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鸡东县居民聚餐时中毒身亡,初步判断食品“黄曲霉素”超标,一周之后则反转为“米酵菌酸”中毒。相比大众比较熟悉的黄曲霉素,米酵菌酸可能很多人头一次听说,这是什么东西?我们在居家生活中什么情况下可能遇到米酵菌酸?喜欢自己腌制、发酵食品的朋友需要格外注意什么?
酸汤子是什么?酵米面有什么毒?
酸汤子是一种用发酵面碴子做的面条状的食物,是酵米面的一种,吃起来会有酸味的香气。据说在东北是一种与酸菜、粘豆包并列的小吃,也是传统东北人所怀念的老味道。
酸汤子
而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有学者发现这种传统食物会引起严重的食品中毒事件,甚至食用了变质的酵米面后,中毒的病死率高达40%~100%。
2015年,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期食品安全提示公告中,也直接曾提出应当移风易俗,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应当尽量废弃这种陈旧的、不良的饮食习惯。
有哪些有害成分?
目前对于酵米面中毒的原因以及发病机制还没有彻底查明,一般认为可能和某些真菌和细菌的综合的毒素作用有关。
现在主要发现有一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这种菌它会产生两种毒素——米酵菌酸和毒黄素,对胃肠道黏膜还有神经血管等等都有很强的 *** 。
会造成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毒素还会透过胃肠道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造成全身各器官的损伤,包括肝肾心脑等等。
罪魁祸首为什么不是黄曲霉菌,而是米酵菌酸?
黄曲霉毒素是人类已知的最强的致癌物之一,它广泛存在于各种农作物中,尤其是油料作物,比如花生。
在潮湿温暖环境下,保存不当的花生、玉米、瓜子等坚果类发霉,可能就会受到黄曲霉等真菌的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
它不仅可能导致 肝癌,还可能诱发其他脏器癌变。
花生外壳被破坏后,很容易受到霉菌污染,生成可怕的、具有强致癌作用的黄曲霉毒素
事件中的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而如黄曲霉的更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在0℃以下不能产毒。
黄曲霉菌又是一种好氧微生物,它生长的更佳环境不是完全浸泡的地方,反而有点潮湿而又没有过多水的环境更适宜它的繁殖。
所以这次事件中的食材中含有超标的黄曲霉毒素,极有可能是玉米或者玉米面本身就储存不当,在产生毒素后被做成了酸汤子,之后又被冷冻起来。
除此之外,有专家表示,即使事件中的食材黄曲霉素超标,也难以达到致死的剂量。因此,导致此次食物中毒的未必就是黄曲霉素。
像这种自制的发酵食物,还有可能存在一种毒素—— 米酵菌酸。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
米酵菌酸是一种会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它主要产生于发酵的玉米面制品、变质的鲜银耳、木耳等食物中。当然生活中糯米面汤圆、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都含有此菌,所以这类食物变质后千万不能使用。
鲜银耳一旦变质,极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食物中毒
这次事件中的酸汤子食材被黄曲霉严重污染,而这种霉菌并不会单独存在。
也就是说,食材也可能同时被其它微生物所污染,其中就可能存在椰毒假单胞菌。
发酵制品在发酵过程中一旦被霉菌污染,产生毒素,不管保存多久,都极有可能在食用的时候中毒。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之一,自制的谷类发酵食品。不要使用发霉的玉米等原料;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使用前闻一下有无异味。研磨的各种谷物分贮藏时要通风防潮,保持卫生以防污染。
第二,木耳或银耳。要先清洗干净后再用干净的水和容器泡发或烹饪,一次量不要太大,泡发后及时食用。如果选择凉拌一定要先用开水漂烫,再适当添加大蒜、醋等。不要食用自己采摘的新鲜银耳或木耳,特别是已经变质的银耳或木耳。另外,目前市面上有鲜木耳售卖,要仔细挑选,如有发粘、流水、异味,千万不能吃,如觉不适,应尽快就医,并将就餐史告诉医生。
第三,谷类发酵的制品。谷类发酵的制品储存不当或时间太长都容易产生此毒素,加热后食用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一般购买当天食用完。
自制发酵食物需谨慎
事实上,任何发酵的米面制品,都很容易产生米酵菌酸,危害人们的健康。况且,能引起食物中毒的,远不止黄曲霉素和米酵菌酸这两种毒素。
例如,自制葡萄酒可能产生带有剧毒的甲醇。
自制泡菜时如果发酵时间不够长,未被分解的亚硝酸盐也是一大威胁。
自制的发酵豆制品中可能存在的肉毒杆菌,会在密封状态下产生肉毒素,污染严重时也会致人死亡。
因此,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在家尝试自制发酵食物,如果没有足够经验,极有可能使食材在 *** 过程中感染真菌和毒素。
自家如果不能做到良好的通风措施,更好也不要囤积粮食。如果需要储藏,也一定要注意防止食物变潮,以免产生霉菌和毒素。一旦发现储藏的食物带有霉味,或者说,只是有一点异味,为了保证安全,更好也不要再吃了。
如果想吃发酵或者腌制的食物,还是直接购买具有安全保障的商业化生产的食品,既省事儿又放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江苏新闻广播
“酸汤子”中毒事件引关注“背锅”的黄曲霉素到底是啥“酸汤子”事件引发 *** 恐慌,“背锅”的这种毒到底有多可怕?
关于黄曲霉素的知识点都在这儿
本报记者 马爱平
10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发布消息称,10月5日黑龙江省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起初,致死原因曾被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但该结果被多位专家质疑。
事情真相大白,但险些“背锅”的黄曲霉素,最近依旧在网上引发了恐慌情绪,一些与此相关的谣言被不断转发。朋友圈里,类似普洱茶含黄曲霉素、大米发黄是因为长了黄曲霉等“陈年老谣”又开始兴风作浪。
那么,黄曲霉、黄曲霉素是什么?它们的危害有多大?它们会污染哪些食物?不小心误食该怎么办?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危害有多大? 1毫克黄曲霉素就能诱发癌症
“黄曲霉是黄曲霉菌群中的一种,通常呈现出肉眼可见的黄色或黄绿色,最适宜在30摄氏度到38摄氏度、pH值为5.5的环境下生存,易长于土壤、有机物、粮谷中。”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罗云波解释道,黄曲霉素是指曲霉菌属内黄曲霉菌种、寄生曲霉菌种等产毒菌株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具有强致癌性。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国家农业部第八届科技委员会委员孙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1993年,黄曲霉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黄曲霉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1毫克黄曲霉素就能诱发癌症,20毫克就可置人于死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钢指出。
“黄曲霉素进入人体后,可被肝脏吸收,通过细胞色素酶代谢转化,诱导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引发癌症。”罗云波指出。
黄曲霉素不是一种化合物,而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的总称,至今已分离出的黄曲霉素及其衍生物有20种,包括B1、B2、G1、G2、M1等毒素和毒醇。
罗云波表示,在天然食物中,以黄曲霉素B1最为常见,其危害性也最强,它多存在于花生及其制品、坚果和干制水果中。而黄曲霉素B1的代谢物为黄曲霉素M1,它多存在于牛奶及奶制品中。
会污染哪些物质? 最“喜欢”花生、大米之类食物
“黄曲霉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它最‘喜欢’花生、大米、玉米之类的食物。”孙毅说。
罗云波表示,黄曲霉素在动物性食品,如肝脏、咸鱼、奶和奶制品中也比较常见。此外,在香料、坚果、干果、调味品、发酵类食品中也都发现过黄曲霉素的踪迹。
在日常生活中,黄曲霉容易“藏身”在长期未得到彻底清洁的冰箱中和潮湿、阴暗、温度较高的地方。“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长了黄曲霉,也未必就会产生毒素,而且也并非所有黄曲霉菌株都能产生毒素。”罗云波说。
实际上,只有黄曲霉、寄生曲霉等少数霉菌,会产生黄曲霉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食物,比如腐乳和豆豉,它们所产生的霉菌为毛霉,而毛霉不会产生黄曲霉素。”刘钢说。
“家用厨具和餐具只要保持清洁干燥,使霉菌没有机会滋生,是不会产生并累积黄曲霉素及其他真菌和细菌毒素的。因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原材料的安全无污染,是预防黄曲霉滋生最主要的手段。”孙毅说。
少量误食怎么办? 可通过催吐、多饮水将其排出
那么,我们该如何识别、去除黄曲霉素呢?
“以易滋生黄曲霉素的谷物为例,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吃这类食物前,需要对其进行鉴别,根据它们是否发霉、变色、变质,来识别其中是否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非常耐热,家庭的烹饪温度一般无法破坏它的结构,只有通过长时间的高温加热,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罗云波说。
不过,罗云波指出,紫外线、微波可以破坏黄曲霉素的结构,所以通过曝晒或者微波加热,有助于去除粮食中的黄曲霉素,以降低其毒性。
按照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常见食品中黄曲霉素的含量更高不得超过20微克/千克,如在玉米、玉米面及玉米制品中的 *** 值为20微克/千克,在稻谷、糙米、大米中的 *** 值为10微克/千克,在小麦、大麦、小麦粉、麦片中的 *** 值为5.0微克/千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误食含有黄曲霉素浓度超过1毫克/千克的食物,有可能引起黄曲霉素中毒。
“食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是不会引发黄曲霉素急性中毒的。若不小心误食,出现了中毒症状,则需根据临床情况来进行救治。如果少量误食并未出现明显的临床反应,可以通过催吐、多饮水、适当饮用牛奶的 *** ,使其尽快从体内排出。如果中毒症状较为明显,则必须及时送医,以免病情恶化。”罗云波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科技日报
【舌尖上的安全】毒性是砒霜的68倍,还致癌!这个东西你家也许就有某市城区外卖米饭可能普遍存在黄曲霉素B1污染,但含量较低。
玉米赤霉烯酮:小麦检出2份,玉米、玉米面制品检出69份;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小麦检出122份,玉米、玉米面制品检出68份;
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小麦检出5份,玉米、玉米面制品检出18份;
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小麦检出12份,玉米、玉米面制品检出38份。
(图为酸汤子
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
参考文献:
<1>上官梦露. 《中国外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2019 年上半年)》发布外卖产业呈现六大特征
<2>陈少茹,崔臻妍,王凯宁,邱成斌,李思颖,王建武.2019年长沙市城区外卖米饭中黄曲霉素B_1污染状况调查
<3>任贝贝,王丽英,路杨,赵晨曦,刘梦颖,曹梦思,陈福尊.河北省小麦、玉米及其制品中16种真菌毒素污染水平调查与分析
素材参考:中国肿瘤科学院
供稿:艾滋病防治科
编辑:肥 仲
近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一家12人聚餐,其中9位长辈吃了自制的“酸汤子”后中毒,全部不幸身亡。事件发生之初,大家关注的重点是酸汤子食材“在冰箱中冷冻一年而导致黄曲霉毒素超标”,后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发现,酸汤子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了有毒的米酵菌酸,才是食物中毒致人死亡的真正原因。
朱慧卿 作 新华社资料图
长期冷冻食物就不安全吗
酸汤子是一种流行于东北地区的特色小吃,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形状的主食,是一种酵米面食物。酵米面是流行于我国北方农村的一种粗粮细作的加工 *** 。一般是将玉米、高粱米等加水浸泡10到30天,使其发酵、变软,再经磨浆过滤、晾晒成粉,然后制成面条、饼、饺子等食品。酵米面在发酵或储存的过程中,可能受到致病微生物污染。自上世纪40年代,我国一些地区就时不时发生因食用酵米面食品而中毒的事件。
适宜的温度,是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食物在冷冻保存时,无论是冷冻几天、几个月还是一年乃至多年,霉菌、细菌等都不会继续生长、增殖,也不会产生新的毒素。它们都保持着冷冻前的状态,细菌的生长好似被按下了暂停键。如果检出冷冻食物中有毒素,要么是冷冻前就已经产生,要么是解冻后不当保存而新产生的。因此,长期冷冻食物,在食品安全方面无需担心。
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危害是会诱发肝癌,虽然也是剧毒物质,但只有长期摄入才会增加肝癌风险。若要摄入黄曲霉毒素达到足以急性中毒吃死人的量,食物必然已经长满黄绿色菌丝。而且,黄曲霉毒素味苦,如果食物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达到急性致死含量,即使经过加工去掉了菌丝,食物已经变得非常苦,人们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愿意食用。
米酵菌酸无特效解毒药
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土壤中,易在食品表面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产毒温度为26℃,pH5-pH7范围内生长较好。这种细菌导致的食物中毒并不少见,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食用长时间泡发黑木耳中毒事件,还有今年广东揭阳河粉中毒事件都是由它造成的。我国学者根据1953年至1994年的数据统计,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平均病死率高达41.8%,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容易导致椰毒假单胞菌中毒的食物主要包括三类:1.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2.变质银耳、木耳。3.变质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椰毒假单胞菌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贮存不当变质,从而易引发中毒。此次新闻事件中最后一个去世的中毒者透露,“酸汤子从冰箱里拿出后,在阴凉潮湿处放了几天”。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在120℃的高温环境下处理1小时仍然会保留毒性。因此,通常的烹饪过程是没办法破坏毒素的。但米酵菌酸在阳光下照射或室内紫外线照射下可破坏、改变化学结构,失去毒性。
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长达1天。主要症状及体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症病人多呈肝昏迷、中枢神经麻痹,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般无发热。米酵菌酸无特效解毒药物。治疗上,一方面通过催吐、洗胃和导泻彻底排出毒物。另一方面采取保肝、护肾和防止脑水肿等对症治疗,病情及愈后情况与摄入的毒素量有关。
如何预防此类食物中毒
迄今为止,我国发生的椰毒假单胞菌中毒,均为家庭自制发酵食品或个体木耳、银耳栽培户自食变质鲜木耳、银耳所致,尚未发现因食用工业化生产的发酵食品或市场流通的干银耳和木耳引起的食物中毒。
自制发酵食物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即使没有椰毒假单胞菌,也有其他杂菌污染的可能性。例如自酿葡萄酒可能会产生甲醇,导致中毒。建议尽量买市场上有品牌的预包装发酵制品。尽量不要自制酵米面。如果要做,需要密切控制环境卫生,更好使用商业发酵剂而不是自然发酵,勤换水,发酵后立即烹饪食用,不要室温下长时间存放。
不买鲜银耳,只买干银耳。黑木耳、银耳如果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话,外观上不成型、发黏、无弹性、有异味,一旦出现这种变质现象,一定要扔掉。泡发过程也不能太久,一两个小时足够。可以选择在冰箱中冷藏泡发,泡发后立即烹饪食用。
米粉、河粉、肠粉之类的湿米粉制品,如果家庭自制,更好当天食用完。如果是买预包装的,尽量买带品牌的,并选择近期生产的,确保不吃过期的湿米粉制品。如发生疑似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减少毒素的吸收量,并及时送医。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U01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东北“酸汤子”中毒的事儿里,我们应该学到的日常食品安全知识最近,东北“酸汤子”食物中毒事件沸沸扬扬,事情的梗概是这样的——
—东北一家九口人聚餐时吃了冰箱中冻了1年的“酸汤子”,一种玉米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
—结果9人中7人si亡,另外2人送医院抢救。
—起初调查结果显示,送检食物中含有较高浓度黄曲霉素,怀疑是黄曲霉素中毒。
—后再次报道,造成中毒的成分其实为“米酵菌酸”。
—目前又有一位抢救无效去世,仅1人仍在抢救。
以上内容来源于 *** 新闻。
图1:酸汤子
那么,悲剧的事件发生了,很多人非常恐慌,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那么作为医生,作为科普医生,从这个事件中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提取出一些有“有营养无毒害”的家庭食品安全知识,一来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在我们身边,二来安抚一下一部分朋友过度害怕的内心。
1,说说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确实有毒,而且毒性还很大,号称1毫克致癌,20毫克致死。
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容易存在黄曲霉素污染的隐患呢?
发霉变质的花生、瓜子、大米,以及用这些发霉食品做成的油类或者酱料。
这些食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可能滋生黄曲霉,到达一定量就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剂量的黄曲霉素。但是大家不要着急害怕,这玩意是比较好防范的。而且啊,想要从吃东西中达到致死的量是很难的,因为如果达到了这个量,那时候的口感和味道可能以及难以下咽了。它更大的害处是其致癌性,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世卫组织就把黄曲霉素列为“一类致癌物”,也就是明确对人体有致癌性。其中最容易诱发的,是肝癌。
如何注意呢?
①怀疑发霉、变质的坚果、花生瓜子、大米玉米等,不要再食用。
②节俭是好事,但是节俭绝不能建立在危害健康的基础上。黄曲霉素耐高温,普通的晾晒、清洗、煮熟、开水烫,难以解决其危害,所以,既然已经变质,应该果断丢弃。想要节俭,就不应该久存。
③很多地区在小作坊加工花生油、花生酱的情况比较普遍,其实新闻已经多次报道和曝光,一些小作坊的生产卫生条件和使用原材料的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很大隐患。这里啊,倒不是说所有商家都居心不良,但是一定存在一些不良商贩,用已经霉变的花生等来榨油、做酱,反正你可能吃不出来。而且就算你自己带原材料,如果设备上卫生很差,也容易混入细菌,造成拉肚子等。所以,建议大家经济允许的话购买正规品牌、正规渠道的花生油和酱,有国标质检限制,要可靠的多。如果您说您就是习惯自己去榨,没问题,把握三点:原材料、设备卫生条件、成品的存放方式和时间。
④家里都有案板和筷子这些,很多家庭一用就是很多年甚至从没换过,这里面有很多卫生隐患。最常见的是各种致病细菌的滋生,当然,也有黄曲霉素的隐患,这里倒不是说筷子案板本身发霉是黄曲霉,而是使用日久之后,木质材料表面可能有裂痕、凹坑、牙印等,清洗不彻底会有食物残渣,可能存在黄曲霉素污染风险。因此,这些厨房用品应该定期更换,筷子最严格是三月一换,但是很多家庭做不到,那就彻底清洁、干燥,可以适当延长。案板的话就根据自己家庭使用情况了。
⑤吃花生、瓜子时,有那种发霉的、很苦的,赶紧吐掉,漱口。不要囤积太多的这类食品。
⑥再次强调,黄曲霉素的更大危害其实不在于食物中毒致si,而是很多人长期、反复、少量、多次的食用,增加了患癌风险。
关键词小结:花生瓜子、霉变、致癌、土榨花生油、案板筷子
2,说说米酵菌酸
这个东西很多朋友就更陌生了。
1930年,印尼发生了一起吃椰子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后来经过分析,发现是椰子中滋生了一种叫做椰毒假单胞菌的细菌,这种细菌产生了一类毒素,叫做“米酵菌酸”。
这玩意致死率极高,超过40%,并且没有有效解药,堪比毒药。
而且更可怕的一点是,它的产生条件比黄曲霉素要来的容易的多,室温下(25-26℃)只要有大量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繁殖,就可能产生大量米酵菌酸,常见于玉米、肠粉、米粉等淀粉类主食、银耳等。这一次东北的这个中毒事件,怀疑就是在酸汤子放入冰箱之前或者解冻之后受到污染,然后滋生了很多椰毒假单胞菌、产生大量米酵菌酸,酿成的惨剧。
那就没法防范了?当然不是,其实也并不难防。
①这类食物,一旦怀疑有变质,或者口味改变,就丢掉。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更不要一次做很多,然后储存很多天。吃多少,做多少,准备多少。
②泡发银耳和木耳时,不要泡的太久,因为椰毒假单胞菌的适宜繁殖温度是37℃、米酵菌酸的大量产生温度是25-26℃,因此泡发时可以选择要么放在冰箱冷藏室里,要么用热水泡发,避开其适宜温度。而且泡发的水应该勤更换。有些朋友可能经常泡木耳泡很久,那就要重点注意它的状态,一旦银耳、木耳出现变质变味变黏腻,就应该避免食用。
③之前报道了浙江7岁女童吃泡发隔夜的木耳,中毒抢救的事件,一开始怀疑是米酵菌酸,后来经常取样化验,并没有在剩余的木耳中发现米酵菌酸。所以是否是它导致,是存疑的,很可能不是。但是不管怎么,注意一下总没错。不吃变质的食物很难吗?我一马大哈尚且对于剩饭剩菜或者口感口味改变的食物非常注意和敏感,何况常年持家的家庭主妇和生活经验老道的家中长辈?
④不要总觉得一直不都这样吗,不也没几个有事的吗?事儿,是常年都有,只是没发生到您家里。这就好比车祸,天天多少车祸发生?难道因为自己身边人没有过,就无视交规、不管不顾了?
⑤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比如上腹不适、上吐下泻、肚子疼、发烧等,应该及时催吐(抠嗓子眼),并及时送医。尤其当怀疑是吃了上述变质食物,或者同桌多人出现相似症状时。
关键词小结:变质、玉米粉、肠粉、银耳、泡发
3,其他几个常问问题
为啥以前家里经常吃故意让“发霉”的豆子或豆腐乳,也没事?
发酵和发霉不完全一样,霉和霉也各有不同。例如长白毛的豆腐那种是毛霉菌,这个又不是产毒素的菌,所以才可以食用。但是仍然不建议自制,因为很多条件控制可能不严格,难以避免有无污染。一般市售的工艺流程的这些发酵产品,大体是安全的,还是那句话,有国标质检控制着呢!您如果抬杠说,那大品牌就不会出问题吗,我只能说你是杠精了。
家里老人以前经常把发霉的食物处理后吃了,不也活到八九十岁吗?
抽烟也有活到九十多的,难道就说明抽烟对身体无害吗?所谓致癌,并不是说吃了就一定得癌症,而是增加了患癌几率。就好比闯红灯不代表一定出车祸,但是增加了交通风险,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搞不懂为什么就很多人喜欢在这种事情上杠。
再提醒大家一句,所以的癌症,基因是内因,环境、生活习惯、疾病等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别人各种不注意,照样活到九十九,关键问题是,你有这个命吗?
我觉得吧,人各有命,不必抬杠。如果你觉得这些没啥要注意的,那就爱咋过咋过呗。码完这3000字,我们在这件事上的缘分已尽,作为科普医生,我已经充分告知了,也算尽力尽责了。
古代人哪知道什么黄曲霉素、米酵菌酸,也没见几个毒死的、癌症的。
①你见过古代人?动不动就拿古代人说事儿。古代人吃啥毒死了,是挨个通知您还是托梦给您了?
②古代人很长一段时代平均寿命只有30-40岁,传染病、饥荒和战争是古代人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而现代人呢?国人目前平均寿命70多,慢性病、癌症成为了健康的主要影响疾病。您拿平均寿命这么少的,又是轮番被传染病、战争霍霍来霍霍去的古代人说“没见几个得癌症的”,我只能告诉您,它们的寿命,可能还没“资格”得癌症。
③再说了,搁古代,就算是得了癌症,那时候谁知道啥是癌症呢?2020年呢,请用现代人的眼界看古代人。盲目崇古,抱残守缺,是时代的悲剧。
最后,给大家看一个数据: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有42万人死于食物中毒,其中约有1/3是5岁以下的儿童。
好了,事件分析完了,希望大家健康饮食,注重食品安全,即使现在还有很多不良商贩对食品下手,但是咱们自己得多重视,您说对吗?
【评论区提醒】根据经验,杠精喷子一般集中在25-60岁之间的男性,纵观其以往发布内容,几乎每一条都是在杠别人。这类人大概率属于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情商较低的性格,且社会价值、收入、学历等低于一般人群。如果您又杠又不是这类人群,建议看心理门诊。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一家庭聚餐引发9人“酸汤子”中毒事件,目前这起中毒事故已造成8人死亡。
酸汤子到底是什么???南方人一脸懵了!一些东北人也懵了!
能不能就写成“过期面条”简单易懂?这样大家也会被科普到食物过期的危害性。
最近热搜那个酸汤子的事,虽然挺让人唏嘘的,老人做的食材舍不得扔,在冰箱里冻了一年还拿出来招待亲戚 结果酿成了最后的惨剧
不过我一开始就好奇酸汤子是什么 上网查了下是发酵后的玉米黄面条,我实在是馋, *** 上也有卖,但是怕发酵环境不干净再中毒了……最后我点了麻辣烫外卖,加了好多黄牛筋面 心满意足地吃到爽
先看了一下酸汤子那个事儿——
1,米酵菌酸主要是肝、脑毒性,可以引起黄疸、昏迷、休克,而一般的食物中毒,症状集中在胃肠道;
2,木耳、银耳、发酵米面都可能受到米酵菌酸的污染;
3,米酵菌酸非常稳定,普通烹饪手段难以去除,只是怕紫外线,为了放心可以把食物晒一晒,当然,不吃可疑的食物最安全;
4,CDC上推荐过一个食物保存时间(链接:http://t.cn/A6bo5Mel);
5,一种食物看起来没坏、闻起来没坏、尝起来没坏,但是超出了保存时间,还能不能吃?更好不要吃。卫生与否不能依靠感官去判断,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合理的处理流程。
ps,个人浅见,不保证正确。
“酸汤子”中毒事件已致8人死亡,初步调查为米酵菌酸引发近几日,黑龙江省鸡西市某家庭聚餐引发中毒已造成7人死亡,如今死亡人数已上升8人了,据最新消息报道,此前在医院救治的62岁的李女士已不幸死亡,只剩1人在医院救治。
据了解,当天该家庭成员共12人参加聚会,其中家里长辈9人都食用了自制的酸汤子,而3位年轻人因不喜欢这食物而没有食用,随后9位食用过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8人经抢救无效身亡。
针对此案件,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食材已经在冰箱冷冻了近一年的时间,疑似食材引发的食物中毒。最后经过省卫健委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为何如此毒?
据流行病专家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原因,其耐热性非常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大量食用后死亡率高达40%—100%。
酵米面引起的食物中毒在黑龙江省内时有发生的,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因此在秋冬季节要做好酵米面、蘑菇、豆角等食物中毒预防。
自制发酵食物需谨慎,该如何预防?
事实上,任何发酵的米面制品,都很容易产生米酵菌酸,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秋冬季来临,预防食物中毒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
在制备面米食品时除了要注意勤换水,保持卫生外,还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干或烘干成粉,另外贮藏时要注意通风、防潮、防尘等。其次不要擅自采食新鲜银耳或蘑菇等食物,如果发生酵米面中毒后,应立刻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前往医院就诊。
2、预防自酿葡萄酒中毒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都喜欢自制葡萄酒,但在自酿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的副产物。因此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还是不要自酿葡萄酒,可以选择饮用正规商城出售的葡萄酒。如果有把握的情况下,更好挑选酿酒用的葡萄,注意控制好发酵温度,温度越高,浸渍时间越长、果胶酶用量越大,甲醇产生就越多。
3、预防自制豆制品中毒
很多人喜欢在家自制豆制品,如臭豆腐、豆豉等,但这些豆制品含丰富的营养,同时水分含量高,很容易滋生细菌,如果污染肉毒杆菌,可引起肉毒杆菌中毒,因此在家自制发酵豆制品需防范肉毒杆菌中毒,另外建议大家尽量不要自制发酵豆制品,如果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眼睑下垂、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等疑似肉毒杆菌中毒的症状,应当尽快送医院治疗。
4、预防自制腌菜中毒
许多家庭都喜欢自制腌菜、泡菜等,尤其是老人想给孩子研制,认为自己做了好多年,应该不会出任何差错,但自制的腌菜也会有风险的,在发酵的过程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而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更高峰时是腌菜在腌制后的两个星期内出现,之后便开始下降,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放心食用,因此在 *** 腌菜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时间,腌制时长不够就先不要品尝,以免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因此,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尝试在家自制发酵食物,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很大可能使食材在 *** 的过程中感染真菌和毒素。把住病从口入关,我们能做到的尽力去做,不要等到酿成大祸再来反思,为时已晚!
除了“酸汤子”,这5种常见食物也含有“剧毒”,家长尽量别中招本文由兜妈爱叨叨原创,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前些天,兜妈在网上看到一则悲惨的新闻。
黑龙江省鸡东市鸡东县,一个普通家庭12人聚餐时,9人因食用“酸汤子”食物中毒,导致8人死亡,剩下的3人因不喜欢“酸汤子”味道没吃,这才幸免。
看到这里,南方的宝妈、奶爸,可能有问题了,什么是“酸汤子”?
“酸汤子”,又叫馇子,广泛流行于东北地区,是一种用玉米水磨发酵后的粗面条。
根据警方调查得知,“酸汤子”是这户家人自制,在冰箱中冷冻将近一年时间。
一开始,医生觉得是“黄曲霉素”作怪,毕竟放置时间这么久,再加上他们在“酸汤子”里面检测出黄曲霉素超标,所以就发生了急性中毒。
但是,经过黑龙江卫健委的调查得知,黄曲霉素是“替罪羔羊”,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米酵菌酸。
兜妈考虑到自身学术水平有限,就不对米酵菌酸做具体介绍了。不过,鸡东县的家庭聚餐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问题真的马虎不得。
谁又能想到吃一顿家常便饭,就变成了阴阳两隔呢?
生活中,家长如何确保食品安全?
1.保证厨具及双手清洁
家长一定要定期对厨具进行消毒,水槽、锅灶、菜板、菜刀等场所及厨具要定时清理,这样在做饭时才可以确保没有细菌沾到食物上面。
家长在做饭前,记住要洗手,兜妈的婆婆就有一个坏毛病,上完厕所不洗手,然后出来就去做饭,这不仅不卫生,还可能给家人带来危害啊。
2.食物要彻底做熟
大部分生的食物都含有细菌,如果不经过高温杀菌,这些食物就会给人体带来疾病。
大人的免疫力高,不在乎,可是小孩很危险啊!
况且,许多食物不煮熟都可能含有“致命毒素”,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哦。
3.保证食物处于适宜温度
正常情况下,熟食在常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否则细菌就会繁殖。
所以,剩菜剩饭要及时放到冰箱里冷藏,隔夜饭尽量不吃,如果吃的话,尽量别超过12小时。
4.食材要清洗干净,速冻食物不要反复化冻
家长在做菜前,一定要使用安全的水把蔬果、肉、海鲜等食物清洗干净,买菜时要挑选新鲜的食物。
速冻食物不能反复化冻,每次解冻都会导致细菌开始生长,况且反复化冻也会影响食物口感。
除了“酸汤子”,这5种常见食物也含有“剧毒”,家长尽量别中招
“酸汤子”中含有米酵菌酸,但是除了“酸汤子”,还有5种常见食物也含有“剧毒”,它们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家长尽量别中招!
1.木薯
危险指数:★★★★
木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被称为“淀粉之王”,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A,是世界近六亿人的口粮。
但是,如果人们食用木薯不当,也会酿成惨案。
去年12月,广西省横县就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一家三口吃木薯中毒,1名儿童不幸身亡。
专家提醒,木薯的根茎叶都含有氰苷,新鲜木薯毒性大,生吃150g就足以致死。
小贴士:如何正确吃木薯?
①把木薯剥皮洗净,切成木薯片,浸泡3~5天,每天至少换2次水,这样才可以有效祛除毒素;
②木薯片捞干沥水,晒成木薯干片;
③打磨成木薯粉,这样就可以做出各种美食了。
2.木耳、银耳
危险指数:★★★
木耳,被称为“菌中之冠”、“素中之荤”,银耳被称为“平民燕窝”,都是不错的营养品。
但是,如果家长做法不当,也有可能引发中毒事件。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吃木耳、银耳时,都要先泡一下,然后用开水焯一遍,但是这里面有注意事项,那就是不能泡发太久。
如果长时间把木耳、银耳泡在水里,就可能产生米酵菌酸毒素,所以家长吃木耳、银耳要适量,吃多少、泡多少,泡发超过24小时就不要服用了。
3.野生蘑菇
危险指数:★★☆
红蘑、榛蘑、香菇、金丝菇等都是蘑菇,属于菌类食物,营养价值丰富。
但是,蘑菇的种类有很多,山上就有很多野生蘑菇,这些蘑菇都能吃吗?答案自然是不能。
蘑菇分为可食、条件可食、和毒蘑菇三种,野生蘑菇很多都是有毒的,尽量不要食用。
世界上最毒的野生蘑菇被称为“死亡天使”,中毒者可以在两天内迅速死去,所以家长想吃蘑菇,就去市场买吧,别在野外以身犯险哦。
4.扁豆
危险指数:★★★
扁豆、四季豆都是常见的蔬菜,更佳拍档是土豆,是南北方饭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之一。
但是,扁豆、四季豆虽然好吃,但是存在食品隐患问题。
那就是,没有煮熟的扁豆、四季豆会含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苷。
皂苷对消化道有强烈的 *** 作用,可以引起消化道出血;红细胞凝集素可以把红细胞凝集起来,能够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
所以,家长在做扁豆、四季豆时,一定要煮熟,同时在食用前摘掉豆角两端及荚丝,这样才可以有效预防毒素哦。
5.发芽的土豆
危险指数:★★★
土豆本身没有病毒、细菌,但是放置时间太久,土豆就会从根部发芽,产生一种叫龙葵素的毒素,可以导致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正常来说,土豆刚刚发芽、芽很小、个数很少时,我们可以摘掉切除,剩余部分也可以吃。
但是,如果土豆大量发芽,还是扔掉比较好。
灵魂拷问——速冻食物会感染细菌吗?
鸡西县一家9口吃“酸汤子”食物中毒后,许多家长都在关心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个“酸汤子”在冰箱里放置了一年之久,会不会是这个缘故导致产生病菌?
当然不会!速冻食物在冰箱中,细菌就会停止繁殖,它们会陷入“冬眠”状态。
“酸汤子”之所以会有毒,可能是放置在冰箱前就已经产生毒素,或者在解冻过程中,产生了致病菌。
兜妈寄语
冰箱里的1碗面,8人中毒身亡!除了酸汤子,这些食物也要慎吃!
由此可见,家长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谨记3点:买新鲜食物、洗干净食物、食物要煮熟!
各位宝妈、奶爸,你们吃过酸汤子吗?味道怎么样?快来聊聊吧!
我是兜妈,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记录和分享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儿经验与趣谈,关注我,随时获取科学靠谱的育儿干货!欢迎留言或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
(文中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热度大咖——“酸汤子”了解一下据新闻报道“不久前,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发生一起家庭聚餐因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食物中毒的事件, *** “酸汤子”所用食材已在冰箱里冷冻一年。初步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近日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截至目前,这次食物中毒事件有8人经救治无效死亡。”
酸汤子,又称汤子、馇子,是流行于东北地区的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及黑龙江东部一带,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由于需要发酵,在生产过程中,极易霉变。
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食品有糯米面汤圆、吊浆粑、小米或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地生长繁殖,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米酵菌酸耐热,一般烹调 *** 不能破坏其毒性,但日晒两日后可去除94%以上变质银耳中的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 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更高。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更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
黄曲霉菌污染的粮食及食品不能食用。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之一,毒性为极毒,比眼镜蛇的毒汁还要毒,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1mg黄曲霉素即可致癌,如果一次性摄入20mg甚至更多,可以直接导致成年人死亡。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除此之外,黄曲霉素还具有极强的致癌性,长期摄入还会诱发肝癌。
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千万要提高警惕,食物存放时间长了,储存不当,或者有其他任何的问题,千万不要食用。
严禁用浸泡、霉变的玉米 *** 食品。家庭制备食品时要保持卫生,保证食物无异味,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禁止食用发霉变质的银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宣武普外
从东北“酸汤子”中毒的事里,我们应该学到的日常食品安全知识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人在家中聚餐时疑似食物中毒,截至10月12日晚,已有8人死亡,1人还在ICU抢救。
10月12日,黑龙江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消息证实,“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为何“酸汤子”会发生椰毒假单胞菌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之中,如果环境的卫生条件比较差,在食物的加工过程中,食物就可能会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椰毒假单胞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容易生长和产毒,生成米酵菌酸。
“酸汤子”是一种用玉米等谷物加水浸泡后发酵而成的制品,如果酸汤子的 *** 过程中杀菌不彻底,就很容易让食物被杂菌污染,其中一种就是椰毒假单胞菌。
从近些年的中毒案例看,大多数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导致的中毒,是在家庭中自制发酵食品,和个体食物加工者,其发生的原因是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大家还是不要在家中随便自制酸汤子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要注意椰毒假单胞菌导致的米酵菌酸外,还有几种毒素也是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的,要注意避开。
除了米酵菌酸,这6种毒素也要留意
1.霉变甘蔗中毒
甘蔗节菱孢霉会产生3-硝基丙酸,这种物质会攻击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死亡率比较高,就算脱离生命危险也常会留下严重后遗症,多出现在春季甘蔗霉变后。
其特征就是会有一股酒味,遇到这样的甘蔗就不要食用了。还有路边的甘蔗汁,由于不能知道是否使用了霉变的甘蔗,更好不要食用。
2.河豚毒素中毒
河豚毒素是一种藻类毒素,耐烹煮的特性无法用烹饪的温度去除毒素,中毒后毒素会麻痹中枢神经系统,救治不及时的话会使人丧命。
这种毒素多见于野生河豚、织纹螺、贻贝等海产,鱼干片中偶尔会混入有河豚毒素的河豚,河豚毒素中毒多见于沿海地区,特别是在夏秋季赤潮发生的海域,每年都有因河豚毒素中毒丧命的人。
3.乌头中毒
乌头又叫草乌,是西南地区的常见草药,在民间,认为乌头可以祛湿,常会用来煲汤和药膳。但是,乌头中含有的乌头碱毒性极大。其毒性主要作用于心脏,中毒后死亡率高。
4.甲醇中毒
甲醇中毒常见于使用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和家庭的自制发酵酒,严重时可致命。比如有些人会在家中自制葡萄酒,实际上酿葡萄酒使用的葡萄一般不是市面上贩卖的常见品种,自制葡萄酒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杀菌不彻底使得酒受到杂菌污染,产生甲醇。
5. 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是一种可耐低温的细菌,可以在冷藏室中生长,其主要危害人群为老人、孕产妇和儿童,如果孕妇感染李斯特菌,有50%的概率会出现流产和死胎。
李斯特菌常见于即食肉制品、冷饮、冰淇淋、未杀菌乳制品、生冷果蔬中,从食物的外观和味道无法进行分辨。2011年美国甜瓜被李斯特菌感染,致超过30人死亡。
6.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的种类十分之多,无法进行准确判别,发生的症状也各不相同,有些毒蘑菇的致死率很高,如白毒伞,每年食物中毒死亡人数中有一半左右为毒蘑菇中毒死亡,对于不熟悉蘑菇的人,遇上野生的蘑菇,更好不要自行采摘食用。
如何预防饮食中有类似米酵菌酸的情况
1.不制售以及慎吃酵米面食品
无论是南北方,都有不少受欢迎的酵米面食品,如北方的臭渣子、格格豆、南方的吊浆粑、河粉等,包括这次的酸汤子,它们都存在着同样的发酵工艺,如果发酵环境不够安全,很容易致病甚至是死亡。实际上,从2010年至今,中国因为酵米面食品引发的中毒,已经致37人死亡。
2.不吃久泡后的黑木耳
干木耳进行泡发的时间不宜过久,尤其不要过夜,泡发时间过久的木耳很容易被细菌和霉菌污染,有时就会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浸泡过久的黑木耳就不要吃了,如果在浸泡后发现木耳有异味或者用手摸的时候感觉上面有粘液,也不要食用。
3.不吃发芽变青色的土豆
表皮颜色变成青色或发芽的土豆是不能食用的,这种土豆已经产生了龙葵素,这是一种对肠胃有较强 *** 以及腐蚀性的生物毒素,这样的土豆宁愿直接扔掉,有不要冒险将青色部位和芽去除后继续食用。
4.不吃发霉变质食物
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频次高发,毒素极强,常在发霉食物中存在,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像大米、花生、豆类等食物,如果发生了霉变,就不要再食用了。
另外,像筷子和砧板等物品虽然本身不会滋生黄曲霉毒素,但是在长期接触食物的时候,空隙中容易会有残留。
各类发酵食品在发酵过程中容易受到杂菌污染,家庭中很难做到彻底的杀菌,更好还是不要随意自制这类食物,日常饮食中也要注意一点,有些食物该扔的就不要再吃了。
参考资料:
<1>为什么“酸汤子”会引发米酵菌酸中毒?.北京青年报.2020-10-14
<2>除了米酵菌酸,留意日常饮食中的这10种毒素,也会“致命”!.环球网.2020-10-28
<3>吃了自制食物中毒了?关于黑龙江事件我们该如何预防.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0-11-1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