的名字,其实在我们的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奇葩的名字,有的是读音太搞笑,有的是字义有歧义。总之,那些奇葩的姓或名,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伴随着我们成长。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传奇故事
每一个的名字,或多或少带有其出生年代的时代特点,在咱们出生的七十年,男生名字多带有:刚、勇、强、华、富、贵、安等字;女生名字多带有:英、芳、萍、敏、坤、莉等字。当然,也有男生名字取得像女生的,也有女生名字取得像男生的。
我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隔壁班上有一个小女生,姓张,按照农村的字辈来说,她所在的是“昌”字辈,她父母或许想让孩子长大后衣食无忧吧,就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张昌富”。嗯??这个名字如果是一个男生,显然没什么问题,名中带有“昌隆和富贵”的寓意。可偏偏人家是一个女生呀!!
对于这个名字,不管是农村或者是城市,“昌富”两个字的读音,对于一个女生来说多么的可怕,其杀伤力绝不亚于广岛 *** 吧。当时,这个女生因为年纪小嘛,不知道这个名字能够代表什么意思。后来,学校很多小屁孩儿看见她就在嘲笑,她们家大人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就把她的名字改成了“张昌英”。唉,作为父母,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也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2个插班的小男生,堂兄弟俩,姓钱。估计他的父母可能是想钱想疯了吧,大的叫钱有余、小一点的叫钱宝存。这两人的名字也是比较奇葩的,完全寄托了他们父母发家致富的心愿吧!然
就是参加工作以后,单位有一个中年人姓操,叫操长生。大家一提到这个名字就很自然的想起“操场生”三个字,意思相当于他是在操场上生下来的。这个名字也成为了周围同事茶余饭后无聊的谈资。
重庆话在读“仇”性的时候,经常把这个姓的人读为“球球球”,土话为不中用的意思。重庆一家园林公司的负责人就姓仇,员工私下就叫他“球球球老总”。此人虽然已经40岁了,但是他对这个姓特别的烦恼,听说员工私下这样叫他的时候,就在一次大会说宣布,今后不允许别人乱读他的姓氏,应该准确的叫“chou总”,读筹的音。
哈哈哈,我还认识一个媒体同行,姓苟,这个在重庆话里面的读音和狗是一样的。因此,很多人就叫他“狗记者”。这叫法显然就有骂人的意思在里面吧!于是,他每次听到有同事开这样的玩笑时,就会一脸严肃的更正读音,说那个姓不读狗的发音,应该读“够”的发音,唉,这哥们儿活得好心塞呀。
最奇葩的关于姓名的故事,就要算一个企业的检验部长了。此人姓“阴”,讨好他的经常会脱口而出叫他“ *** 长”,关系好的甚至会把“长”字也去掉。这一省略就出大笑话了。 *** 长恼羞成怒,居然在生产大会上直接宣传,今后工作期间打招呼,一律不准许叫人的职务,要么直接叫全名,叫不就直接叫“同志”。有下属们不知缘由,四处打听这一纪律的由来,老一点的同事直接手机回复四个字“ *** 长mao了”(重庆话mao的意思,就是生气了)。
人的名字本来就是一个代号,但中国文化博大精,音同字不同,字同音不同,由于地域不同,地方文化差异,导致大家姓名中经常出现同音同字不同义的情况。
当然,拿别人的名字来说笑非常不道德,但人小的时候不懂事,你总不能封人家嘴吧。再说了,好名字助力成功,家长在给孩子取名字时确实也应当深思熟虑,切不可马虎。
广州人用广州话骂人,如何不带脏字?粤语文化,博大精深
今日,编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
很严肃的技术贴
教大家如何用粤语优雅地骂人
一个脏字也不带
入 门 级
水鱼
“你个样咁人见人爱,成条水鱼咁”
(其实就是在骂你笨)
“水鱼”听起来是一种动物
实际上是用来比喻
金钱上给人占到便宜的傻瓜
食蕉
“想搵我笨?食蕉啦你!”
(叫你吃屎的意思)
你以为人家叫你吃香蕉?
实际上是骂人的意思
因为香蕉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所以,广州人通常将“屎”,形容成“蕉”
收皮啦你
“你信唔信我收你皮!”
本意上是指取命,替人收尸
但是现在使用偏口语化了
意思是“滚”,“闭嘴”
粉肠
“正一粉肠!!”
“粉肠”是当你看一个人不顺眼时
用来形容他的词
形容一个人弱爆了
食软饭
“你睇佢几样衰,搵个富婆日日食软饭”
表面上叫你吃饭
实则骂你是依靠女人过活的男人
没用没志气
瘦骨仙
“食多D啦,瘦骨仙”
(说你瘦到皮包骨)
从字面上来看很好理解
千万不要以为人家是在夸你
洗衫板
“你泥个洗衫板,点稳男朋友啊。”
(意思是平胸、飞机场)
这个词和众多妹子挂钩
说的是小胸妹子的苦恼
叉烧
“生旧叉烧都好过生你”
(你一点用都没有,连一块叉烧都比不上)
原来特指一种广东美食
但是广州师奶生气的时候
就会对她们的孩子说.....
“生旧叉烧都好过生你”
打 怪 级
麻甩佬
“你睇下你,成个麻甩佬咁”
用来特指猥琐的男士
金鱼佬
“金鱼佬”代表有恋童癖的男子
特指喜欢小女孩的怪蜀黍!
多得你唔少
“真係多得你唔少啊!”
表面上是感谢一个人
但一般带有讽刺意味
表示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人
事情不会那么麻烦
碌葛
“你啊!正碌葛!!”
形容人好似粉葛一样呆笨
茂里
“死茂里,讲极都唔明,乜甘得你甘蠢噶。”
(为什么你就是一直听不懂人话!)
茂里(也有说法茂利)
是英语“mullion”的粤语音译
是指人像根柱呆呆地站着,形容傻人
好行夹唔送
“好行”是让你慢走,但加个“不送”
就是要你快点走,我不想再看到你了
木嘴
“我一睇你个样就知,正一木嘴黎噶”
(我看你的样子,就知道你是 *** )
指一个人看起来傻傻呆呆
侧重于形容一个人的外表
骑咧
“哈哈哈哈哈你地睇,佢的发型好骑咧”
(哈哈哈,你的造型好奇怪)
意指奇葩,不正经,古灵精怪
是粤语中常用的贬义词
大 神 级
食碗面反碗底
“居然阴我!真系食碗面反碗底!”
(比喻人忘恩负义)
人吃饭的时候,是碗口在上碗底朝下的
反转后便是祭祀祖先的做法
所以用过饭后把碗倒扣表示当对方已死
冚家富贵
“冚家富贵啦你!!”
(咒别人全家狗带)
表面上好似祝你全家富贵荣华
其实“富贵”就是指死后收到冥币
这是很恶毒的粤语粗口
食谷种啦你
“像你这样的人,只能吃谷种!”
字面上好像叫你去吃饭
实则是山穷水尽的时候
只可以吃谷的外壳~
摞景赠庆
“ 摞景定赠庆啊? ”
但是这句话却带有不屑的意味
向对方表达不欢迎的信息
令到原本不开心的场面更不开心
香咗
“香”就是“死”的意思
中国人很忌讳“死”字,广州人也不例外
人死了之后会发臭,但臭这个字有点不尊重死者
所以就用“香咗”表示死了
食塞米
“你咁都可以唔及格,系咪食塞米啊!”
骂人一事无成,蠢钝如猪
整镬金嘅你叹
“我绝对要整镬金嘅你叹!”
表面上还以为别人送金给你
实际上是想陷害你,让你闯个大祸
润你
“我要去润一润佢”
(我要去损一损他)
如果说你润一个人
意思就是让他感觉不舒服
说一些话挖苦他
美女13.9。我今天必须要早睡,明天必定要6点半起来。(草是一种植物,我今天11点骂人干什么?开始我的。课前准备开会,开老长时间了,坐车去石大二医院15.30。16.03,16.25,咱们主打一个快速现在准备打车回去,去十大一富北门公交站。就是说一个高校办事,咱们这一会时间已经拿上了,然后现在准备回去。16.40,你的小王突然出现?我刚才就是在回一个用户的消息,就是他跟他说了有什么问题找我,我就给他解决。他每次就是发一条消息,后面都会加那个微笑。然后这个用户他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叔,他每次发微笑时候让我觉得我是不是说错了什么,或者是是不是让他特别无语,还是说我的服务真的不周到,或者我说话用词是不当,然后让他对我觉得特别无奈无语。心里面就想着我要对他更要有礼貌一些。
您您好您在吗?方便给您沟通一下吗?就是我会变非常非常的有礼貌,我就害怕我是不是太没礼貌了。好困,家人们,我今天遇到一个特别搞笑的事情,就是我从我们这边去,可就是拿体检单吗?因为我没请假我就特别急,我就从这边坐坐那个公交去。去了之后我为了就是快一点,然后就搭了个的,搭的那个师傅,他就一直给我讲他跟他老婆离婚的事情,他就说他老婆跟他离婚了,找的是他的同事,然后他就说他老婆同事又老又丑,然后他就跟我讨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结婚,生孩子什么东西的。我当时真的很急,根本没有心思去跟他讨论这些问题。然后你跟我一直说这个我就沉默。后来我想着别人跟我说话也不能不理别人,说了几句之后我实在说不下去了,他特别想让我站在他的立场上去控制他老婆,跟别的男的结婚了。他又想说他是二婚,我也不知道他要想跟我聊什么。然后快下车的时候我就问他,我说师傅多少钱?然后师傅说11块5,然后我让我看看他的表,我一看11块钱,然后就给他扫11块钱我就下车了,然后就看他停在路边不走,我不知道是不是想要我那个。
哈喽,我今天还做了一件特别疯狂的事情,就是从我们就是从一个县跨到一个市,刚回来就是花最短的时间干最紧要的事情,花最少的钱把一个麻烦的事情干完了。我太佩服我自己了,而且今天还是用的上班的时间去的,就是今天真的确实很忙,然后我们总经理就跟我一起在,跟我一起办公。拜拜。我就想着他要是在,我可能就去不了,结果我今天还钻了个空子,下期见。结果他也没跟我一起下午的时候,我就刚好就把我这个事情办完了。
前言
在古人诗话中,经常能看到关于“富贵语”的说法。例如北宋词人宰相晏殊,就笑话他人作诗是“乞儿相”。
自己富贵,模仿富贵,与看人富贵,其语言是不一样的。如何在诗句中不动声色地体现出富贵来呢?
晏殊有个 *** ,值得借鉴。
一、富贵诗人
古人常说诗能穷人, 欧阳修不以为然,他认为不是诗穷人,而是穷则工:
永叔谓梅圣俞曰:世谓诗能穷人,非诗之穷穷则工也。
清朝人赵翼有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确,经历过沧桑的人,对于人生的体会自然深刻,写出来的作品更容易引起共鸣。
但并不是说,作诗令人穷,更不是说诗人都穷困。历史上的富贵诗人太多了。
历史上不少皇帝就是诗人,曹丕、萧衍、杨广、李世民、武则天、李煜、宋徽宗等等,都有不错的作品传世。历朝历代的宰相诗人也很多,例如唐朝宰相张九龄、五代曲子相公和凝、北宋的晏殊、司马光、王安石等等。
二、至宝丹体诗
宋神宗时代的“太平宰相”王珪(字禹玉)作诗喜欢用珍宝对仗,人称至宝丹体:
王禹玉诗多用“珍”、“宝”、“黄金”、“白玉”为对,时号“至宝丹”。《诗话总龟》前七
有人说,我们没有王宰相如此地位,难道我们不能作富贵之是吗?这个人回家想了半天想出两句诗来,称为别人的笑谈:
有人云:“诗能穷人,且强作富贵语,看如何?”数日搜索,止得一联,云:“胫脡化为红玳瑁,眼睛变作碧琉璃。”为之绝倒。《诗话总龟》前七
这两句诗粗俗无比,腿变成红色的玳瑁,眼睛办成碧色琉璃。不知道吟咏何物。
那么王珪的诗如何呢?《再召至龙图阁观书 》:
君王又诏蓬莱宴,三阁崔嵬压海鳌。
翠玉装舆容扈跸,黄金涂纸看挥毫。
尧文自与星辰烂,汉殿常依日月高。
四十年来无此会,恩深不觉醉仙醪。
又如《依韵和宋次道龙图馆阁暴书》:
五云迎晓禁庐开,不及华衣曳老莱。
宝藏发函金作界,仙醪传羽玉为台。
己逢天上非常景,更约人间之一材。
白首庙堂终乞去,明年此会定应来。
金界玉台,翠玉黄金,诗中经常用这些所谓的“富贵”词语。王珪贵为宰相,但是其他人没有这个地位,如此作诗好吗?
三、乞儿相
宋·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对于这类富贵语有所评价:
人言居富贵之中者,则能道富贵语,亦犹居贫贱者工于说饥寒也。王岐公被遇四朝,目濡耳染,莫非富贵,则其诗章虽欲不富贵得乎?故岐公之诗,当时有至宝丹之喻。如“宝藏发函金作界,仙醪传羽玉为台”,“梦回金殿风光别,吟到银河月影低”等句甚多。《韵语阳秋》
葛立方说,王珪是四朝元老,深得圣恩,生活在富贵乡中,作诗不想富贵能行吗?但是其他人呢?
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晏元献云:“太乞儿相。若谙富贵者,不尔道也。”
李庆孙作诗类似至宝丹,也用金玉等意象,却被晏殊耻笑说,这是乞丐语言,真正的富贵不会这样作诗的。
真正的富贵语是怎样说的呢?
三、富贵语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提到晏殊作诗的j *** :
故公每吟咏富贵 ,不言金玉锦绣 ,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 ,帘幕中间燕子飞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
葛立方也举了几个例子,前面也是晏殊的诗句,后面是自家老辈诗人的作品:
元献诗云:“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此自然有富贵气。吾曾埠祖侍郎讳宫,虽起于寒微,而论富贵若固有之。尝有诗云:“翩废朽子朱门静,狼藉梨花小院闲。”又云:“西楼月上帘帘静,后苑花开院院香。”其视晏公真不愧矣。
这两个人的诗句有共同特点,就是不言金玉,却说风花雪月,意思是只有真正富贵人家,才有这种园林庭院中闲淡幽静的景致。
另外,葛立方又举了几个例子,说穷困之语的诗句:
若孟郊“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陶潜“敝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杜甫“天吴与紫凤,颠倒在短褐”。皆巧于说贫者也。
孟郊借车搬家,车子都装不满。陶渊明破袖子露出了胳膊肘,杜甫女儿的衣服,补丁摞着补丁。家中穷困至此,靠想象是写不出这些诗句来的。
同理,没有富贵的生活基础,也想象不到富贵人的生活。现在不是有句话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三、看人富贵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中,引用陈师道《后山诗话》:
《后山诗话》云:“白乐天云:‘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又云:‘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前蜡烛红’,非富贵语,看人富贵者也。黄鲁直谓白乐天‘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不如杜子美‘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也。
白居易《宴散》诗云: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将何迎睡兴,临卧举残杯。
《夜归》诗云: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白居易开玩笑说,我这不是富贵语,是看人家的富贵。
黄庭坚则说,白居易的这两句(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不如杜甫的这两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
杜甫的两句诗出自《题省中院壁》: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回违寸心。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
省,门下省,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一。唐朝的宫殿里种植花柳,因此杜甫这两句诗不言富贵,然而这正是唐宫中的富贵之气。
四、不必至宝丹,自尔不寒俭
洪亮吉《北江诗话》中也说到,作富贵语,不必金玉珠宝也。
温八叉诗云:「隔竹见笼疑有鹤,卷帘看画静无人」,韦端己诗「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第二等人家,即无此气象。
余前有《送春》诗云:「三面水亭帘不卷,百花香里度残春。」又《初夏》云:「居然一服清凉散,不啖荷珠即露珠。」正不必用八宝丹,自尔不寒俭也。
温庭筠的诗和韦庄的诗,写的是富贵人家日常的生活。穷人家哪有钱来养鹤,又如何有闲情赏画呢。而且,这些诗中,无不凡尔赛主人的豪宅与装饰。
结束语
王珪是宰相,怎么说都是富贵语,但是其他人学做富贵语,用金玉之类的意象作诗,有点像穷人乍富,或者像今天的网红主播们团购去五星饭店拍照发抖音。
正如晏殊作诗的 *** :
每吟咏富贵 ,不言金玉锦绣 ,而唯说其气象。
仿佛无意之间,通过一些细节让读者知道,这是富贵之家。如今有个词叫做凡尔赛,类似吧。
@老街味道
历史上最会骂人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才是精华在中国历史上,只要提到对联,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纪晓岚与和珅,此二人只要有闲暇时光,就会在一起戏弄对方,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知识上面的。
而要说骂人的对联,首先想到的肯定还是纪晓岚与和珅,此二人一直都是明争暗斗,即便一时间把对方打不垮,过过嘴瘾,那也是很畅快的。
接下里就举几个有趣的例子,来看看纪晓岚与和珅是怎样玩转对联的。
和珅上联:两猿伐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纪晓岚下联: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和珅上联:牛头喜得龙生角
纪晓岚下联:狗口何曾出象牙
和珅上联:水部失火,金尚书大兴土木
纪晓岚下联:南人北相,和中堂什么东西
本人觉得最有趣的当属和珅宴请朝中大臣,而纪晓岚偏偏迟到的事儿。
和珅有意刁难纪晓岚,说:“纪侍郎,来来来,有事请教。这幅画画的到底是狼是狗?”众大臣附和:“对啊!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说:“是狼是狗?堂堂一个尚书还分辨不了吗?我教你一个办法,看尾巴。下拖是狼,上竖是狗。上竖(尚书)是狗。狼遇肉食肉,狗遇屎吃屎。”和珅便无语了。
当然,这都是《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的桥段,正史里面的和珅与纪晓岚不是这样子的。仅供博君一笑,目的是为了突出对联的趣味性。
马上就要过新年了,张灯结彩的团圆气氛很是热闹,贴对联和门神,肯定也是少不了的。对联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后蜀主孟昶,在《蜀梼杌》中有这样的记载:“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可是最早的一副对联了。
对联在后续的文人墨客不断完善之下,也有了很多的讲究,比如对仗要工整,平仄要协调等等。要对出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那也是很有难度的。
接下里就是今天要讲述的重点,话说有一大户人家,很有钱那种,想要请当地的秀才为自己写一副对联,以彰显自己的身份。
但这个大户人家的户主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汉,平日里欺行霸市,周边百姓敢怒不敢言。而秀才对他也是怨气颇深,正好可以借此来羞辱他一番。
秀才提笔就开始写,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大户人家一看,这可以啊,不愧是读书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这全部都写上去了,那是何等的威武。
但没有想到的是,这幅对联刚刚张贴出去不多久,就招来了不少文人的嘲笑。为了弄清楚其中的缘由,这大户人家还专门请人指点。
结果一听这解释,还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真是文人骂人都不带脏字的。
这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唯独少了一个八,要知道在古代,是以双为富贵的。既然这个八给忘了,那就是忘八,谐音就是王八。
这下联就更经典了,写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咋一看是没有毛病的,甚至还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但在论语》中是有八德的,分别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似乎发现了什么吧。是地,里面没有“耻”,可以理解为“ *** ”。
这上联和下联加起来,就是秀才在骂:王八 *** 。
清代老百姓骂人水平有多高?这些歌谣和高雅不沾边,却越读越上瘾还记得童年时期那些骂人的歌谣吗?
xxx的头像皮球,一脚踢进百货大楼,百货大楼卖皮球,卖的就是xxx的头。
xxx的家哗啦啦,洗 *** 的水炒冬瓜,擦 *** 的纸擦嘴巴,气得她妈要搬家。
2008,火山爆发,xxx一家,变成烤鸭。
……
虽然骂人是不对的,虽然小孩子骂人更加不对,虽然骂人骂得好不算是本事,虽然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一提起这些熟悉的句子,脑海里立即就会浮现出当年迎着小风站在街头,用这些歌谣嘲笑同学的画面。
其实,骂人歌谣古来有之,《诗经》之中就有《相鼠》、《伐檀》等经典名篇,古文典籍里亦有“非人哉”、“兽也”、“竖子”、“登徒子”、“腌奴才”之类的称呼,但由于经过了文人的修饰,很多话听起来没有那么过分,比较狠的一句是汝母婢也”,意思是:你妈是小三。
然而,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随着白话文言文的逐渐普及,这种市井文化变得愈加丰富而深刻,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下晚清老百姓那些犀利搞笑的骂人歌谣吧。
古代总是清官少,所以官与民总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可谁知一入宦海深似海,读书人寒窗十年挤进官场里去,有时候也是身不由己。但老百姓不吃这一套,你不给咱儿办事,就是不行。于是一首嘲讽知府的歌谣就此诞生:
见州县则吐气,见藩臬则低眉,见督抚大人茶话须臾,只解得说几个是是是;
有差役为爪牙,有书吏为羽翼,有地方绅董袖金赠贿,不觉的笑一声呵呵呵。
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这首歌谣则将一些不尽职的知府的两面三刀、阿谀奉承表现得淋漓尽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对下是骄纵跋扈,对上是点头哈腰,“是是是”、“呵呵呵”简直太形象了!画面感有了。
主人之刀利且锋,主母之手轻且松,一片切来如纸同,轻轻装来无二重。
忽然窗下起微风,飘飘吹入九霄中,急忙使人觅其踪,已过巫山十二峰。
这个故事更加有趣,是说一个富贵人家为儿子请了一个教书先生,却抠门得不行,给人家吃不饱喝不足的,而且一日三餐都是一个样:把肉切成极其薄的薄片。于是先生作打油诗嘲讽:一片肉比纸还薄,小风一吹就飘到天上去,赶忙出门去找,谁知肉片已经飘过巫山十二座山峰咯!
隔窗望见儿抱儿,想起当年我抱儿。
我抱儿来儿饿我,日后他儿饿我儿。
古代传统文化最为看重一个孝字,可就是有不孝之人时时作祟,这位老者隔着窗户看见儿子抱着孙子,想起当年他抱儿子的情形。自己养育大的儿子却不给自己养老,将来这个小孙子或许也会这样做啊!这首歌谣更好玩的地方就在于“儿”字之多,朗朗上口,讽刺效果拉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宣化葡萄甜又香。
信什么圣母娘,进什么天主堂,外国人,胡来闯,鹞子充鸡没有好心肠。
清朝晚期,帝国主义扩张横行,许多洋人假借以传教为名,背地里却在偷偷进行侵略活动,这首歌谣便是老百姓揭露其豺狼本性的见证。这首歌谣不仅诙谐有趣,内涵也非常深刻:既然我们有苏杭这等宛如天堂的地方,还信什么你上天堂的话?鹞子本是猛禽,你冒充鸡混进我们的圈子,就相当于黄鼠狼给鸡拜年,必定没安什么好心。
当时有些人为了利益故意勾结帝国主义,为他们鱼肉百姓提供便利,于是老百姓称呼这些人为“二毛子”,并给他们编了一首歌谣:
二毛爷,二毛爷,只认洋人不认爹。通风报信还不算,侍候洋人团团转。
最后来读一首老百姓为太平天国编的一首歌谣,以女子盼望情人回归的口气,来期盼太平军的到来。令人称奇的是,歌谣中一口一个“哥哥”地叫着,俨然有了一种现代男女之间的亲密感觉,想不到那时候就有“哥哥”了!
豌豆花开花蕊红,太平军哥哥一去影无踪。我黄昏守到日头上,我三春守到腊月中,只见雁儿往南飞,不见哥哥回家中。
豌豆花开花蕊红,太平军哥哥一去影无踪。我做新衣留他穿,我砌新屋等他用,只见雁儿往南飞,不见哥哥回家中。
豌豆花开花蕊红,太平军哥哥一去影无踪。娘娘哭得头发白,妹妹哭得眼睛红,只见雁儿往南飞,不见哥哥回家中。
古代著名的5句“脏话”:骂人不带一个脏字,不懂的还以为在夸你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我们都是一个礼仪之国,尤其是文人雅士,为了保持君子的风范,一般他们生气骂人的时候肯定不会像凡夫俗子出口成脏。人在生气的时候总归是要有一个宣泄口的,即使是圣人、文人也不例外,那么怎么做到既能维持君子的风度,又能骂人而不带一个脏字呢?我们来看看古人说的五句最文雅的“脏话”,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夸你呢。
之一句:“沐猴而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猴子即使穿着人的衣服和帽子,也不是真的人,用来讽刺道貌岸然,偷鸡摸狗之辈。他们的外表虽然看着像人,但是本质的恶性却无法掩盖。此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当时项羽、刘邦攻进了咸阳,项羽在咸阳城内滥杀百姓以及王子婴,于是就有人讽刺楚国人是沐猴而冠。
第二句:“鸿鹄之志,安燕雀能知?”。你这只小小的麻雀又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理想呢?这句话出自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之口,当时的陈涉还是众多农民之一,与他一同劳作的农民却嘲笑他怎么会有富贵的一天。然后陈涉就说了这句话,一下子就把自己从燕雀的地位提升到了鸿鹄,暗讽了与自己出身一样的人没有志向没有野心。
第三句:“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更直白一点就是年纪很大的人,还活着就是一个负担。听起来对长辈极为不敬,最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句话出自圣人孔子之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原壤在等孔子的时候叉开双腿坐着,这种坐姿很不符合礼仪规范的,于是孔子就破口而骂,只要是指对方没有德行。
第四句:“何不以溺自照?”。这句话骂人就狠了,为什么不撒“尿”当镜子,好好看看自己什么样子呢?暗讽一些人过于自大,对自己盲目自信。这两句话出自《大全集拾遗》,这本书由宋朝有名的两宋(程颐、程颢)编撰。
第五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句话也是孔子说的,他把女子与小人并列,认为小人和女子都是难以培养自己的身心的。不过并非指所有的女子,而是指君王身边的臣妾。如果不联系当时的环境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会误会了孔子,认为孔子这句话骂的是女性。
除了这五句,历史上还有很多文人雅士骂出不带脏字的脏话,不得不说,文人毕竟是文人,即使脏话也说得高雅,甚至流传于今。用这些话来骂人估计被骂的人还以为是在夸自己哪。
古代最经典的5句“脏话”,骂人不带一个脏字,不知道以为在夸你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大,很多时候人上来了脾气,什么样的脏话张口就来,虽然这样的确是很解气,但是却也会显得我们十分没有素质,甚至给人一种觉得很低俗幼稚的感觉,其实在骂人方面我们可以好好地学习古人,因为在古代的文人雅士,说起话来那都是有腔有调的,甚至连骂人都能不带一句脏字。就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古代最经典的5句“脏话”,骂人不带一个脏字,不知道以为在夸你。
之一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句话出自名著《三国演义》中东汉末年,三国争霸,东吴之主孙权想要取回荆州,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就献上了一计“假招亲扣人质”,却被蜀汉皇帝刘备的谋臣诸葛亮识破。诸葛亮善谋算,将计就计,让大将赵云护送刘备到了吴国,赵云按照诸葛亮的交代,在吴国宣扬刘备即将和孙权的妹妹结婚的事情,刘备则去拜访了周瑜的岳父乔国老,然后又去拜访了孙权的母亲吴国太,最后吴国太也就真的把女儿孙尚香,嫁给了刘备。所以这句话其实是一句嘲讽人的脏话。
第二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这句话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是陈胜和吴广在起义之前,又一次在干活的时候,陈胜对他的工友们说“苟富贵,勿相忘”,随后他的工友们就开始嘲笑陈胜,大致意思就是说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出头之日呢,而陈胜则对他们说“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大概意思就是“你们这些小喽啰怎么能懂老子的境界呢?”真的是骂人不带脏字了。
第三句,“老而不死是为贼”
这句话可谓是十分有名了,它出自儒家老祖孔夫子,惊喜吗?圣人也会说脏话,而且还说的那么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既然这么年老了,就死了吧,省得浪费空气,还占用土地!反过来理解也有积极的意义:年纪大了,更要给儿孙辈的做榜样,多积德行,少作孽。
第四句,“夏虫不可以语冰”
意思大致是一样的:夏天的虫子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冰冻的事,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拘限;井里的青蛙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大海的事,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拘限;乡下的书生不可能和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受教养的束缚。这是《庄子集释》卷六下《庄子·外篇·秋水》,简单来说,就是说对方见识短浅。
第五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这句话同样出自孔夫子,而它的前半句估计很多人都是十分熟悉的,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运用到的也是很广泛,主要运用到一个人不成气候的时候就会用到这句俗语。而孔夫子之所以会说出这么侮辱人的话,是他用来教训自己的弟子所使用的话语,以朽木、粪土来表达自身的愤怒与失望之情,这句俗语放到现在社会上也同能表达出对与一个人的愤怒之情。
粗而不秽的粤语粗而不秽的粤语
粤语博大精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甚至连粗口也成为一种艺术,如果不懂点粗口文化,被人骂了也不知道,还以为在赞你呢!下面几句粤语粗而不秽,或者说不是粗口的粗口。
提倡讲文明、讲礼貌,反对粗言秽语。" *** "这句不文明的国骂,到了广东粤语就变成了"丢那星",看来似乎文明隐晦了些。同样是粗言脏话。
这句脏话的"丢",有写作掉、刁、吊、其实“丢”的本字应为“ *** ”,“ *** 那 妈”的说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就是在明朝末年的时候这个说法已经很盛行,明朝广东出了一位名将叫袁崇焕,连袁崇焕这样的大官员都会把它当成为口头禅。他作战时惯说:" *** 那妈,顶硬上"。东莞人为了纪念他,建了一个墓园,在他的塑像下面刻了他的作战口号:“ *** 那妈,顶硬上”,曾经引来许多非议,认为不文明,结果这六个字被剷掉。“那”其实是“你阿”快速的连读,“那妈”就是“你阿妈”。由于这个说法不文雅,很多时候“妈”字会写成星星符号引用(现在这个系统也是这样的),是为了隐晦,有时有些人不明就里,就直接把星星符号读成“星”,演变出来了“丢那星”。虽然不文雅,但是如果大家真要用这个词,希望在讲的时候也能够想起讲粤语的民族英雄袁崇焕。
著名相声演员大山,加拿大人,他学到之一句中文是:"顶你个肺",他不知道是粤语的粗口话。有一次跟一位中国女顾客对话:"我顶你个肺"。殊不知这位女顾客是广东人,听明白,反骂他一顿。
"顶你个肺、塞你个胃、打到你花开又富贵",这是以前一些顽童的童谣,常用这几句用来跟其他小朋友吵架的,但后来演变成为骂人的意思。
“顶你个肺”!绝对是骂人的话,人们为了避免用粗言骂人,但又想骂人,所以作了个“顶你个肺”!从字面上看并无不雅,但确实是粤语粗口。“顶你个肺”其实来自于“顶你个化閪”。“閪”同“化閪”相信大部分的广东人都会知道是什么意思。“顶”是特指男性的 *** 动作,是粗俗的说法;而“閪”则是指女性的生殖器,带有贬义和侮辱性。
“化閪”,虽然广东人知道其意思,但绝大部分不知道由何而来。其实“化閪”就是“块閪”的切音。就好象 *** 语言的“这样子”读成“酱紫”等。所以“顶你个肺”其实就是“顶你嗰块閪”。"顶"是" *** "的谐音,顶的不是肺。肺是(块hai)两字的合成,hai只是个音,其本字是尸字头,下面一个穴,这个字十分生僻,查新华字典没有,现代汉语词典没有,甚至广州音字典都没有。可见是难于启齿不上书了。查康熙字典真有此字,不过是读音:逼,粤语却读hai音。
因此“顶你个肺”绝不是一般的口头禅,而是极其粗俗的粗口。希望全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要极其慎重的使用该粗口。
广东状元伦文叙,有鬼才神童之称,电影《伦文叙老点柳先开》原版粤语对白,老师出的上联:“铣钱铲锂镒镬”, 湖北才子柳先开对:“柑蕉桔梨萝柚”, 广东鬼才伦文叙对:“雁鹫雕狸狮狒”。
鬼才倫文敍少年时,放学回家碰见她母亲在房里换裤而作了一首“滛诗”: “先生放学我回来,看见天门大打开。自古帝王由此出,探花榜眼狀元才”。
某高校一中文系老师要求转系。校长:“你以动植物名称作对联,作得好就畀你转。”该中文系老师不假思索,提笔写下:“上联:蕉枣桔李萝柚,下联:雁鹫雕狸狮狒。”校长睇完,大笔一挥几个大字:“调你过劳务系”。(聂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