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指南食谱2020年,糖尿病饮食指南食谱2023版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31 0
糖尿病患者记住这个万能食谱公式 既能吃得好,血糖又控得稳

大家知道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有多少吗?

2020年公布的第六次针对糖尿病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约为1.298亿

另外,中国约有5亿人处在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血糖指标不正常,随时都有患者糖尿病的风险。也许我们中的很多人,离糖尿病只差几杯奶茶、几顿大餐的距离。可还是有很多人忽视糖尿病的危害,甚至已经得了糖尿病,还仍然不注意做好日常健康管理。

这里分享一个忽视糖尿病危害的经典案例。一位55岁的中年人,患糖尿病长达20年,其间一直没有忌口,也没有定期复查和遵医嘱服药的情况。觉得血糖高了,就查一下,吃点药。觉得血糖不高的时候,就不查也不吃药,平时也是想吃啥就吃啥完全不注意。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开始显现。这位患者出现了糖尿病眼病等多种并发症,这时候后悔没有平时没有多注意并及时治疗已经晚了,给身体带来了很难逆转的伤害,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这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不注意饮食,尤其是完全不吃粗粮,蔬菜也吃得很少,多数情况都是吃面条、米粉等易操作的食物。这完全违背了糖尿病患者低糖饮食的原则,是个大忌。真的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既能吃得好,血糖又控得稳。

糖尿病患者到底该怎么吃,才能把血糖控制得稳稳的呢?这里有一个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万能食谱公式,大家一定要掌握:

这个公式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一顿正餐里,主食、蛋白和蔬菜的比例控制在1:1:2,按照这个比例吃8分饱就行,餐后血糖想飙升都难。

如果大家在按照这个比例来控制饮食的时候,不注意碳水、热量吃多了该怎么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参照控制碳水、热量总摄入量的原则,适当减少其他时间段的摄入量。比如这段饭,土豆、胡萝卜等碳水含量较高、升糖指数高的蔬菜吃多了,那么下一顿就应该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量。控制总摄入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少食多餐、少饮多次。

如何做好严格控制总摄入量,其实很简单。可以使用智能血糖管理APP先锋鸟的饮食记录功能录入每一餐所摄入的食物种类和重量,然后计算出每一种食物中碳水和热量的大致含量,我们就能知道到底该吃多少了。先锋鸟的饮食记录功能还能同时记录餐前、餐后血糖,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对比,我们就会发现改善饮食配比的效果了。

当然了,血糖是衡量糖尿病病情控制好坏最直接的数据,我们平时一定要坚持检测血糖。先锋鸟APP是一款十分优秀的血糖管理软件,除了可以一键绑定血糖仪自动记录空腹、餐前、餐后两小时、睡前这一日7个时间段的血糖数据外,还支持监护人绑定,一键绑定亲属便可以协助督促我们检测。

先锋鸟的“视界”栏目里还有很多“糖友”分享的控糖经验,值得大家学习。这些“糖友”还会晒出一些不错的控糖食品,如果是平时工作比较忙的患者也可以多参考,有一些作为上班时间的健康小点心还是不错的。

最后建议大家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一些蔬菜和粗粮,其中富含的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延缓胃排空的速度,对控制血糖有很大帮助。

医学营养是基础,8种糖尿病饮食方案,适合大多数人吃

点击关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中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已高达11.9%,且发病日趋年轻化。医学营养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管理的始终

本文我们结合了多个中国糖尿病指南,并围绕糖尿病病因、5大主要膳食营养因素、8种饮食模式进行了阐述。其中,8种饮食模式各有特点,不过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能从这些饮食模式中获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图片来源:123RF

超重、肥胖是糖尿病主因,合理膳食需牢记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体重超重及肥胖患病率的升高。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平均体重指数(BMI)从2004年的22.7 kg/m2上升到2018年的24.4 kg/m2,肥胖患病率从3.1%上升到8.1%。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选择合适的食物,对于达到并保持合理体重,从而降低血糖并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们应在评估自身营养状况的基础上,设定合理的医学营养治疗目标和计划,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素,达到代谢控制目标,并尽可能满足自身饮食喜好。

5大主要膳食营养因素,糖尿病患者须知

主要的膳食营养因素包括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微量营养素等。

  • 能量:

对于所有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调整生活方式,控制总能量摄入,至少减轻体重5%。

建议糖尿病患者能量摄入参考通用系数 *** ,按照105~126 KJ(25~30 kcal)/kg(标准体重)/d计算能量摄入。再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性别、年龄、活动量、应激状况等进行系数调整。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极低能量(<800 kcal/d)的营养治疗

▲不同身体活动水平的成人糖尿病患者每日能量供给量(截图来源:参考资料<2>)

  • 脂肪:

一般认为,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若是优质脂肪,脂肪供能比可提高到35%。

应尽量限制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如鱼油、部分坚果及种子)有助于改善血糖和血脂,可适当增加。应控制膳食中胆固醇的过多摄入。

  •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能源物质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摄入碳水化合物除了预防低血糖,也避免吃得不合适而升高血糖。患者可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1/3精白米、面等主食。提倡选择低血糖负荷的食品。

建议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0%~65%。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适当降低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不建议长期采用极低碳水化合物膳食。

  • 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后迅速补充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肌肉和组织,增加肌纤维含量,提高肌肉力量水平。

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推荐蛋白质的供能比为15%~20%,并保证优质蛋白占总蛋白的一半以上。有显性蛋白尿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质摄入应控制在每日0.8 g/kg体重。

  • 微量营养素:

糖尿病患者容易缺乏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以及铬、锌、硒、镁、铁、锰等多种微量营养素,可根据营养评估结果适量补充。无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糖尿病患者,无需长期大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图片来源:123RF

8种膳食模式各不同,个体化营养干预是真义

对于糖尿病的管理,可采取的膳食模式包括:限能量平衡膳食,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江南饮食;以及其他一些短期(4周~12周)阶段性的饮食模式,包括高蛋白饮食、生酮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 限能量平衡膳食:

限能量平衡膳食指在目标能量摄入基础上每日减少能量摄入500 kcal~1000 kcal,或较推荐摄入量减少1/3总能量,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每日总能量的55%~60%,脂肪占每日总能量的25%~30%。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限能量饮食是有效的体重管理 *** ,能够减轻肥胖者体重、减少体脂含量。限能量饮食可能引起肥胖者体内微量营养素缺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的风险更高。因此,减重饮食干预期间,需补充复合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以预防因限制饮食所致的营养缺乏。

  • 地中海饮食:

地中海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更佳饮食之一,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类、豆类等;鱼、家禽、蛋、乳制品适量,红肉及其产品少量;食用油主要是橄榄油。其营养特点为:脂肪供能比为25%~35%,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低(7%~8%),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较高。地中海饮食不仅可以降低心血管发病风险,还有利于血糖调节。

  • 得舒饮食(DASH):

强调增加蔬菜、水果、低脂(或脱脂)奶、全谷类食物摄入,减少红肉、油脂、精制糖及含糖饮料摄入,进食适当的坚果、豆类,从而提供丰富的钾、镁、钙等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增加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减少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

与常规饮食相比,DASH饮食可有效降低超重/肥胖者的体重、BMI和体脂含量

  • 江南饮食:

以粗粮糙米为主食,适度摄入鸡、鸭、鱼、虾、蟹等白肉,豆制品,坚果,奶类及黄酒,保证蔬菜摄入及适量水果,使用植物油如菜籽油进行低温烹饪,减少精米精面,红肉的食用,更适合中国人群的饮食习惯

图片来源:123RF

  • 短期(4周~12周)阶段性的特殊饮食模式:

包括高蛋白饮食、生酮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都有助于减重和缓解2型糖尿病。

这些饮食模式需由营养师根据患者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并定期评估效果及调整。

1)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包括相对数量(蛋白质供能比)和绝对数量(蛋白质摄入量)的界定,多数高蛋白膳食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每日总能量的20%,或按体重评估超过1.5 g/(kg?d),但一般不超过每日总能量的30%或>2.0 g/(kg?d)。

2)生酮饮食:生酮饮食是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极特殊类型,是一种以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为主,辅以适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饮食方案。有多项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生酮饮食可有效减轻体质量、降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代谢指标。

3)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通常指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0%,脂肪供能比≥30%,蛋白质摄入量相对增加,限制或不限制总能量摄入的一类饮食。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短中期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利于改善血糖控制。

4)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20%为目标。

综上,2型糖尿病是成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疾病负担沉重。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也是疾病自然病程中各个阶段预防和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应当被纳入患者的全程管理。

糖尿病饮食治疗模式有多种,不过目前证据尚不能证明某种饮食模式更有优势,在制订膳食结构时,应注意食物多样性,首选全谷类食物,增加非淀粉类蔬菜的摄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推荐单一产能营养素比例的膳食模式。多种膳食模式均可推荐以帮助糖尿病患者人群减重,但要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并结合患者的代谢目标和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3): 249-262.

<2> 王明义, 康涛, 杨杰文. 运动联合营养缓解2型糖尿病的专家共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 14(6): 12-21.

<3>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等.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 13(11): 1-55.

<4> 江波, 邹大进, 马向华, 等. 生酮饮食干预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版).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3): 1-6.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五种餐桌上的“天然胰岛素”,糖尿病人多吃它,血糖稳稳的!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一直都是血糖管理当中的重要一环。吃得合理,血糖就稳,一餐没吃对,血糖就往上跑。

糖尿病患者哪些食物应该多吃?哪些食物应该少吃?我们常根据升糖指数(GI)这个指标来判断,它反映了某种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

通常,如果GI值小于55,就属于低GI食物,适合糖尿病食用;GI值大于70,这种食物升血糖的能力就高,建议糖尿病患者不吃或少吃。


01

最适合糖尿病人的五大低GI食物


在我们的日常饮食当中,有些食物就有着“天然胰岛素”的美誉,它们的GI指数非常低,十分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一起来看看吧!

1、苦瓜

苦瓜当中有两种活性成分——苦瓜素和多肽P被认为具有降血糖的功效。有实验表明,将从苦瓜中提取出来的苦瓜素,经过皮下注射至小鼠体内,可以减少体内多余脂肪和糖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苦瓜中含有较多的草酸。对肠胃敏感的人来说,有可能 *** 到胃黏膜造成腹泻、腹痛。在食用苦瓜前,更好焯一下水。

2、魔芋

魔芋的热量低又兼具饱腹感,因为魔芋里主要的成分是水,除此之外的主要成分是葡甘露聚糖,它具有抑制食欲的作用,还对控制胆固醇和血糖水平有帮助。

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将一部分日常的主食替换成魔芋,将起到非常好的降糖效果。

3、洋葱

洋葱中因富含类似降糖物质——甲苯磺丁脲,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另外,洋葱中所含的前列腺素A和硫胺基酸,有扩张血管,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因此,对糖尿病伴有血脂异常者较为适宜。

4、大豆

有研究表明,大豆中的黄酮类物质,由于其抗氧化和抗炎特性,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利用糖尿病小鼠进行的动物研究表明,大豆蛋白肽的摄入可以改善肌肉葡萄糖吸收和胰岛素敏感性,可降低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并纠正胰腺功能。

5、冬瓜

冬瓜的热量与脂肪含量都极低,且其中特有的丙醇二酸,具有一定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的作用,对控制体重有利,又不会加重脂代谢负担。


02

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缺一不可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上面提到的这些食物,虽然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但是想只凭吃这些食物就达到降血糖的效果是万万不行的。

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好血糖,除了进行生活干预之外,定时定量服用药物至关重要。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通常是首选治疗 *** ,可以帮助胰岛细胞更有效地利用胰岛素或增加体内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常用的糖尿病药物有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和多格列艾汀等。

其中,多格列艾汀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降糖药,属于葡萄糖激酶激活剂。

与传统药物不同,它能够激活葡萄糖激酶功能,或能在源头上控制血糖,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恢复血糖稳定。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或随诊,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除标注外,文中图片源自摄图网,已获平台授权

参考资料: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09):757-784.

<2> Zhu,D, et al. Dorzagliatin in drug-na?v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Nat Med(2022).

2023年全球更佳饮食排名第六的低热量容积饮食(减肥,糖尿病。

低热量容积饮食是美国的饮食之一。《新闻与世界报道》2023年更佳饮食。


前六名的地中海膳食,DASH得舒饮食,弹性素食,健脑饮食,TLC心脏健康饮食,梅奥诊所饮食减肥糖尿病饮食都在主页写过文章。大家搜索即可。


这篇给大家并列第六名

低热量容积饮食(Volumetrics Diet),同时也是减肥饮食排名第五名。


什么是低热量容积饮食?
费城注册营养师Lisa Jones说,低热量容积饮食强调吃营养丰富、低热量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




低卡路里的食物含水量高,这增加了食物的体积,并帮助人们感到饱足。这些主要是富含水的食物,如水果和非淀粉蔬菜或无油肉汤。鼓励限制高热量密度的食物,包括高比例不健康脂肪和添加糖的食物。


比如甜甜圈,奶油奶盖奶茶,奶油蛋糕,甜点,五花肉等。



除了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以外,几乎不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空热量太高。



同样都是100克的甜甜圈比西兰花的热量高十几倍,高糖高脂肪。也没有什么饱腹感,很快就饿,继续不停的吃。就很容易肥胖。


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营养学教授芭芭拉·罗尔斯开创的饮食养生法与其说是一种结构化饮食,不如说是一种饮食 *** 。
以《终极低热量容积饮食》一书为指导,您将学习识别食物的卡路里密度,减少膳食的卡路里密度,并做出与饥饿作斗争的选择。
Rolls说:“这本书强调积极思考你能吃什么。”“它没有说不要吃高卡路里密度的食物。它说你应该管理部分来达到你的卡路里目标。如果您选择低卡路里密度的食物,无论您打算吃或应该吃多少卡路里,您都会获得更大的份量。”让你吃得多一点,但热量更低,而且有饱腹感。


低碳水化合物。这种饮食建议限制含糖饮料和其他高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低脂。这种饮食强调很少吃或吃不含饱和脂肪的食物。


它是如何构成的。
低热量容积饮食根据食物的卡路里密度将食物分为四组。
之一类:非常低的密度
此类别的食物是低热量容积饮食的基础,含水量高,可帮助您感到饱足。食品包括:
水果。
非淀粉蔬菜。
去脂肪的肉汤鸡汤。


第二类:低密度
鼓励您适量食用该类别的食物。示例包括:
全谷物。
精益蛋白质,如去脂肪去皮的家禽,吃鱼类。
豆类。
淀粉蔬菜,如土豆、玉米和南瓜。脱脂奶低脂奶。


第三类:中等密度
中等卡路里密度的食物尽量偶尔少量食用。
高脂肪乳制品,包括全脂牛奶、奶酪和冰淇淋。
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烘焙食品和白米饭,白馒头,白面条。
肥肉。
沙拉酱。


第四类:高密度
高密度食物包括经过加工、富含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黄油。糖果。薯片。含糖巧克力。食用油。饼干。超加工食品,如炸薯条和披萨。
如果你的目标是减肥,你要专注于多吃前两个类别,同时避免沉迷于第三类和第四类。每天,你都要按照正确而合适的搭配和份数吃早餐、午餐、晚餐。极少零食和甜点。


低热量容积饮食的优点
营养健康。
多样化的食物和口味。
不必要计算碳水化合物、营养素或卡路里。
它富含高纤维食物。
没有禁止吃的食物。
已证明对健康有好处。
缺点
按份数分餐比较乏味,不能随心所欲大吃大喝,要提前安排膳食计划或准备食物。其实做好规划真不是缺点。


我可以在低热量容积饮食中减肥吗?
低热量容积饮食在更佳整体减肥饮食中排名第5(并列)。


2023年更佳减肥饮食
如果您的目标是找到可持续、长期减肥的更佳饮食,那么这些易于遵循的饮食和膳食计划是您实现目标减肥目标并终身保持目标的更佳选择。我们的顶尖健康专家小组,包括营养学家和专门研究糖尿病、心脏健康和减肥的医生,审查了每种饮食,并对其进行了安全有效的减肥评级。



在吃更多食物的同时减肥是可能的。由于低热量容积饮食强调低卡路里、营养丰富的食物,因此您可能会通过遵循这种饮食模式来减肥。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称,一般来说,富含低热量密集食物的饮食已被证明可以促进饱满和减肥。
短期体重减轻
研究表明,强调吃一系列高膳食纤维食物的饮食模式,可以帮助短期减肥。
2019年发表在《营养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高膳食纤维食物摄入促进减肥!提高肠道益生菌活性。超重或肥胖的人,坚持遵循卡路里限制饮食的成年人可以减肥。
长期体重减轻


与一些减肥饮食不同,低热量容积饮食方案并不具有限制性,因此从长远来看是可持续的。Jones说,如果你随着时间的推移坚持它,如果这是你的目标之一,它应该对减肥有效。
保持体重和管理身材


由于强调食用低卡路里密度、营养丰富的食物,因此它是维持和管理体重的有效和可持续的饮食方案。
2018年发表在《营养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低能量密集型食物为96名超重和肥胖的女性提供了有效和可持续的食欲控制。研究人员发现,低能量密集度的食物增加了饱腹感,减少了饥饿感和进食欲望,这表明这种饮食模式是减肥和管理的潜在有效策略。
2019年发表在《生理学与行为》上的研究表明,提供高能量密集度的食物如甜点和高脂肪肉类会增加学龄前儿童的每日能量摄入量。研究人员写道,而增加低能量密度摄入食物可以减少摄入量。Rolls是该研究的合著者之一。



低热量容积饮食的健康益处: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饮食。如果您想增加饮食中非加工食品和营养素的数量,这可能意味着要更加强调之一类的非淀粉蔬菜和水果。
有利于减肥和管理体重
心脏健康。
不限制性,因此是可持续的。
强调低卡路里密度、营养密集型食物。
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食物选择和饮食习惯。
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炎症
2022年6月在Frontiers上发表的研究表明,肥胖与身体部分免疫反应受损有关。低热量容积饮食有利于减肥,这有助于对抗炎症。


心脏病


不鼓励食用与导致心脏病相关的加工食品。
2019年发表在《BMJ》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食用超加工食品与心血管、冠心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有关。


在2005年的一项肥胖研究中,200名遵循低密度饮食的参与者都显示血压显著下降,降低了患心脏病的风险。

六个月后,平均血压从已经正常的116/77毫米汞柱降至111/73毫米汞柱,并保持一年以上。


糖尿病
Jones、Rolls和其他专家表示,低能量容积饮食有利于预防糖尿病。饮食方案有助于人们减肥和保持体重,因为它富含纤维,证据表明这与减肥和管理体重有关。高纤维食物有利于饱腹感,这阻碍了暴饮暴食。饮食还限制了含糖饮料和高脂肪食物的消费,这有助于控制体重增加。
肥胖和超重是糖尿病的风险因素。饮食还建议很少吃添加糖的食物。鼓励适量食用水果和蔬菜;一般来说,专家表示,植物性饮食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2017年的一项观察性研究发表在《营养与营养学学会杂志》上,在大约12年的时间里跟踪了14.3万多名女性。与采用低能量密度饮食的女性相比,饮食中能量密度较高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竟然高出24%。


大脑健康
鼓励食用一些与大脑健康相关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鱼类。


发表在《神经学》杂志上的一项2021年大型研究表明,摄入高量类黄酮的饮食与较低的主观认知衰退风险有关。类黄酮是天然存在于许多水果和蔬菜中的化合物。低热量容积i饮食建议食用许多含有类黄酮的水果。


我以前给大家总结的五种超级蔬菜,五种超级水果,也是维生素C和类黄酮,多酚等抗氧化成分很充足,更多更好的促进健康。


中式基本都是热炒菜,损失30%到70%的抗氧化能力,所以蔬菜别加热太长时间别加热太高温度。比如菠菜你焯水30秒,去除草酸,再凉拌即可。


另外要吃够每天200到350克水果,因为水果不被加热,抗氧化能力强。



五种超级蔬菜:菠菜,西兰花,西红柿,胡萝卜,青椒彩椒辣椒等椒类,这类维生素C是更高的蔬菜。


如果你有生吃蔬菜的习惯,很好!如果没有,也不必勉强。



五种超级水果:猕猴桃,苹果,香蕉,蓝莓,橙子或者橘橙类水果都可以。



Jones说,如果你吃均衡版本的低热量容积饮食,你应该得到许多你需要的关键营养素。
钙。你可以在高钙含量的食物包括豆类和扁豆、芹菜、奇亚籽、绿叶蔬菜、三文鱼鲑鱼和沙丁鱼。可以适量喝低脂脱脂奶。对于19至50岁的男性和女性,2020-2025年美国人饮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1000毫克钙。对于51至70岁的女性,建议增加到每天1200毫克。建议70岁及以上的男性每天摄入1200毫克。
美国钙推荐量一直都比中国高,中国普通的成年人钙推荐摄入800毫克每天。孕产妇和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推荐1000到1200毫克。


很可惜,我国居民平均摄入钙才300多毫克,还不到一半。
钾。有很多高钾的食物包括杏子、哈密瓜、橙子、煮熟的西兰花、煮熟的菠菜、黄瓜和绿叶蔬菜。联邦 *** 建议19岁及以上的男性每天摄入3400毫克钾。19岁及以上的女性每天应获得2600毫克钾。怀孕或哺乳期的妇女需要更高的数量。


膳食纤维。Rolls说,对于那些遵循低热量体积饮食的人来说,这应该没有问题,其中包括高纤维食物,如杏子、豆类和豆类、熟西兰花、熟菠菜、黄瓜和绿叶蔬菜。联邦饮食指南建议每摄入1000千卡中摄入14克纤维。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


一般成年人每天吃2000千卡食物,应该吃到28克膳食纤维。我国才吃10克左右膳食纤维。
维生素D。Rolls说,蘑菇、燕麦片、金枪鱼罐头和三文鱼鲑鱼有一部分维生素D。强化维生素D的食品。但纯靠食物吃不够建议的维生素D。14至70岁的男性和女性的推荐维生素D量为15微克。7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每天应摄入20微克维生素D。和你的医生谈谈你是否应该考虑膳食补充剂。


添加糖。强调吃很少添加糖的天然食物。
很少吃饱和脂肪。鼓励食用低饱和脂肪的天然食物。
钠。由于它强调食用天然食物,您应该不会?过度摄入钠。要?低盐低钠饮食。



克利夫兰诊所人类营养中心的注册营养师Julia Zumpano说,由于这种饮食是为减肥而设计的,那些不应该减肥的人应该避免减肥。
这包括孕妇、体重不足或正常体重的人、免疫力低下的人、儿童、慢性病控制不力的人以及当前或有饮食失调史的人。
Zumpano说:“只要监测血糖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它(对糖尿病患者)是安全的。”


低热量容积饮食的食谱和膳食
饮食的样本菜单,大家看一下膳食结构即可,我国人民不可能照搬复制的。你让大家,尤其是老年人顿顿吃生冷的蔬菜沙拉,烤鸡胸肉,全麦面包,三明治等很难实现。所以要结合中餐特色,你家自己的风格,适当改变。多吃蔬果,豆类,豆制品,全谷物。吃皮去肥肉的精益瘦肉,鱼类,海鲜。并保证每餐荤食不超过四分之一。确保整体的抗氧化能力,不仅健脑益智,保护心血管健康,预防糖尿病,还能减肥!


一杯是八盎司,差不多是240毫升,或者240克左右。是一个容积计量器具单位。一盎司是28克,约等于30克吧。
早餐
选择一个:
2杯玉米片,1杯低脂牛奶,1?2个香蕉和1杯蓝莓。
或者吃


部分脱脂马苏里拉奶酪和蔬菜,1杯哈密瓜,1杯蜜瓜和8盎司1%脂肪的牛奶,即240毫升低脂肪奶。
午餐
选择一个:
1杯黑豆汤,3盎司瘦肉饼放在全麦面包上(配生菜、番茄和番茄酱)和两个橘子。


推荐大家经常喝豆子汤,喝一小碗就不饿了,不馋了。


或者


秋收南瓜汤、开放式烤牛肉三明治、半杯无糖巧克力布丁和1个橘子。
晚餐
选择一个:
芝麻菜沙拉、鸡肉和时令西红柿配糙米米饭和桃子冰淇淋。
或者


新鲜水果和菠菜沙拉,配自制橙罂粟籽酱、水煮鲑鱼三文鱼配酸奶莳萝酱、薄荷西兰花和半杯熟糙米。
零食,加餐:
低脂酸奶。
新鲜水果(苹果、橙子、梨、葡萄等)。
坚果。
1杯去脂肪肉汤。
外出就餐也不要太放纵自己。


给大家展示一下我自己的早餐,都是符合前十名健康膳食结构的,关键的是不能多吃,要量化!因为再健康的食物吃多了都长胖!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多人关注营养问题,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造就健美的身材。足量的肌肉适合的皮下脂肪,不胖也不瘦。这样的身体条件对抗病毒是很有优势的。


学会吃饭,这件事在美国有90%的人不会吃饭,在中国这个数字更高。


我每天晒餐打卡,也希望带动更多人通过可视化的配餐,了解正确的食物搭配以及量化。很多人,以为吃了健康就是吃了很多,多吃肉,其实并不是这样。再健康的东西也不能多吃,而且植物性的食物,一定要占四分之三,动物性的食物不超过四分之一,这才是一个基本健康的饮食结构。


每周吃50克猪肝就能获得全部所需要的维生素A。另外铁锌钙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也挺高。大家别忘了吃。但也别多吃。孕产妇吃85克。最多别超过100克。


杂粮红薯饭一小碗。蒜苗胡萝卜蘑菇炒鸡蛋。猕猴桃蓝莓草莓都是浆果抗氧化效果更好。椰子鸡汤。卤黄豆。加餐吃益生菌酸奶和山核桃。



一天吃三餐有规律,但七成饱就停下来,而且尽量集中在八小时到10小时吃完。晚餐后,比如六点后到第二天早餐就不要吃食物了。这样会降低胰岛素分泌,预防胰岛素抵抗,预防各种慢病,利于减肥。


大咖说糖 | 共话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策略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糖尿病患者已接近5.5亿,中国高达1.4亿,做好糖尿病防治工作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遗憾的是,糖尿病从发现到管理还存在很大问题,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参与。”近日,在《中华医学杂志》社、《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基层糖尿病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糖尿病健康综合管理促进项目——“2023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大咖说糖”会议上,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严励教授指出,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被证实是有效的,广大医生应当深入学习中医药、用好中医药,更好地将中医药应用于临床、服务临床,为患者的糖尿病管理提供更多选择和帮助。

权威观点

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安全有效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其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王世东教授介绍,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消渴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在此基础上,张仲景提出了之一个治疗消渴的复方——白虎加人参汤,开创了中医应用复方治疗消渴症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应用辨证论治 *** 治疗消渴症的先河。隋朝甄立言《古今录验方》中提出消渴病的概念,指出“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为糖尿病中医病名确定提供了依据。



王世东教授指出,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是从对症状观察开始,因此对糖尿病的病机分析也是从症状入手以致明辨证候。如糖尿病常见的口渴、消瘦属阴虚证,而尿有甜味、尿频、乏力可归纳入气虚证的范畴,若患者同时存在气虚证和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通过中医辨证可判断为气阴两虚证。“为了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辨证过程中除依据症状外,还重视四诊合参,包括参考舌象与脉象进行综合判定。”


王世东教授结合一例临床糖尿病病例诊治过程,介绍了中医辨证思路。病例患者是一位60岁男性,因明显乏力、口干、多饮症状入院,经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通过对患者乏力、口干、口苦、多饮、尿频、鼻塞、咽痛、大便调、夜寐不安等症状,及舌质红、苔白、舌中部苔黄、脉沉弦等体征进行辨别归纳,综合判断患者证型以肝经郁热为主,同时兼有气阴两虚证。在治疗上,以疏肝解郁、清热养阴为法,予小柴胡汤联合生脉散加减,同时给予补液和胰岛素治疗。经治疗14天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一月后,患者停用胰岛素,无不适症状,血糖控制平稳。此后随访15年,患者以生活方式干预,结合疏肝解郁、益气养阴中药间断治疗,未使用口服降糖西药及胰岛素等药物,末梢血糖控制在6~10 mmol/L。该病例体现出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特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价值。此外,经方大柴胡汤、葛根芩连汤等很多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方剂在糖尿病中医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世东教授指出,除古代经方之外,现代中医药学在中医理论基础上传承创新,研制而成的创新中药不仅临床疗效令人信服,还取得了有力的循证证据。王世东教授介绍,在一项针对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中,服用二甲双胍稳定剂量血糖仍不达标的患者,联合应用津力达颗粒治疗3个月,可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0.92%,空腹血糖降低1.34 mmol/L,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及β细胞功能指数,并明显改善口渴、乏力等症状。《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推荐,“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在应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可加服津力达颗粒”。


“中医经典理论和有效经验方剂的挖掘和再应用、创新中药的探索和研究,都使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焕发出新活力,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王世东教授强调。


病例分享

糖尿病治疗不只是降血糖 重在改善症状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王遂军教授分享了其临床一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典型病例。


病例回顾

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反复多尿、口渴、多饮,去当地医院多次查空腹血糖>11.1 mmol/L,当地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有体重减轻,开始予以口服药物治疗,后联用多种口服降糖药物效果欠佳。1周前口干、多尿等症状明显加重,伴有体重减轻及视物模糊、便秘。目前空腹血糖12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3 mmol/L,为进一步诊治,到门诊就诊。

诊断分析

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

(1)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高血压3级,很高危;

(3)混合性高脂血症;

(4)脂肪肝。


治疗方案

综合评估后,王遂军教授建议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并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同时抗血小板治疗。具体治疗措施为:进行糖尿病宣传教育(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加强血糖监测等);胰岛素强化及二甲双胍、津力达颗粒治疗;缬沙坦、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



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空腹5.4mmol/L,餐后6.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血压130/75mmHg,血脂水平达标,口干、便秘等症状明显缓解。遂去掉胰岛素改用利拉鲁肽、二甲双胍和津力达颗粒进行治疗。


经验分享

为什么始终将津力达颗粒贯穿治疗全过程?王遂军教授指出,津力达颗粒可通过保护胰岛细胞、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和炎症因子表达、抗氧化等途径多靶点干预糖尿病发病机制。系列研究证实,津力达颗粒与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控糖,调节糖脂代谢,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波动,延缓并发症等诸多优势。


津力达颗粒对患者的治疗是整体的、综合的,可用于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专家点评


山西医科大学之一医院王彦教授指出,津力达颗粒有很好的改善症状的作用,这是有基础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西医在控制血糖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在症状治疗方面却束手无策,而中药在此领域的优势可与之互补。我们发现,临床中善于使用中药的医生患者满意度更高,患者的依从性也更高,加强中医药学习,可以两条腿走路,更好地控制血糖。


山东之一医科大学之一附属医院廖琳教授表示,实际临床中,许多糖尿病患者有很多不适症状无法缓解,而中医治疗往往会有令人惊艳的效果。因此,不仅我本人开始西学中,还让科室医生都来学习中医、用好中医,同时科室内引入中医人才,真正做到了中西医结合的糖尿病特色治疗。


结语

严励教授在总结时表示,几千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的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络病理论提出从脾论治糖尿病的观点,是有效的创新探索。在此理论基础上研发的创新中成药津力达颗粒,得到了系列循证证据支持。研究证实,津力达颗粒不仅可平稳降糖,还可调节血脂、改善症状、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严励教授强调,中西医结合不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还能帮助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作用,能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互补性,为管理糖尿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一文理清7种常见口服降糖药,对照看看有你在吃的吗?(建议收藏)

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很多种,眼花缭乱,让人傻傻分不清。


今天给大家介绍7种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对照看看有你在吃的吗?



1.二甲双胍



代表药物:盐酸二甲双胍片、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如无禁忌证且能耐受药物,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起始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用机制: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


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是乳酸性酸中毒。


※ 禁忌证:严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感染、缺氧、接受大手术、酗酒者等。


如果你吃二甲双胍的时间满4年,可能会出现维生素B12缺乏。对于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出现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考虑定期检测血清维生素B12的浓度



2.磺脲类药物



代表药物: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磺脲类降糖药又称胰岛素促泌剂。


作用机制: *** 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


不良反应: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 禁忌证:已明确诊断的1型糖尿病病友、2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感染、外伤、重大手术等应 *** 况,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该类药物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等。不宜和格列奈类药物联合使用。



3.格列奈类药物



代表药物:米格列奈、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格列奈类药物为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作用机制: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发挥降糖作用。


不良反应: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比磺脲类药物轻。


※ 此类药物作用迅速且短暂,需餐前即刻服用,不进餐不服药



4.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代表药物:吡格列酮、罗格列酮。


作用机制:通过增加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和水肿,与骨折和心衰发生的风险增加相关。


※ 禁忌证:有心力衰竭、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及严重骨质疏松和有骨折病史的病友。


建议定期检查心电图。



5.α-糖苷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米格列醇片、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等。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的餐后血糖升高的病友。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


※ 使用a-糖苷酶抑制剂的病友如果出现了低血糖,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或蜂蜜,而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



6.DPP-4抑制剂



代表药物:阿格列汀、维格列汀、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等。


DPP-4是一种蛋白酶,这种酶可以使人体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快速降解而失去活性,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GLP-1水平升高而降低血糖。


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超敏反应、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等。



7.SGLT2抑制剂



代表药物: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达格列净等。


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糖。


作用机制: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肾糖阈,从而促进尿糖的排出。


不良反应: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感染;该类药物有利尿作用,应警惕血容量不足相关症状(如头晕、乏力、低血压等)以及血糖正常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建议多饮水,保持外阴清洁。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2>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

<3>《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专家共识 (2019年版) 》

有没有【胰岛素抵抗】,究竟怎么看?五类降糖药能对此进行改善!

相信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听说过【胰岛素抵抗】这个概念,也经常有网友会发送自己的胰岛素检测结果来询问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这说明大家都越来越关注这种与血糖代谢有关的异常现象。

那么,究竟什么是胰岛素抵抗?我们如何通过胰岛素测定来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胰岛素抵抗?以及,哪些降糖药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帮助呢?这篇文章就把这些问题给大家一次说清!

(原创内容,创作不易!希望路过的网友朋友们帮忙关个注、点个赞!看完这篇文章,就是对我更大的支持了!谢谢!)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在人体当中,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其最主要的功能是控制血糖水平。在我们进食以后,胰岛β细胞会分泌出胰岛素,来促进体内的细胞摄取葡萄糖并将这些葡萄糖转化为能量或储存为脂肪。

而当我们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反应性减弱时,就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这种现象。

在胰岛β细胞功能尚好的时候,胰岛素抵抗的一个典型表现是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水平明显上升。

举例来说,同样是吃了一个馒头,原本只需要分泌1个单位的胰岛素就能够把血糖给降下来。而当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这个问题以后,可能需要分泌1.5甚至2个单位的胰岛素才能够把血糖给降下来。这就叫做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下降,而直接表现就是身体当中每次分泌的胰岛素变多了!

糖尿病饮食指南食谱2020年,糖尿病饮食指南食谱2023版-第1张图片-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胰岛素抵抗并不等同于糖尿病,在血糖还未出现异常以前,体内就可以存在胰岛素抵抗了。

而其实,医学上还有【生理性胰岛素抵抗】这样的说法,这种现象则见于青少年、妊娠期女性以及老年人群。

有没有胰岛素抵抗 怎么看?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胰岛β细胞功能尚好的时候,体内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升高是胰岛素抵抗的典型表现。因此,临床上,最常通过检测血液当中胰岛素的水平来看到底存不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

根据2022版《胰岛素抵抗相关临床问题专家共识》所提供的参考标准:

如果血清当中空腹胰岛素的水平超过了20mU/L(120pmol/L),就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了。

当然了,很多时候光看空腹胰岛素水平并不能展现出机体胰岛素分泌状态的全貌。要想更加完整地分析,则需要像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那样来测定喝一定量的糖水以后各个时间点上(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胰岛素分泌水平。

如果说,在喝了糖水以后,胰岛素分泌的更高值(峰值)超过了150mU/L(900pmol/L),那么,也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


此外,一部分糖友可能还听说过一个指标,叫做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这项指数的计算并不复杂,用空腹血糖值(mmol/L)×空腹胰岛素水平(uU/mL)/22.5即可。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的空腹血糖值是5.6mmol/L,空腹胰岛素水平为4.2uU/mL,那么,HOMA-IR指数的计算就是5.6×4.2/22.5=1.045。

按照部分文献当中提供的参考范围:

HOMA-IR在1以内,属于完全正常;

HOMA-IR超过1.9,提示存在早期的胰岛素抵抗;

而一旦HOMA-IR超过2.9,就算是存在显著的胰岛素抵抗了。

不过,2022版《胰岛素抵抗相关临床问题专家共识》则提示,HOMA-IR这类指标目前还没有非常公认的参考界值与切点。所以,它也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标准,而并非诊断标准!

改善胰岛素抵抗 降糖药怎么选?

对于有胰岛素抵抗表现,但血糖水平正常或尚处于糖尿病前期的这部分人群而言,一般不需要使用降糖药进行治疗。

在这个阶段,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主要手段应该是减轻体重、调整饮食、加强运动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

而对于体内有胰岛素抵抗表现,同时也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则需要及时启动降糖药的治疗。

那么,哪些降糖药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帮助呢?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说。

根据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推荐,二甲双胍是控制血糖的一线用药与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也就是说,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应该从二甲双胍开始吃起。

那么,这种大家都在吃的降糖药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帮助吗?

2022版《胰岛素抵抗相关临床问题专家共识》就明确指出,二甲双胍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有明确疗效的。因此,建议合并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患者使用二甲双胍。

不过,专家共识也特别提到,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主要发生于肝脏内,而它对外周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比较微弱。

那么,有没有什么药物既能够减轻肝脏内的胰岛素抵抗,又能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呢?答案是:有的!

在传统降糖药当中,有一类药物叫做【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代表药物有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属于经典的胰岛素增敏剂,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要强于二甲双胍!

不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存在水钠潴留、增加容量负荷等副作用,因此,必须要掌握好合适的人群。

而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机制类似,但能够覆盖更多作用靶点的一类新型降糖药在近年来已经获批上市,它就是【西格列他钠】。

西格列他钠不仅具有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相似的胰岛素抵抗改善效应,除此以外,它还能够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提供改善代谢的效果。

医学专家共识就专门建议,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假如单用二甲双胍不能让血糖达标,那么,可以考虑使用西格列他钠来进行联合治疗。

而除了这种新型降糖药以外,还有两类比较热门的“明星级”新型降糖药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它们分别是【肽类降糖针】和【列净类降糖药】。

肽类降糖针的代表药物有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等,研究显示,这三种肽类降糖针都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功效。不过,度拉糖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似乎弱于二甲双胍。而司美格鲁肽的胰岛素抵抗改善效果可能强于度拉糖肽,这主要得益于它的减重效果。

另一类列净类降糖药的代表药物则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研究显示,达格列净可以增加胰岛素 *** 下的葡萄糖清除率,但并未显著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指数;而另一种恩格列净则是被证明可以改善葡萄糖输注率(GIR)这项反映外周胰岛素抵抗的指标。

虽然,肽类降糖针与列净类降糖药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效力不算很强,但是,它们的更大特点是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与肾脏保护效应。因此,对于心血管和肾脏风险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优先使用这两类降糖药。


总而言之,对于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二甲双胍仍然是应该首选的降糖药。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西格列他钠、肽类降糖针以及列净类药物都是可以考虑使用的。其中,噻唑烷二酮类与西格列他钠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而肽类降糖针和列净类药物则偏向于心血管和肾脏保护。

医学专家共识还有提到,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等)以及列汀类药物(利格列汀、西格列汀等等),这些药物大多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效果甚微。

【参考文献】

1,胰岛素抵抗相关临床问题专家共识(2022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年12月 第14卷 第12期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3,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2年11月 第21卷 第11期

研究:中国糖尿病患者控制现状不容乐观,饮食指标达标水平更低

糖尿病是全球高发慢性病中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疾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失明、肾衰竭以及截肢等重大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全球有5.4亿成人糖尿病患者,中国占据四分之一,是糖尿病之一大国。据统计,我国有近1.4亿成人糖尿病患者,每年医疗支出超过1万亿人民币,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然而,巨额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投入以及一系列糖尿病新药的问世,并没有带来糖尿病控制情况的明显好转。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全球多个国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均不理想。而中国作为糖尿病全球之一大国,糖尿病患者风险因素控制情况目前尚未得到系统研究。

基于全球糖尿病防控的严峻形势,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钟文泽联合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丁钢强、于冬梅团队合作,利用2015-2017年全国健康与营养监测数据,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8401名已诊断成人糖尿病患者的BMI、血糖、血压、血脂、生活方式和饮食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其中饮食数据来自3531名参与连续3天24小时饮食回顾法的患者。这一论文于2023年8月1日发表于国际内科学顶尖期刊《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填补了中国缺乏系统研究糖尿病患者风险因素控制情况的空白。

这一论文于2023年8月1日发表于国际内科学顶尖期刊《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海交大医学院 供图

本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中国糖尿病患者的风险因素控制没有达到《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建议的水平。只有1/3的患者BMI【BMI=体重(kg)/身高(m) 2】控制在正常值24 kg/m2以下;只有4.4%的患者个体化血糖、血压和个体化血脂三项指标同时达标,其中血压和血脂达标率尤其低,仅分别为22.2%和23.9%。

在生活方式方面,仍有1/4的患者吸烟,1/3的患者饮酒,1/2的患者睡眠时间不达标,4/5的患者闲暇时间运动不达标,生活方式总体达标率只有5.1%;在饮食方面,指标达标水平更低,大多数患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供能比不达标,仅有9%的患者钠摄入达标,2.5%的患者膳食纤维摄入达标。

在3531名有饮食数据的患者中,只有4名患者饮食符合指南的膳食推荐。此外,以上部分指标达标率存在亚组差异,在不同年龄、性别、城乡、教育程度和BMI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数据表明,中国糖尿病风险防控现状不容乐观。

本研究首次全面揭示了中国糖尿病患者风险因素控制的总体情况,亟需加强对糖尿病患者风险因素控制不佳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尽快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

文章指出,有效控制糖尿病需要通过个性化管理对患者及时给予药物和非药物综合治疗,如不仅需要清楚告知患者其临床治疗手段,指导其科学健康的饮食与生活方式,还需向患者提供相应的知识、技能、工具和科技手段辅助其配合治疗。此外,必须了解每位患者的治疗目标和需求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并及时帮助患者解决这些障碍。最后,医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需要根据我国糖尿病防控现状及时调整完善,以更好地保障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权益。

本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之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为共同之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单位,之一作者为钟文泽和于冬梅,通讯作者为王慧和丁钢强。本研究项目资助来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糖尿病膳食管理

来源:【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

□运城市糖尿病防治协会会长、运城同德医院主任医师 范星霞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率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35.2%,其中,2型糖尿病是主要类型,50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长期高糖、高脂肪、高能量膳食等。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践行合理膳食和积极运动一直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明确指出,采取膳食干预和生活方式改善,可以帮助糖尿病前期和某些病程短、胰岛功能尚可、合并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血糖的良好控制。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提出糖尿病膳食管理“10+1”,具体如下:

1 食物多样 搭配合理

丰富多彩、种类多样的膳食包括:谷类(含全谷物)、薯类和杂豆;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大豆、坚果;烹调油和盐等。可保证营养素摄入的全面和充足,同时要注意调整优化各类食物的种类和重量,合理搭配,促进血糖的良好控制。正所谓“糖友”所希望的,既要吃得饱、吃得好,又要血糖稳。

2 主食定量

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是影响餐后血糖水平的核心因素,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杂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更耐饥饿,也更有助于血糖控制。

主食定量,不宜过多,糖尿病患者同时还要学习食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互换。注意烹饪 *** 和用量,既要减少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消化道的负担,又要注意不同烹饪 *** 对血糖的影响,比如淀粉含量高的谷薯类,避免过度烹调,否则容易升高其血糖生成指数;避免淀粉或勾芡的烹调 *** ;避免使用在 *** 过程中易加淀粉的碎肉半成品,如香肠、丸子等。

3 餐餐有蔬菜

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芹菜、黄瓜、西兰花、油菜、金针菇等低升糖指数的蔬菜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既可增加饱腹感,又可降低主食的升糖指数。

4 全面适量的蛋白摄入

天天有奶类和大豆,常吃鱼、禽,适量蛋和畜肉,这些都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食品。

5 水果要 ***

推荐低升糖指数的水果,如苹果、梨、桃、柚子、樱桃、草莓等,放在两餐之间吃比较合适。

6 控制油、糖和盐的使用量

每日烹调油的使用量控制在25克以内,少吃动物脂肪。食盐用量每日不超过5克,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和食物的使用。

烹调油或肥肉摄入过多会导致膳食总能量过高从而引起超重及肥胖,对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的控制均不利。而食盐摄入过多则可以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7 限制饮酒

饮酒会扰乱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膳食和用药,导致血糖波动,也使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过量饮酒还可损害人体,引起肝损伤。饮酒也是痛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8 更佳饮品是白开水

多喝白开水,也可适量饮用淡茶或咖啡,不喝含糖饮料,少喝粥。

粥类属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数一般都较高,对于喜欢喝粥的晋南糖尿病患者,除了白开水,可选纯奶,黄豆豆浆,水冲鸡蛋,蔬菜汤(不沟芡)等,或可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玉米粒粥和燕麦片粥。

9 饮食有序 定时定量

养成先吃菜后吃主食的习惯,同时要定时定量,规律进餐,避免因饥饿发生低血糖或因过度饥饿引起饱食反应迟钝而导致的进食过量。不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零食、饮料。

10 合理加餐

根据病情,必要时加餐可以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是否需要加餐?什么时候加餐以及选择何种零食加餐,应根据患者具体血糖波动的情况来决定。至于常用来加餐的零食中谷类食物、水果、坚果等,也应该查看营养成分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并计入全天的摄入量。

药食同源 中西互参 因人而异

糖尿病管理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同时强调个性化和多样性的糖尿病患者营养配餐。根据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以及糖尿病患者的不同体质特点,把日常膳食和传统中医养生食补相结合,提高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膳食调整。

糖尿病患者要综合管理,在科学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运动、合理用药、定期监测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人群都应了解并切实实施的。

链接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一项反映食物生理学效应的参数,用于衡量人体进食一定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所引起的两小时内血糖变化大小。低GI食物对血糖影响较小,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多选低GI食物。

GI≤55,为低GI食物;55<GI≤70,为中GI食物;GI>70,为高GI食物。

所有食物注意食不过量。低GI食物如进食过多也会加重餐后血糖负担;高GI食物并非完全限制食用,适当少食并通过合理搭配也能帮助维持血糖稳定。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中式改良DASH饮食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糖尿病可以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并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二者皆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多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其中环境因素主要指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高盐高脂饮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等,而践行健康的膳食模式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有明显的作用<1,2>。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饮食是由美国的一项大型高血压防治计划发展而来的,是专为高血压患者设计的降压更佳饮食模式<3>。既往研究发现,DASH饮食可以改善心脏代谢的危险因素,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4,5>。由于食材、饮食文化与习惯的限制(如我国居民每日全谷物、奶类、鱼类、大豆类等食物的摄入量远低于标准DASH饮食推荐的每日摄入量,而盐、油的摄入量则超出标准较多),DASH饮食模式在中国难以复制、推广。因此,一些符合本土饮食文化特点、便于执行、易被接受的新兴膳食模式逐渐被提出。本研究根据中国人的饮食特点对标准DASH饮食模式进行改良,在保留其优点的同时,使其更贴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并进一步探讨中式改良DASH饮食模式对改善社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健康状况的效果,旨在使DASH饮食模式能够在我国社区人群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的同时,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营养和健康改善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1 对象与 ***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于2020年7—12月,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重庆市四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系统中61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集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家族史、患高血压年限、糖尿病家族史、患糖尿病年限等一般资料。受试对象纳入标准:(1)居住在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附近,接受干预期间无外出计划,可定期进行随诊,无活动障碍;(2)目前正在规律服用降压、降糖药物;(3)在集中供餐期间,每日能坚持至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就两餐(中餐、晚餐)。受试对象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及处于疾病急性期的患者;(2)患有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记忆障碍、严重视觉/听觉功能障碍,或因其他不能预见原因而无法接受干预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了重庆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为2021080。

1.2 研究 ***

1.2.1 干预前准备

1.2.1.1 明确中式改良DASH饮食模式的设计要求

WHO建议,每人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5 g以下<6>;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7>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8>推荐,糖尿病患者应采用"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的多样化膳食模式,而高血压患者日常膳食应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并应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据此,本研究者结合DASH膳食能量供给量估算表、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16)<9>、中国居民饮食习惯、食物的可获得性,以及受试对象的体质量水平、肥胖发生情况和身体活动水平,打造了适合中国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式改良DASH饮食模式。根据超重或肥胖患者从事轻体力活动时每日每千克理想体质量所需能量,计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总能量。主要要求为:(1)选用糙米、玉米、黄豆、红豆等杂粮 *** 杂粮米饭;(2)瘦肉、家禽、鱼类等肉类的日均摄入量以80~120 g为宜,少食红肉、多食白肉,白肉以去皮鸡肉、鱼类为主;(3)每日摄入奶及奶制品(低脂高钙牛奶更佳)250 g左右;(4)多食低糖绿叶蔬菜,每日摄入500 g左右;(5)每日适量摄入水果(餐后摄入)和坚果(1小把);(6)每日食用油摄入量(植物油)<30 g,食盐摄入量<5 g。与标准DASH饮食相比,中式改良DASH饮食中食物含有的脂肪、饱和脂肪和热量更少,更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以1例体质量约60 kg、从事轻体力活动的老年男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例,为其制定的中式改良DASH食谱的营养成分见表1。

1.2.1.2 注意事项宣传教育

研究人员向所有受试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受益及风险,以使患者及其家属均对该试验有充分的了解。告知每例受试对象其入组后将由指定的健康管理师对其进行全程管理,并负责日常沟通、每周随访及干预质量控制等工作。正式干预前,通过开展集体讲座教授受试对象家庭血压测量 *** ,并由健康管理师对纳入管理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健康管理师提醒患者须严格遵守摄盐标准与食谱、减少外出就餐次数、规范测量并记录家庭血压。所有受试对象均被告知:(1)无须自行改变运动习惯及药物使用情况,干预期间将由专科医生全程参与干预与随访、监测受试对象的用药情况与试验安全性,并指导患者调整药物及其剂量;(2)于每周五早8点空腹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室参与随访,并接受血糖和血压监测、摄盐与食谱使用情况评估等。

1.2.2 干预方案

中式改良DASH饮食干预为期8周。其中,第1~2周为膳食指导阶段,第3~4周为集中供餐阶段,第5~8周为居家医养阶段。

1.2.2.1 膳食指导阶段

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由营养师、公共卫生医师、临床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的营养和疾病状况,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管理方案,即中式改良DASH饮食方案。统一发放一勺净重量为1 g的定量盐勺、定量盐罐、中式改良DASH饮食食谱。随访期间通过实物为患者讲解食谱和定量盐罐,并播放有关居家环境下如何正确运用食谱和定量盐罐的视频;每周根据患者家庭人口数按人均5 g/d的标准为其定量称取食盐,帮助受试对象理解并实施新的膳食模式。

1.2.2.2 集中供餐阶段

膳食指导结束后,患者已逐渐适应新的膳食模式,初步改变以往的饮食习惯,此时通过集中供餐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患者对中式改良DASH饮食模式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集中供餐工作由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食堂负责。食堂严格按照课题组提供的中式改良DASH饮食食谱 *** 营养餐,为患者连续供中、晚餐两周;受试对象每日前往医院食堂就餐,在此期间尽量避免食用非医院食堂提供的食物(除水果)。若未参与集中就餐>3次,将对患者做出劝退处理。

1.2.2.3 居家医养阶段

集中供餐阶段结束后,患者对中式改良DASH饮食已有充分了解,则进入居家医养阶段。随访期间每周依旧根据患者家庭人口数按人均5 g/d的标准为其定量称取食盐,并再次对发放的中式改良DASH饮食食谱进行讲解。为巩固患者对中式改良DASH饮食的认识与理解,每周将围绕高血压、糖尿病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进行1次健康教育,每次讲座持续约1 h。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讲座,讲授饮食与高血压、糖尿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关系,以及健康饮食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课题组、高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印发健康手册,向受试对象宣传、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并将手册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邀请营养、临床专家对血压和/或血糖控制不佳者进行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1.2.3 观察指标

采用食物频率调查法(FFQ)、24 h膳食回顾法评估受试对象干预前和干预后的膳食结构、营养素摄入情况,并观察受试对象干预前后体成分(BMI、腰臀比)和血脂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变化,以及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情况。

1.2.3.1 膳食结构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FFQ对受试对象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询问式调查。食物频率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参考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开发编制的食物频率表设计<10>。FFQ是对调查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短至1日,长达1年)某些食物的摄入频率及摄入量进行估计的一种 *** ,可帮助调查员快速了解调查对象日常食物摄入情况及长期遵循的膳食模式。通过询问调查对象在过去一段时间(月、周、日)中大米、小麦面粉、杂粮、薯类、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畜禽肉、水产品、蛋类、鲜奶及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腌制品、油炸食品、食用油和盐的摄入次数及每次摄入的量,计算其每日各类食物的摄入量,每种食物每日摄入量=食物摄入频率×每次食物摄入量÷周期所含天数。

1.2.3.2 营养素摄入情况

调查员通过连续3 d(排除患病、假期等特殊情况,以及宴请等特殊活动)询问调查对象过去24 h(从最后一餐进食开始向前推24 h)实际的膳食情况,并向其详细询问进餐时间、食物名称、食材名称、食材重量、进餐地点等内容,对其3 d内各类食材总摄入量进行计算和评价。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所提供的每100 g食材中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钠、钾、镁、钙的含量<11>,计算食物中各营养素含量和平均每日各营养素摄入量。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的建议,膳食中由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5%,由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15%~20%<7>,以此作为判断三大营养物质供能比例是否符合要求的标准。

1.2.3.3 体成分和血脂指标

由经过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测量员按统一标准进行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测量,并计算BMI和腰臀比。(1)身高、体质量测量时,要求体检者脱去鞋、帽、外衣,以"立正"姿势站在超声波身高体质量仪(HNH-318,欧姆龙健康医疗株式会社)上。腰围、臀围测量时,体检者取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腰围测量髂前上棘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的周径,臀围测量环绕臀部的骨盆最突出点的周径。(2)患者隔夜禁食至少8 h,于晨8时由经统一培训的采血护士采集静脉血标本5 ml,血液标本统一送至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XN-A1/B4,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进行检测。三酰甘油检测采用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总胆固醇检测使用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均采用过氧化氢酶法。

1.2.3.4 血糖和血压控制情况

患者每周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室参与随访时,亦接受1次血糖和血压水平监测。(1)采用医用电子血压计〔HEM-7130,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连续测量3次坐位左上臂血压,测量血压前体检者 *** 休息5 min,测量时左手臂位置与心脏呈同一水平,每次测量间隔1~2 min,取后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血压测量值。(2)采用医用血糖仪(GM505RAB,韩国爱森斯株式会社)测量受试对象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患者隔夜禁食至少8 h,于晨8时采集指尖血(>0.5μl)测量空腹血糖,测量完成后,研究人员分发基于中式改良DASH食谱 *** 的早餐,并记录每位患者进食之一口饭的时间,于2 h后再次采集指尖血(>0.5 μl)测量血糖。以收缩压<13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舒张压<80 mm Hg作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标准<12>;分别以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作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达标的标准<7>。

1.3 质量控制

(1)由课题负责人指定项目协调员统筹负责研究人员培训工作。项目协调员按计划组织培训,并完成培训报告;将培训报告存档以供项目管理评价使用。在研究开始前,由专业人员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以使调查员能够了解调查目的、掌握调查的 *** 和技巧,并对问卷填写要求形成一致的理解。正式调查前,向患者解释调查的目的、问卷的填写方式,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提高调查的应答率和填写内容的准确性。(2)随访时健康管理师反复提醒并要求患者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并详细记录外出就餐情况;详细询问家庭用餐人数,以确保食盐发放的准确性。(3)医院食堂负责人详细记录每日食材消耗情况及用盐情况,每日填写调味品使用记录表、食材用量记录表及餐品发放记录表。

1.4 统计学 ***

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和一致性检验;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内(同组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表示,组内(同组干预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

最终共纳入研究对象59例(1例因工作外出,于干预第1周退出试验;1例因个人身体原因,于干预第2周退出试验)。其中,男25例(42.4%),女34例(57.6%);中位年龄69(5)岁;13例(22.0%)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30例(50.8%)为初中,9例(15.3%)为高中/中专,7例(11.9%)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31例(52.5%)有高血压家族史;中位患高血压年限为10(10)年;37例(62.7%)无糖尿病家族史;中位患糖尿病年限为9(10)年。

2.2 受试对象干预前和干预后的膳食结构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受试对象人均每日大豆及坚果、腌制品、油炸食品、盐摄入量减少,人均每日新鲜水果、鲜奶及其制品摄入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均每日大米、小麦面粉、杂粮、薯类、新鲜蔬菜、畜禽肉、水产品、蛋类、食用油摄入量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受试对象干预前和干预后能量及营养素摄入情况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受试对象人均每日脂肪、钠摄入量减少,人均每日膳食纤维、钾、镁、钙摄入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均每日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且脂肪供能比例符合要求者增多(P<0.05),见表4。


2.4 受试对象干预前和干预后体成分和血脂指标水平

干预后,受试对象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 h血糖水平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腰臀比、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5 干预前与干预期间受试人群随访时血糖、血压控制达标情况

受试人群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控制率分别为37.3%、33.9%、23.73%。从干预第4周开始,受试人群随访时餐后2 h血糖控制率高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达69.5%;干预期间受试人群随访时空腹血糖控制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为44.1%;除干预第2周外,干预期间受试人群随访时血压控制率均高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达到67.8%,见表6。

3 讨论

非药物疗法作为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重要 *** ,已经得到国内、国际权威指南的认可<13>。自作用和效果得到确认以来,DASH饮食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但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群的饮食习惯不同,其对标准DASH饮食的接受度亦存在差异。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对标准DASH饮食进行了改良,如通过改变食谱中食物的种类和量、盐的种类和量等提高患者对DASH饮食的接受度,结果显示践行改良DASH饮食模式有助于降低BMI、血压和空腹血糖等<14,15,16,17,18>。故本研究结合既往国内外发布的改良DASH饮食方案,从食物的种类和盐的用量出发对标准DASH饮食进行全面改良,制定了适合大部分中国人的,尤其是我国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式改良DASH饮食方案。除进行饮食干预外,本研究还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血糖、血压、体成分和血脂指标监测及健康教育。组织举办健康教育活动8次,合计537人次参与。通过每周的理论知识讲解、随访和健康监测,受试对象可实时看到生活方式改变对身心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饮食习惯改变所带来的健康获益,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干预依从性。饮食干预和健康教育的协同实施更有利于改善受试对象的营养和健康状况。

3.1 中式改良DASH饮食可改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

营养是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物质基础,而营养均衡与否多由膳食结构决定。饮食治疗相关研究发现,高脂肪、高热量、低钙、高盐饮食可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红肉、加工肉类、高饱和脂肪食物、低膳食纤维食物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19,20>。相反地,蔬菜、水果则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1>,践行"多蔬菜水果、低饱和脂肪"膳食模式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管理和控制有着积极的影响<22,23>。干预前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四海社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膳食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本研究所采用的中式改良DASH饮食含有丰富的谷物、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等,并通过发放定量盐勺与盐罐,严格控制每日的食盐摄入量。经过为期8周的干预,患者每日6类食物、6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油、高盐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善,每日各营养素的摄入量也逐渐向推荐摄入量靠拢,这与陈婕等<24>、汪丹丹等<25>、张静娟等<26>针对腹膜透析/胃癌患者进行的饮食干预研究的结果相似。此外,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受试对象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符合要求者占比未发生明显变化。推测原因可能是:虽然干预后患者摄入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鱼类、低脂奶制品,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来源由大米、小麦面粉转变为杂粮和粗粮,但患者干预前存在的营养素供能比例不合理问题较为严重,而本研究随访周期较短,患者的饮食结构可能仍处于转变初期,其鱼类、低脂奶制品、杂粮和粗粮等食物的摄入量仍无法达到目标需求量。下一步可通过适当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探讨中式改良DASH饮食的长期践行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达标情况的影响。总之,通过此次干预,患者的膳食结构发生了积极的改变,虽然大部分患者每日各营养素摄入量仍未达推荐值,但已有明显的改善,这对患者健康膳食模式的建立和健康促进有着重要意义。

3.2 中式改良DASH饮食有助于改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状况

既往调查结果显示,改良DASH饮食对于改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餐后2 h血糖、腰围、BMI、体质量和血脂指标水平等有明显的效果<27,28,29>。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基于中国饮食文化的改良DASH饮食有助于改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状况,干预后受试对象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下降,餐后2 h血糖控制率和血压控制率明显上升。中式改良DASH饮食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并能助力餐后血糖水平控制的主要原因为:(1)研究团队在改良DASH饮食食谱时,减少了水果的推荐摄入量,保留了谷物主食、大量蔬菜等项目,并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对食材搭配进行举例、推荐,以实现全面控制餐后血糖升高情况;(2)干预过程中,研究团队也针对食物升糖指数这一内容向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以使其尽可能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材。推荐食材搭配方案不仅有助于保留DASH饮食本身的独特优势,还使患者出现大幅度血糖波动的风险明显降低,同时也使该饮食模式更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和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中式改良DASH饮食既要求患者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也要求其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这决定了其有助于适度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但仅通过短期饮食干预,很难达到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本研究中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虽有所下降但很难降到参考范围的原因。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中式改良DASH饮食干预对改善受试对象空腹血糖水平的作用不明显,受试人群随访时空腹血糖控制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研究采用的食谱更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且本研究旨在通过改善患者不良饮食习惯达到促进患者健康的作用,而非达到治疗作用有关。潘金国等<30>的研究也同样显示,改良DASH饮食对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而国外研究则显示践行DASH饮食可能会使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升高<31>、胰岛素抵抗发生风险增加<32>。目前改良DASH饮食对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的影响尚存争议,仍有待深入研究。干预后,受试对象BMI、腰臀比水平与干预前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侧重探讨饮食干预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健康状况的影响,且随访时间较短,也并未要求受试对象改变运动习惯或增加运动强度,后期可通过补充提供全方位运动指导或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明确中式改良DASH饮食的长期践行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体成分指标水平的影响。总体而言,基于中式改良DASH饮食的饮食干预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产生了积极影响,帮助更多患者将血糖、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同时有助于稳定、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这也将有助于预防代谢综合征等疾病。

基于中式改良DASH饮食的饮食干预有助于引导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逐步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最终实现健康促进。本研究采用了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受试对象在为期8周的干预过程中,除集中供餐阶段外,主要是在中式改良DASH饮食食谱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居家医养。半开放性试验可能导致试验结果受干扰、沾染等因素的影响。下一步将扩大干预人群范围,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在中式改良DASH饮食的理念指导下,完善个性化饮食模式,形成系统的膳食指导体系。并通过延长随访时间,观察饮食干预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健康结局的影响。

本文无利益冲突。

志谢:感谢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王燕教授对本文英文摘要进行翻译和修订。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牟莉莎,龚涛,徐惠旎,等. 中式改良DASH饮食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34): 4304-43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95.(点击文题查看原文)

标签: 食谱 糖尿病 饮食 指南 2020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