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主要吃什么东西,黄鳝主要吃什么-广角镜-

黄鳝主要吃什么东西,黄鳝主要吃什么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38 0
我们现在还能吃到的上古大补之物——黄鳝

我们都知道黄鳝是个好东西,不仅味道香,更有超高的营养价值。


鳝鱼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出现,古人早就发现它的珍贵价值,所以鳝鱼也是一味特别名贵的药材。


现在它已经是我们寻常家宴中的美味,价廉又大补。


三甲天团


傅维康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在鱼类中,鳝鱼是体形比较特殊的一种。


它的鱼体呈圆筒状,体长通常50厘米左右,所以称为“长鱼”;它外观像蛇,所以有“海蛇”之称;它腹部色黄,故也称“黄鳝”;鳝鱼无鳞,所以又被戏称为“无鳞公子”。




山海经中“游出”的鱼


据文献记述,鳝鱼是很古老的温热带淡水鱼类,属合鳃鱼科,在湖泊、小河、小溪、池塘、水稻田等处的淤泥底,钻洞穴居,夜间觅食水生昆虫、小鱼、甲壳类生物。


中国古人开始捕食鳝鱼的具体年代已难考证,推想早在渔猎时代的先民已捕食鳝鱼了。


两千余年前的《山海经·北山经》述及一处水域多鳝鱼,是记述鳝鱼的中国早期文献。





《山海经·北山经》载曰: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音“善”),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这一段被认为是对鳝鱼最早的描述。




鲜美营养“花样多”


鳝鱼肉多刺少,味鲜美,富营养,中国历代人民取鳝鱼做菜肴,可用多种烹饪 *** ,如快炒、慢炖、清蒸、干煸、红烧、温焖、水煮、油炸等。



烹调出的菜式名目,据说多达数十种甚至百余种,以至于整个宴席可以全部用鳝鱼做出,美称为“全鳝席”盛宴。



清代“举人”徐珂《清稗类钞》曾记述:“同(治)光(绪)间,淮安多名庖,治鳝尤有名,胜于扬州之厨人,且能以全席之肴,皆以鳝为之……多者可致数十品,而味各不同,谓之全鳝席。”


可见,用鳝鱼所烹调出各具色香味菜肴之丰富。


六大营养成分


中国人民在食用鳝鱼佳肴的过程中,发现它有良好的食疗功效,主要为补虚损、除风湿、治羸瘦、疗寒痹以及产妇恶露淋漓等。


据现代学者科学研究得知,鳝鱼富营养价值,所含成分较突出者有六——


01鳝鱼素


一是鳝鱼素,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抑制血糖升高。


02“脑黄金”DHA


二是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英文缩写DHA),俗称“脑黄金”。



它是神经系统细胞,尤其是脑细胞正常发育和维护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有益于胎儿、婴幼儿脑和神经细胞正常发育,延缓老年人大脑衰老,改善认知功能。


03多量卵磷脂


三是含多量卵磷脂,其具有提高记忆力、乳化分解油脂、降低胆固醇和血脂、预防动脉硬化和脂肪肝,以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作用。



04多种必需氨基酸


四是含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多种必需氨基酸,尤以赖氨酸和亮氨酸含量为高。


其中,赖氨酸主要作用为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对某些营养素的吸收,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和免疫力,缓解焦虑情绪等;亮氨酸主要作用为防止肌肉分解,改善肌肉质量,使肌肉有力等。


05维生素A和维生素D


五是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前者主要维护正常生长发育、视力,以及免疫力等;后者主要维持骨骼正常发育和健康等。



06多种微量元素


六是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硒含量较多,有助于防癌。


食用鳝鱼对人体虽有不少益处,但它含多量胆固醇,进食量应恰当,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含量升高者。


另有报道称,皮肤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应慎食或不食鳝鱼。

辟谣:鳝鱼完全属于食肉性鱼类,专门吃动物性饵料!这个观点片面

在绝大部分养殖户和其他人的心目中,鳝鱼凶猛食量巨大,在水体里面吃鱼虾和其他动物性饵料,所以属于食肉性鱼类。这个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但是不够全面,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已经长大和性成熟的鳝鱼,这个时间段的鳝鱼的确是以动物性鱼类为主,在水里面的鱼虾都是鳝鱼口中的盘中餐。


由于目前小龙虾养殖的市场价格正处于历史更低时期,库虾甚至降到1块钱以下了,6钱以上的成虾价格也只有8块多,对于小龙虾养殖户来说,很多都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转而准备养殖鳝鱼,反正小龙虾不值钱,不如在稻虾田里面投放大量的鳝鱼苗子,不投食,让鳝鱼专门吃小龙虾,如果不考虑鳝鱼和小龙虾自身能量损耗的情况下,单纯从饵料摄食方面来看,小龙虾确实是鳝鱼非常适口的饵料,满天的鳝鱼确实可以内部消化掉这些便宜的小龙虾,这时候鳝鱼作为食肉性鱼类的特点就明显显现出来了。

为什么说鳝鱼属于肉食性鱼类的说法不准确原因如下:

但是据此就认为鳝鱼属于食肉性鱼类,专门吃动物性饵料的话,这个观点还是靠不住的,可以这么说,鳝鱼在性成熟之后专门吃动物性饵料,比如各种鱼类和其他动物性饵料。但是鳝鱼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他的摄食饵料的种类也是有所不同的,如果从生长的不同周期方面来讲。

一,幼苗阶段鳝鱼属于杂食性鱼类:鳝鱼在幼苗阶段主要以水藻等植物性饵料为主,同时还吃一些规格比较小,行动比较缓慢的富有动物,比如原生动物,昆虫,桡足类的生物。随着逐渐生长在还没有性逆转的时候逐渐以大型富有动物为主,主要吃底栖性的红线虫,以及各种昆虫和蚊子幼虫扥等大型的浮游动物,在这个时候善于逐渐变成杂食性生物,等到鳝鱼长大,逐渐食量变得更大,而摄食饵料的种类也完全变成动物性饵料,只有在这个时候,鳝鱼才完全变成了肉食性的鱼类,水里面的所有鱼虾甚至是鳝鱼自身都会摄食,主要食物包括各种小鱼小虾,水陆生蚯蚓以及昆虫以及幼虫还能够吞食小规格的青蛙。


二,成品鳝鱼属于肉食性鱼类:人工养殖条件下,鳝鱼还吃各种肉类和动物内脏以及下脚料,养殖户可以投喂的食物也更多,具体包括,各种螺蛳肉动物的下脚料以及内脏,煮熟了的动物血,黄粉虫苍蝇蛆,以及各种小杂鱼。还可以投喂各种瓜果蔬菜,煮熟了的小麦以及各种配合膨化饲料等等。所以,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鳝鱼从出生开始逐渐生长到性成熟,在摄食种类上面的变化也是从植物性饵料转变为杂食性饵料,最终确定为以动物性饵料为主。


三,分析鳝鱼摄食习惯的意义:所以鳝鱼属于肉食性鱼类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我提出这个观点的主要目的,还是想通过鳝鱼在食物投喂方面的变化来点明如何在饵料投喂方面来实现善于人工养殖的经济效益更大化,也就是如何才能够确保鳝鱼养殖赚钱。鳝鱼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会逐渐体现两个明显的生理特征,分别是食量增大,逐渐开始贪食也就是有多少可以吃多少,另外鳝鱼食量逐渐增大,在晚上光线比较弱的情况下会加大摄食行动,不利于鳝鱼的正常生长繁殖。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改善鳝鱼的生长环境和摄食习惯,这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改良,分别是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投喂,加快鳝鱼驯食。

如下:

一,控制鳝鱼的养殖密度:

我们都知道鳝鱼在性逆转之后,逐渐开始变得凶猛,而且行动能力增强,加上贪食的性格,逐渐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所以会经常出现大鳝鱼吃小鳝鱼的情况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养殖户就要格外注意人工养殖鳝鱼的养殖密度,避免密度过高,空间过小,引起鳝鱼自相残杀的情况发生。由于目前的鳝鱼养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网箱养殖,其次是直接在稻田或者塘口养殖,下面针对这两种养殖模式,我分开来介绍一下。


1,网箱养殖模式对养殖密度的要求:网箱养殖由于单个网箱的空间有限,因此要求在养殖密度上格外要注意养殖空间,关于这一点养殖户主要采取的是两种 *** ,一是尽量在网箱里面种植足够的水花生,水花生作为一种优良的野生水草也是养殖户特别青睐的。盘根错节,容易存活,正好适合鳝鱼栖息隐蔽,而且还增加了活动空间。鳝鱼如果空间足够而且大小一致,一般也不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发生,与小龙虾养殖比较起来,鳝鱼养殖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不需要蜕壳,这样也就免去了不少麻烦。


2,稻田和塘口养殖模式对养殖密度的要求:鳝鱼苗子塘口养殖的密度一般为4斤左右/平方米,也有每平方米放12斤左右的。如果鳝鱼苗的规格为每2斤30条时,可放80条左右。由于稻田和塘口的养殖密度大,活动空间多,所以放养的鳝鱼的养殖密度肯定要比网箱养殖的要多,这是必然现象。这里需要注意一下,这种模式的养殖条件,要求鳝鱼苗子的规格大小一致,这样才不会出现大小不一致的情况发生。才能够有效避免鳝鱼自相残杀的情况发生。网箱养殖也是一样,除此之外,要投放鳝鱼苗子之前,就要确保水体里面的水草丰富,这可以有助于增加鳝鱼的活动空间,同时也有助于鳝鱼隐蔽。


处理好鳝鱼的养殖密度之后,接下来养殖户就需要积极投喂饵料,鳝鱼不同时期对应不同的食物,在幼苗阶段,尽量将养殖水体肥好水,这样可以培育足够的水藻和浮游动物,这些都是鳝鱼的适口饵料,除此之外还可以投放黄粉虫和水蚯蚓,让鳝鱼可以直接摄食。

二,给鳝鱼驯食:

1,驯食的前提条件:鳝鱼性成熟之后就可以投喂大量的的螺蛳肉和河蚌肉以及各种肉类和动物内脏,这些都是鳝鱼非常适口的饵料,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就是目前鳝鱼养殖,大部分都是收购养殖户的苗种,所以规格都不小,这样在饵料投喂上都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鳝鱼是完全的食肉性鱼类的原因。任何鱼虾都需要摄入大量的蛋白质,其中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但是动物性饵料吃多了,鳝鱼的肠胃和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很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在投喂的过程中买更好添加一些利于消化的辅助添加剂,一般都是胆汁酸,有助于消化。


2,驯食的原因:为什么要对鳝鱼进行驯食,这是因为鳝鱼的两个自然的生理特征,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鳝鱼都是在晚上出来活动,同时是全水域分散吃食,而人工养殖条件下,需要尽量在白天对鳝鱼进行集中投喂,所以就需要改变鳝鱼的吃食习惯,可以实现高密度规模化大量养殖。自然条件下,鳝鱼一般是昼伏夜出,晚上才出来觅食,而且比较贪食,独来独往。所以驯食的目的主要是尽量让鳝鱼在白天出来吃食,同时让鳝鱼形成定点定量的摄食习惯,防止贪食引起死亡。


3,如何驯食:在鳝鱼还是苗子阶段主要以人工投喂水蚯蚓和黄粉虫为主,这样有利于鳝鱼集群摄食的习惯,同时在投喂的时候尽量集中定点投喂,使鳝鱼养殖定点摄食的习惯。可以在稻田或者是汤口水草比较多遮阴的地方建立一个固定的投食的地方,周围用木框和密网固定成食台。每次都在这里喂,每天一次,下午5点到6点的时候投喂。这里需要注意一下,刚开始投喂的时候更好是慢一点投喂,一勺一勺投喂,等鳝鱼吃完了再投喂。不要一次投喂太多,这样既浪费了饵料也会污染水质。


具体的驯食流程:由于人工养殖鳝鱼,鲜活的天然饵料往往不够,所以要对鳝鱼进行驯食,让鳝鱼吃其他食物,包括膨化饲料和富有动物。具体流程为将膨化饲料和其他负有生物打成粉然后揉成团状,最后再定点投放在食台上面,过2天之后,鳝鱼苗子会自己吃食。之后再来将鲜活饵料和配合饲料混在一起进行投喂,让鳝鱼习惯在白天吃人工投喂的膨化饲料,这样最终改变了鳝鱼的摄食习惯,便于人工管理。


总结:

尽管鳝鱼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由杂食性鱼类转变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不过在相应的生长阶段,养殖户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鳝鱼的饵料,这样可以节省开支,达到快速生长减少成本的效果和目的。为什么要驯食,就是因为鳝鱼在人工养殖的过程中,由于天然鲜活的动物性饵料不好收集,所以经过驯食逐渐用膨化饲料来替代鲜活饵料,便于鳝鱼集中投喂,快速生长的目的。

大师教做家常菜 | 孔起铁:黄焖鳝鱼

视频加载中...

黄鳝肥鲜,惊蛰过后就是吃鳝鱼的好时机,组痷菜第三代传人、湘菜史上“四大名厨”孔浩辉之子孔起铁大师教了一道非常简单好学的黄焖鳝鱼。大师秀秘籍,家常鳝鱼这样做更好吃,学起来吧。(出镜:龙思言 拍摄:朱帅铭 剪辑:王珏 统筹:陈潇)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农历中国 | 五月廿九 · 小暑吃黄鳝

小暑一过,

炎夏来临。

这时因为天气日趋炎热,

人本身食欲下降。

所以,旧时总结道:

酒喝半分醉,

饭吃半分饱。

实为夏季时分的养生之道。

关于吃,

古人是非常讲究的。

而小暑时节,

就有 “小暑黄鳝赛人参” 的说法。

黄鳝,又叫鳝鱼,

生长于水岸稻田的泥窟中。

小暑时节的黄鳝粗壮肥美细嫩,

最为滋补味美,

令人食欲大开。

黄鳝性温味甘,

富含蛋白质和铁质,

具有补中益气,

除风湿强筋骨的功效。

根据中医冬病夏补的说法,

小暑时节吃黄鳝具有温补的功效,

对风湿关节炎等冬病,

可起到夏治作用。

《诗经·潜》中曰: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黄鳝主要吃什么东西,黄鳝主要吃什么-第1张图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其中的鲔说的就是鳝鱼。

来源:周到

黄鳝钻进水稻田的泥土里,不以泥土、草为食,那是靠什么长大的?

黄鳝长期在泥土中栖息,而我们却很少知道它到底是靠什么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

有人认为它们只要吃泥土就够了,这是真的吗?还有人认为它们是吃水稻、或是草长大的。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揭晓黄鳝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

黄鳝

黄鳝又叫做鳝鱼、田鳗,身体细长似蛇。

体长大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到1米。

如果用手碰过的话,我们就知道它非常的光滑。因为体表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无鳞,色泽黄褐色,体则有不规则的暗黑斑点。

鳝鱼常常生活在稻田、小溪、池塘、湖泊等淤泥至水底层。

在我国各地都有,主要是以长江流域、辽宁和天津的产量为主。产期是在6月到10月,而6月到8月的产量最肥。

它的栖息环境主要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且适应能力非常强。

值得一提的是,它们非常喜欢钻洞穴居住。但每一个出口都接近水面,这样方便它们呼吸。

不以泥土、草为食

别看黄鳝“人畜无害”,可它却是肉食性凶猛性鱼类。

白天它们很少出来游玩,一般都是在晚上。在那时它们也饿了,就会出去捕食各种小动物如昆虫、幼虫、小蝌蚪、小鱼等。

它们吃东西的方式也很特别,主要是采用张口啜吸。每当它们感受到有小动物在口边时,就会张口啜吸。

可能部分人不知道啜吸是什么意思,我就简单地来说一下。

比如我们在喝面汤时,因为很烫,我们就会把嘴巴闭紧,然后嘴巴开一个小口再把汤吸进去。

你知道它们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吗?

没错,它们最喜欢吃的就是蚯蚓,蚯蚓就是它们的美食。

还有一点,黄鳝属于一种雌雄同体的动物。

只不过在同一个时期,它们只拥有一个性别。在黄鳝刚出生的时候,它们的性别是属于雌性。

随着时间不断地推移,黄鳝的身体也会慢慢长大,当它们繁殖一次之后,性别就会慢慢地转变为雄性。

在此,是不是有人很好奇,为何稻田里也有黄鳝呢?

稻田里的黄鳝怎么来的?

之一,雨水。

夏季多雨水经常会出现暴雨,这就导致河流水暴涨,随之流向农田。

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鱼、虾、黄鳝的聚集地。

黄鳝又有自身的本领进入各个农田中。把黄鳝称之为专业“打洞户”都不为过。

第二,河水灌溉。

也是因为下雨涨水,让黄鳝“有机可乘”,它的能力(打洞)跟泥鳅一样都很强。且因为雨水特别大,就会把它们的孩子(卵)冲进农田中。

第三,除了野生之外,要么就是人工放养的。

甚至还能实现“双赢”。

稻田养殖黄鳝,既有利于水稻生长,又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

稻田天然饵料比较丰富,水深正好适合黄鳝养殖的要求。

而且黄鳝在田中钻洞打穴,疏松土壤,捕食稻田中的各种水生、陆生昆虫及其幼虫,减少水稻病虫害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

那么问题又来了!

稻田水干了之后黄鳝都去哪里了?

稻田是黄鳝的主要聚集地,它们可以在内随意游玩。

稻田养黄鳝的大有可为,且不占土地。又可以巩固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收入。

当稻田丰收时,它们何去何从?

其实它们还在田里,只是躲进深泥中了。

当温度降到20~25℃时,它们就不会活动了,而进入秋季也就是稻田收割时没水了,它们就会躲在更深的泥土中。

在这个情况可以说,它们已经进入了半冬眠状况,可以不吃不喝。

它们的洞穴有多深,在此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他自己钻的泥洞,一般可达到1~2米深,当然它们的洞穴可不是笔直的,而是分为很多个分岔路口。

另一个就是天然形成的,它们可能会钻进石洞、石缝中,当然这种情况还是说不准的,一切都要看它们的意愿。

总而言之,黄鳝钻进水稻田的泥土中,是不以泥土、草为食,而是肉食动物。

当然当稻田的水干涸了,它们也在其中只不过是在泥土的更深处。

待到水回来时,它们就可以钻出泥土自由活动了。

这4种食物,是世界上含寄生虫最多的,开水可能都烫不死

导读:如果您体内有寄生虫,会对身体造成3大伤害。之一大伤害是腹部疼痛,因为寄生虫对肠道黏膜组织带来很大的 *** ,从而使一部分的人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第二大伤害是体重下降,因为寄生虫会消耗身体中的营养成分,从而导致体重降低。第三大伤害是便秘,寄生虫感染肠道后,会使肠道黏膜受到很大损害,从而导致便秘。而大部分人感染寄生虫,都是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好导致的,比如吃饭前不洗手,随意吃一些未烧熟的食物。比如我给大家介绍的这4种食物,是世界上含寄生虫最多的,开水可能都烫不死,可能你家还在天天吃!

之一种:淡水生鱼片

很多人认为,只要水质干净,养出来的鱼就不会含有寄生虫,其实不管多么干净的淡水,养出来的鱼都会带有寄生虫,因为寄生虫寄生在鱼的体内或体表,只不过水质干净,含有的寄生虫比较少而已。而不管是哪种寄生虫,更好不要进入到身体中,免得对身体造成影响,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吃淡水生鱼片,淡水鱼片一定要完全烹饪熟了,才可以吃。如果您喜欢吃生鱼片,尽量选择海里面生长的鱼。

第二种:田螺

田螺是很多人都爱吃的食物,特别是一些爱喝酒的人,而田螺也是寄生虫含量非常多的一种食物,如果您在烹饪田螺时,烹饪的时间少于5分钟,田螺中的寄生虫也很难去除。如果您喜欢吃田螺,建议大家买田螺回家自己烹饪,吃着才是最放心的。买回家的田螺,放入到清水中浸泡2-3天,使田螺将泥土全部吐出来,然后再把田螺放入到水中焯水5分钟,接着再把田螺炒熟,这样做出来的田螺,干净又卫生。

第三种:黄鳝

只要是有淤泥的地方,就会有黄鳝的存在,它专门以腐败的食物为食,这就导致黄鳝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在国内,大家也能经常看到因为吃黄鳝导致感染寄生虫的例子。而黄鳝中主要的寄生虫是颚口线虫,它会影响您身体内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视觉器官,所以大家在吃黄鳝时,一定要将黄鳝烹饪的时间不低于5分钟。而在处理黄鳝后,手不要随意摸皮肤,一定要用清洁剂清洗手,然后再消毒,这样可以避免感染寄生虫。

第四种:马蹄

马蹄也被称为荸荠、乌芋、菩荠、地栗,每年的11月-次年6月,都是它大量上市的时候,很多人吃马蹄时,都是直接用手拿,然后削皮后吃,其实马蹄是一种含有寄生虫比较多的根类水果,如果您没煮熟,直接生吃,很容易感染姜片虫病。比如水生植物菱、茭白、藕等水生食物,都需要彻底烹饪熟才可以吃,否则也会感染姜片虫病。建议大家以后吃马蹄时,一定要煮熟后再吃。

“黄鳝、淡水生鱼片、田螺、马蹄”这4种食物,是世界上含寄生虫最多的,开水可能都烫不死,可能你家还在天天吃!本文是胡师傅原创的图文,后续胡师傅还会给大家讲解更多做菜诀窍、最新菜谱给大家,感谢大家的观看,如果今天的文章对您有帮助,那就点一个关注,点一个赞,感谢您的支持。

钓鳝鱼秘籍!教你4大钓法,寻找2种洞穴,1个用钩技巧,N个窍门

大家好!今天要讲的是一种特殊鱼种,一个小时候给我带来恐怖记忆的动物——“鳝鱼”,总觉得和蛇长的好像!尖尖的脑袋,长长的身体,浑身都是粘液,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这种鱼长相不怎么好看的鱼是这么好吃呢!

炸鳝段

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吃鳝鱼了,《滇南本草》《随息居饮食谱》《本草纲目》等都对鳝鱼的药用价值做了描述,认为其有“添精益髓,补虚益血,壮筋骨”的功效。

湖北沙市有道名菜“皮条鳝鱼”,又叫“竹节鳝鱼”,有着200多年历史,用去骨鳝段裹湿淀粉,分两次下油锅炸制而成,成菜外观精美,口味脆嫩,是“荆帮”厨师的看家菜。

皮条鳝鱼

江苏人对吃鳝鱼,那更有研究了,淮扬菜中的名菜“响油鳝糊”,让人们知道了江苏人可不仅仅口味清淡,遇到了鳝鱼这等美味,也是可以重油重咸。一勺热油浇下去,各种饵料,不对!是佐料随着炸油的声音,一道绝世美味便诞生了!

响油鳝糊

哎呀!怎么变成了美食节目了,咱可是钓鱼号啊!来来来!大家擦一擦嘴角的泪水,接着进入正题,来聊聊此等美味怎么作钓呢?

(一)鳝鱼的生活习性

鳝鱼又称黄鳝、长鱼、罗鳝。其体形呈蛇形,体长可达50厘米,黄褐色,具有黑色斑点,头大,口大,唇厚而眼小,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低平与尾鳍相连,很不显眼。鳝鱼生长快,生命力强,即使离开水也不易死亡,常在沟渠、泥塘和稻田中生活。鳝鱼善于打洞,因为在田埂上打洞,会使水稻田的水流失危害庄稼,过去被农民视为害鱼。

它常在田边、池塘、河沟沿岸打洞穴居,洞口距水面2~10厘米不等,其深度可随着水位下降而向下折转加深。越冬时,为避寒冷,常将洞穴掘到深达1米以上,有时可深达2~3米。该鱼的个体,更大者可达2000克。

鳝鱼一般在夏初水温达15℃时从洞中钻出,在深秋水温降至10℃时停止摄食,霜降后即深居洞内,不再外出活动。为了安全过冬,往往会用泥土将洞口塞严,仅留一个小通气孔通气,然后进入休眠状态,到第二年惊蛰后开始苏醒出洞觅食。该鱼的适温为18~25℃,在这样的水温中,摄食旺盛,也是垂钓的更好季节。

鳝鱼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我国除西部高原外各地都有分布。它适应性较强,离水后能以口腔辅助呼吸。它不喜游动,喜在阴凉潮湿的洞中休息,夜间出来活动、觅食。江河沿岸的石桥墩、石坎、石堤岸和码头石块的空隙,常是它的居住处。

黄鳝

(二)垂钓鳝鱼的用具

1.硬钩钓具

钓鳝鱼用的是一种特殊的钩,做法是:选用一根长约0. 5米、直径0. 9~1. 2毫米的钢丝 *** (也可用自行车轮上的车条代替)。先将钢丝的一头磨尖,弯成钩子形状,钩尖长约7毫米、钩门宽为6毫米,钩柄上端安一个木把子或将另一端用钳子弯成圆圈,圈的大小正好可套入手指,圈的方向与钩子的弯向更好一致。若固定在木柄上,钢丝可以短些。

鳝鱼钩

自行车车条是做钓钩的绝佳材料

2.软钩钓具

可以用12~14号的鱼钩或13~15号HHH渔业专用钩,在钩柄上拴一根8磅以上的尼龙线(约70厘米长),钓线的另一端拴在15~20厘米长的小木棒或小竹棒上。

软钩

3.引钩钓具

用一根手指粗的细竹竿,竹竿头上绑扎一段12号铁丝,穿上蚯蚓即成。该钩用于水草茂密、钢丝钩难以下钩的地方,用来引出鳝鱼,再用钢丝钩引钓,极为方便。使用得法,也可直接用该钩将鳝鱼钓上来。

此外,还可用8号粗铁丝做成叉子形状(更好焊制),铁丝的另一端可用细铁丝固定,再以电焊焊牢,必要时当做鱼叉,叉鳝鱼用。

4.竹夹子

钓到鳝鱼,把鳝鱼从洞穴中拉出来后,更好要用夹子夹住它的颈部再拖上岸来。这是因为该鱼身体极滑,用手抓很容易让它跑掉,如果没有夹子,可在手指上绕几圈布条子,然后去抓鱼,才不会让到手的鳝鱼滑走,空欢喜一场。如果没有竹夹子也没有布条,可以先稳住暂时不动,等上1~2分钟后鳝鱼会松下劲来,这时可乘其不备,突然上提,把它顺利地拖出洞来。

夹鳝鱼的夹子更好带锯齿

(三)垂钓鳝鱼的饵料

鳝鱼是肉食性动物,主要捕食小鱼、小虾、昆虫、蝌蚪、蚯蚓和较大的浮游动物,摄食活动主要在夜间进行,只有在水温较高的季节才在白天出洞觅食。施钓时,其钓饵主要用鲜活整条的青色大蚯蚓。

(四)钓点选择的秘籍

鳝鱼属于底层鱼类,擅长在溪河、池塘、湖泊边沿的泥地上打洞穴居,在稻田的田埂边上也常有它的窝子。但也有不少鳝鱼是在混浊的泥土底层洞穴中栖息,白天它大多在洞中穴居不出,夜间才出洞觅食。

水池的石缝中是鳝鱼藏身的好地方

繁殖时期的鳝鱼,其洞穴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有泡洞,一种是无泡洞

有泡的鳝鱼洞,洞口的水面上会浮着一个直径6~15厘米大小、由一团泡沫组成的浮巢,很容易识别。值得注意的是:鳝鱼的浮巢与斗鱼的浮巢有些相似,两者容易混淆。两者的差异是斗鱼的浮巢一般较小,外观呈灰白色,看不到鱼卵,而鳝鱼的浮巢比较大,仔细观察的话,可看出有鱼卵。有泡洞中的鳝鱼性情比较凶猛,而且大多是比较粗壮的雄性鳝鱼,这种黄鳝摄食时会很干脆地将钓饵一口吞下,所以钓起来很容易得手。

无泡的鳝鱼洞,洞口的水面上没有浮巢,洞也较小,居住在这种洞中一般都是比较细小的雌性鳝鱼,因此,识别无泡洞的洞穴比较困难。水稻田埂和稀泥中的田螺洞以及多种昆虫的洞穴都和无泡的鳝鱼洞外观差不多,很容易混淆。但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加以区别的:无泡的鳝鱼洞一般较深,而且洞口和洞内都比较光滑,有时还可见到洞中冒出细小的气泡。

我们在寻觅鳝鱼时,可在江河、池塘或湖泊边沿的石缝中和泥壁上寻找,也可沿着田埂一边走一边察看,在水稻田埂旁边洞穴中寻找鳝鱼,常常比江河、池塘、湖泊边的还要多,而且钓起来也容易得多。

寻找鳝鱼的洞穴并不困难,因为鳝鱼的洞穴不会距离水平线太远,一般都在水平线以下几厘米的水中,或在水平线以上几厘米处,大多不会超出10厘米

水下的鳝鱼洞

(五)鳝鱼的垂钓秘籍

1.鳝鱼鱼星特点

黄鳝的鱼星是它头伸出水面呼吸时产生的,每个鱼星如豌豆般大,3~5个不等。

2.硬钩钓法

钓鳝鱼不论用什么钓法,都必须先选好钓点,决不能在没有鳝鱼的水域里去放空炮。那么,怎样选择合适的钓点呢?首先要知道鳝鱼是藏身在洞中的,不像钓其他鱼那样用诱饵撒窝子就能下钩。鳝鱼栖身的洞穴,一般都在沟渠、池塘、湖泊边,有些水稻田埂边的洞穴中也有它的居处,还有就是江河的石桥墩、木排、石坝、码头的石块空隙中,在没于水中的树根、芦苇、茭白等根下,也有鳝鱼栖居。在这些地方去找鳝鱼洞穴作为钓点,容易成功。另外,鳝鱼也会泛星,它的星小的像弹珠大小,大的像杯口大小的一团泡沫,这是由于食物 *** 它后,口部张开吐出的气体,或者是它在产卵期产下的卵子。若发现有这样的泡沫在洞穴不远处出现,那么这里就必然有鳝鱼生活在洞中。

安装钓饵时,将钩尖从大蚯蚓的口部穿入,然后垂直钩柄,将整条大蚯蚓都穿到钩柄上,使钩尖直抵大蚯蚓的尾部,像一条笔直而细长的蚯蚓(钩尖已隐藏在蚯蚓体内)。钓鳝鱼用的蚯蚓,应选粗壮且带有腥臭气味的为好。

鳝鱼的洞穴,一般与水面相平,或高于水面1~3厘米处(这是由于水面涨落的关系),不会相差太大。鳝鱼进出洞口时,会在洞口的泥土上留下一些新鲜的痕迹,若断面粗而大,说明洞中有大鳝鱼;细而小,说明鳝鱼也较小。由于鳝鱼都是单独生活的,所以一个洞穴只有一条鳝鱼。

垂钓时,人站在岸边,然后将鱼钩轻轻探入洞内,并将饵钩缓缓颠动,时进时退,直至引出鳝鱼咬钩。一般来说,鳝鱼是贪食的,只要一闻到蚯蚓的气味,就会出来寻找它爱吃的食物,当看到蚯蚓时,会将饵钩一口咬住并向洞内拉,这时我们的手会有所感觉,此刻应把钓钩向前猛推一下,并稍微扭转一下钓钩的角度,使钓钩能较深地钩牢鳝鱼,不让它逃脱,接着就可立即提钩,提钩时的动作要不紧不慢,才能顺利地把鳝鱼拉出洞来。提钩时,切不可过急过猛,否则会把鱼嘴拉豁而脱钩。

3.软钩钓法

软钩钓法不像硬钩钓法那样是用一根不能弯曲的钢丝,所以软钩钓法不能放进较深的鳝鱼洞内。软钩钓用的钓具像钓其他鱼的那样,是有竿、有线、有钩的,只是竿和线都很短而已。所谓“软”,是指在钩的上方有一段粗钓线,可以随意地将钩放进洞穴较深的部位去引诱鳝鱼上钩。此外,软钩钓法的竿,不必拿在手上,而是插在地上的。

软钩钓法的钓具,是用一段长15~20厘米粗铁丝作“钓竿”,一头系着和竿等长的粗钓线,线上系着普通的钓钩(钩门选用较宽、较大的)。垂钓开始时,先在钩上穿好饵,用叉子将饵钩送入鳝鱼洞内,钓线另一头系扎在一段约20厘米长的粗铁丝上,把钓钩放在洞口后,接着把铁丝另一端 *** 离洞口不远的泥土中,必须插牢。软钩钓法并不限定在一个洞口进行诱钩,可以同时在3~5个洞口用同样的几副钓具下钩。当将饵钩全都放进洞后,要在每个洞口附近逐个察看,一旦发现钓线被拖下去了,并且在不停地动着时,说明鳝鱼已将饵钩吃进嘴里,这时即可把鳝鱼拖出洞,在鳝鱼拉出洞来一段后,就用夹子将它夹牢,提上岸来。若没有夹子,就在手指上缠上布条防滑,再把它抓牢拎上岸来。

4.篾笼诱捕法

篾笼诱捕法是用8~10个用篾竹片编制成的圆筒状笼子,笼子的直径为7~9厘米,长为36~40厘米,两头各留有杯口大的孔,在笼口上各用一个幔子塞住,幔子留有6~7厘米长的竹片倒须。在笼子的两头塞上幔子后,若有鳝鱼钻进去,就出不来,该法就是用这样的“机关”来诱捕鳝鱼的。

诱捕的做法是:在每个篾笼里放进2~3条粗壮鲜活的青蚯蚓,用夹子夹住每条蚯蚓的半截身子,以防其钻出逃走。蚯蚓放进篾笼后继续不断地蠕动着,由于篾笼有很多细小的洞眼,从外面可以看见笼内的蚯蚓在蠕动,更容易闻得着蚯蚓散发出的气味,当鳝鱼闻到气味时,就会出来寻食,当发现笼内有活蚯蚓时,鳝鱼便会钻进笼内去吃食,一但进去之后就再也找不到出口出来。篾笼一般在黄昏时安放,在洞穴附近靠水面处将篾笼用绳子捆好固定在岸边,第二天早上去收就行。篾笼的数量没有限制,一般可用5~10个,专业捕鳝者可用数十个甚至百余个。在我国南部几个省份,以前经常可见到这样的专业捕鳝者,用一根扁担挑上堆得高高的篾笼,约有100个以上,沿着江河、池塘各处流动诱捕,收获很好。

鳝鱼笼

5.人字笼诱捕法

这种捕鳝法大多用在夏季小麦收割后,翻地漫水继而插秧的季节,江南诸省有些农民,特别是专业渔民常用这种 *** 诱捕鳝鱼。用这种 *** 诱捕鳝鱼,只是在置备竹笼时花费大些,但好处很多;一是很省力,不用熬夜,可得到很好的休息;二是效果好,收益高,而且笼子可以重复使用多年,比较合算。这种笼子还可以用作捕捉河虾,一笼两用,利用率也比较高。

这种竹笼呈人字形,由两节用细篾丝编扎而成的竹笼子相连而成,每节竹笼的直径约10厘米,长度为30~35厘米。人字形竹笼的顶端和一个下端各有一个直径约4厘米的进口,进口的内部排有4~5厘米长的竹片,形成漏斗的形状。这种漏斗状的进口,是特意留着让鳝鱼入笼的,但它进去之后就不能出来,因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

人字形竹笼的另一个下端有一个笼盖,可以打开,也可以关拢,是放置诱饵和收鱼时用的。开始操作时,将捆扎住的大蚯蚓作为诱饵放入笼内,以引诱附近洞内的鳝鱼进入笼内。这种竹笼一般是几十个、甚至百余个用长绳连接在一起,像是一条长龙,所以又被人们称为“鳝龙”。由于江南诸省水稻田中的鳝鱼较多,所以人们常在傍晚时将笼子放在水稻田中,让笼子全部或部分浸在水稻田里,每隔2~3米放置一个笼子,到第二天早晨来收鱼就行。这种 *** 抓捕鳝鱼简单方便,收获很好!

人字笼

好了!如何钓鳝鱼今天就讲到这了,赶紧去试试吧!你还想知道什么鱼的作钓技巧呢?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吧!

评论加关注,保你能爆护!咱们下期见!

黄鳝别只会炒来吃!老刘教你用它来煲粥,营养美味,没有腥味

大家好,这里是【刘一手美食】,关注老刘,每天分享一道好吃又实用的家常菜

1、鳝鱼血,中药名。为合鳃科黄鳝属动物黄鳝的血液。



2、 今天老刘就来分享一下“鳝血粥”做法,喜欢的朋友可以先收藏,有空自己试一下。


3、下面开始介绍所需要的食材:

黄鳝、大米、芹菜末、生姜


4、先把黄鳝身上擦点食盐去除表面的粘液,表皮颜色变掉,清洗干净,用剪刀黄鳝血放出来。再把黄鳝捞出来,把黄鳝肚子剪开去除内脏,把处理干净的黄鳝剪段,烧粥的黄鳝段剪得小一点


5、适量大米淘洗干净,把淘好的大米放在黄鳝血中,盖上锅盖大火烧开。去叶的芹菜叶的小芹菜切末,可以增加鳝血粥的清香味,生姜切片。鳝血粥烧开后撇去浮沫。锅控干后倒入色拉油,放入姜片爆香,再放入黄鳝段翻炒出锅


6、再把烧好的黄鳝段放入鳝血粥中,盖上锅盖中小火慢炖25分钟,时间到时放入香菜末、盐一勺、白胡椒粉。非常有营养适合大人小孩的鳝血粥就做好了


7、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壮阳,解毒,明目之功效


我是老刘,感谢大家对刘一手美食的支持,我们每天都有几道家常菜供大家参考,喜欢做饭的朋友别忘记点点关注,老刘谢谢大家观看


黄鳝基本都钻在稀泥巴里面,秧和草也不吃,那它们是怎么长大的?

黄鳝这个东西,二十多年前在农村地区还是很常见的,那个时候种粮食虽然也会用农药,但远没有如今这么大的量。尤其是稻穗长出来的时候,虽然没有从清香味变成农药味儿那么夸张,但如果不是人工养殖稻花鱼这些,你是很难再在田里面看到鱼了,更不用说野生黄鳝有多难抓。

所以,80后和90年左右在农村长大的娃,大多数都体验过在稻田里面捉泥鳅、抓鱼,至于逮黄鳝这事,就是胆大者上了,像我这种怕蛇的人,哪怕黄鳝在我脚面前不动,也根本不敢碰它一下,如今偶尔去菜市场买个黄鳝吃,也只能叫老板杀好再拿回家。

黄鳝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

其实,这个问题我小时候也不明白,黄鳝随时藏得可好了,如果不是泥土被掀起来,一般都看不到它们的踪迹,而且,秧和草也没看到吃过,那它们一天都钻在稀泥巴里面又是怎么长大的呢?

黄鳝和蛇不仅长得像,很多生活习性也差不多,比如:

不爱白天出来活动,总喜欢在天黑以后出去找吃的,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所以,在野生蛇类动物还没受到保护的时候,那些抓黄鳝的人,还有抓蛇的人,通常都是在晚上出门行动,虽然打起手电筒也看得没有白天清楚,但晚上的效率就高得多了。

不管体型大不大,平时挖的洞穴是一米,还是两米,主要是吃肉,要知道黄鳝可是肉食凶猛性鱼类,不仅能吃蝌蚪、小鱼,还会吃蛙,只要它感觉自己嘴边有小动物,就会立马张口啜吸,夏天会壁冬天的时候食量大很多。

为什么黄鳝老是钻到稀泥巴里面,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中国哪些地方数量最多?

既然是鱼类动物,黄鳝离不开水,自然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它们要让自己的皮肤保持湿润状态。所以,黄鳝在沟渠、池塘、湖泊和河流里面也很常见,不一定都生活在水深一些的稻田里面。

但是,不管黄鳝在哪里打洞,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生活在某种水体底层,喜欢钻进自己打的洞穴里面,一条黄鳝的洞穴长度,一般都是黄鳝身体长度的3倍左右,洞穴的出口当然是靠近水面的,这样才方便它们把自己的头伸出去呼吸新鲜空气。

前面已经说到了黄鳝是夜晚出去觅食,白天当然需要好好休息,而且那么长的时间又没什么别的事可以干,当然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所以你才会感觉它们老是钻到稀泥巴里面。试想一下,如果黄鳝不钻洞,全都在泥巴上面躺起,那抓黄鳝岂不是轻而易举,野生黄鳝要一直存活下去的空间可能就不大了。

在民间的确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但这类传言一般都不建立在事实依据上,主要是为了体现这个东西的稀有。实际上,一年四季都产黄鳝,只不过在小暑前后,这个时期的黄鳝会更加肥美,但如果真的从组成成分来说,黄鳝肉也就是蛋白质的含量要高一点,100克黄鳝肉里面能有十七八克蛋白质,而脂肪就只有1克左右。

黄鳝在过去是一道名菜,有的黄鳝能长到一米长,如今在国外也比较畅销,像美洲很多地方就会卖冰冻鳝鱼。我国很多地方都有黄鳝,尤其是人工养殖这方面,像天津、辽宁和长江流域,每年都会产出大量黄鳝,尤其是每年的6月到10月这几个也时间,大家平时在市场上买到的一般都是人工养殖的黄鳝,很难有野生黄鳝流入市场。

当然,世界上有野生黄鳝分布的地方也不少,原产地除了中国以外,还有孟加拉国、印度、柬埔寨、日本和泰国等国家,主要就集中在亚洲东部和附近的一些岛屿,像美国的黄鳝,就是后来才引进的。

养了2年多时间的雌黄鳝,为什么会突然变成雄黄鳝?性逆转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很多食用的动物,一般繁殖季节的价格会特别贵,市场上的供应量也没那么大,目的就是为了让它们繁殖更多后代。但黄鳝不一样,因为黄鳝特别受欢迎的时候,其实就是黄鳝的生殖季节,也就是每年的6月到8月左右。

养过黄鳝的人应该都知道,黄鳝是具有雌雄性逆转特性的,什么意思呢?原本,自家养的是雌黄鳝,从它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都是“母的”。这个时候它身体35厘米以下的生殖腺,就是正儿八经的卵巢,但是,等到这个雌黄鳝产卵以后,它的卵巢居然居然慢慢就长成了精巢!说得简单直白一点,那就是一条雌黄鳝突然变成了雄黄鳝!

不像很多其他动物,个体的“身高”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像黄鳝的话,它的性别就可以和身体长度关联起来。比如:

当黄鳝个体体长小于20厘米的时候,它的生殖腺全部都是卵巢;当黄鳝个体体长在22厘米左右的时候会发生性逆转;当黄鳝个体体长在36厘米到38厘米的时候,雌雄几乎相等;当黄鳝个体体长达到38厘米以上的时候,大部分都是精巢;如果黄鳝个体体长长到53厘米以上,那全部都会变成精巢。

标签: 黄鳝 主要 什么 东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