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花和豆腐脑一样吗,豆腐花和豆腐脑有什么不一样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26 0
夜雨丨刘运勇:豆腐脑儿

豆腐脑儿

刘运勇

在重庆城乡,过去,没吃过豆腐脑儿。

重庆大山大水,巴人强悍,连豆腐都是嚼着吃的。似豆腐脑般,一大碗稀汤汤,没得嚼头,吃不出啥味道。既然吃不到,缺乏市场效应,也就无人经营。

豆腐花和豆腐脑一样吗,豆腐花和豆腐脑有什么不一样吗-第1张图片-

介于豆腐脑和豆腐间的豆花,虽然也不用使力气嚼,可是它做得绵扎,筷子拈得起,不须用调羹去舀。

后来知青下乡,我回到了河南老家,呃,吃到了豆腐脑儿。这吃食儿比重庆豆花儿要稀要嫩。 *** 赶集,在县城十字街口,圪蹴着个老汉,草帽压低到眉沿儿。他在身后藏着个筐,旁边摆着一摞土碗,就是偷偷卖豆腐脑儿的。不藏着掖着,会被民兵驱赶捉拿,逮到群众大会斗争。那筐里,用棉絮裹着瓦罐,避免走凉。豆腐脑儿为五分钱一碗。物价很低哩,五分钱可做很多事,包括吃一碗豆腐脑儿。食者绝不能讲价,不是讨价还价,而是怕暴露被发现了。卖者固然错误,食者也有不对,大家都隐蔽。大冬天里,漫天雪花飞舞,吃着了一碗掺着辣椒末、芥菜末、姜末的豆腐脑儿,霎时,浑身冒汗,其酣畅淋漓不知舒爽凡几!河南人好吃豆腐脑儿,并非说他们嬴弱,确实价廉物美。我问了同行的叔叔,那老汉躲着,卖的个啥?叔叔说,卖豆腐脑儿。我就说想吃,多少钱一碗?叔叔告诉我,要花五分钱,咱庄稼人想想罢了,不敢吃,可不便宜的呃。

说完,叔叔不愿花这冤枉钱,顾自走开,蹲在墙角裹烟叶抽。

我说叔叔你真不吃?

叔叔拿眼瞟我,掏出烤烟末末,使劲往铜烟锅里按,又摸出一块火石,啪啪啪,往烟锅头砸,碰撞出火星,点燃了烟抽。

我走近了,罟下身体,挨着那老汉,撞了撞他肩头,朝那筐呶呶嘴儿。

他就明白了,没说话,也无动作,只顾来看我的手。

我两手空空。

那老汉木沉着一张满布皱纹的脸,先在怀里掏了掏,慢慢摸出个木勺儿,作势要做个啥,可结果啥都没有做。

我盯明白了,赶紧掏出五分钱纸币,伸手递将过去。

那老汉收下钱,打开棉包,露出个瓮,揭了瓮盖,侧倒了,拿土碗接着,用铁勺子掏呀掏,掏出好些雪白的浆汁儿,约莫有大半碗,搁地上放着要我自己端去。

我说,再添一调羹儿。

那老汉就迟疑,大概听出我的外地口音,用词也有异,拿起长勺子,深深探进颈口,听见噌的如瓦片刮锅底那声,舀了大半勺儿,添到碗里,就成了满满的一碗。我很满意。那老汉又不知从哪里拿出个料碗,往豆腐脑儿里添了各种调料,旋即变出一只小勺儿,搅和几下之后,连碗递给我。我见碗里绿的芫须、黄的炒豆、褐色花椒,掺合着碎裂的豆腐粒儿,切得七零八碎,还有些厌恶。只是闻着那酸酸的香,鼓起勇气吃了,才晓得世上还有这般美味,在嘴里打一个转儿,咽了下去,慢慢从肚腹间升起一股暖气,庚即滚遍全身,连头发根儿都烘热了,果真让人感到极其享受的哩。

在河南当知青三年,活儿干得累了,又极想偷偷嘴儿。乡下能有啥好吃的。那就去公社赶场。每每在城墙角,老汉卖的豆腐脑儿,那股酸香,自然成了我最喜爱的吃食儿。

知识青年嘛,好歹总有几毛钱零花,有人好赌个牌、有人约女孩儿下馆子,我却通通都送给那老汉儿,吃了豆腐脑。

年未,队里分了十几斤黄豆,叔叔和婶婶一打商量,做几板豆腐吃!兄弟姐妹们高兴坏了,出门拽着人就嚷嚷:俺家做豆腐了,俺家做豆腐了!那可是喜事哩。人逢喜事精神爽。翻过年坎坎,遇到好政策,我就考上大学,回到了重庆。

其实,在北方农村里,家家会做豆腐,只是没有黄豆,就不能经常做来吃而已。

做豆腐脑儿是妇人们的事,先要细细地磨好豆浆,烧得热乎乎的,再倒进瓮里去,添加适量的咸卤水,慢慢地搅拌着,大致和得均匀了,等待一会儿,浆水在瓮里进行了化合作用,才凝固成雪白的豆腐脑儿。

豆腐中有淡淡的回咸,那就是咸卤水点的,可老乡们不这样认识。

我所吃到的那些豆腐脑儿,既有咸的、也有甜的,还有不咸不甜的另类,各自具有不同的味道儿哩。河南俗语中的咸甜就是咸淡。我不明白他们怎么不说淡,所有的无味,都是微微的甜么?乡村生活亦如此。甜豆腐脑儿并非加糖,而是本味儿,其实就是白味,甚至品着一股卤水涩涩的微苦。食物味道或辛或苦都有清热解毒功效。咸豆腐脑儿才是真正的美食,要添加多种辅料,形成最吸引人的味儿。比如,炒黄豆的香,芫须的辣,花椒的麻,酱油的咸,还有老醋的酸味。讲究的食客,还会再添加芝麻、姜末、白糖、海椒等等,百味杂陈,再挑剔的口味,也都无话可说了罢。

可我很纠结,生活平淡与甜蜜可以泯灭,口味的白味与酣甜怎么区别呢,口之于味,毕竟是有相同的感觉呀,谁能掩盖得了。

当地都有一个传说,自古流传至今,老人和小孩都晓得,内容是:

圣人孔老夫子识不得卤水点豆腐脑儿

的奥秘,豆浆是水、盐卤水亦是水,咋就

变成脂油一样的固体,他老先生认定其中

必定有鬼怪作祟,坚不肯食。

倘若我们笑话某人迂腐,便称其为豆腐有鬼,况乎其人,就猜又白又瓤的豆腐脑儿,定是由鬼来推磨做成的么?

至于江南,听说有一些民族地区,是用澄清的草木灰,来点豆腐脑儿的。那是什么味道?我觉得会苦,草碱所特有的一点点涩,或者,像干笋那么闻着臭、吃着香。

豆腐脑儿用石膏水点成,而豆花儿和豆腐,是用卤水点的。

我仍然固执地以为:淡就是淡,甜就是甜。

豆腐脑的派系

老北京豆腐脑

大山东老家的一碗豆腐脑

看似卖相差不多,浇头都有木耳鸡蛋的两碗豆腐脑实际口感可是很不一样,细品下来,做的一般的豆腐脑会吃到一股豆腥味,总体吃下来的质地像嫩豆腐但是不是嫩豆腐的口感。早饭总是想来一碗,满满的营养蛋白。

小时候的吃的豆腐脑印象中只是加了点香油,独有的调料还有香菜,长大后再也没有吃到过那种口感,甚是怀念小时候的味道。美食总是会经过各种改良,更好的适应时代人们口味的变化。

以前也见过豆腐脑的 *** 过程,实质是豆腐的前身,将豆腐脑挤压干净水分出来的就是豆腐了,物理手法~

南方更喜甜,在南方是甜豆腐脑,据说有的地称之为豆花。南方的更像是吃一种甜品,撒点白糖或者糖浆,改良之后加入各种芋泥呀芋圆呀啥的,稍微冰镇一下口感更是爽歪歪。


图片来源 ***

你是更喜欢咸的还是甜的呢

“豆腐花状,已发酸……”南宁3岁女童喝半杯豆浆后住院!店家回应

来源:南国早报

3月19日下午,阳先生在南宁市七星路梁记叉烧包店购买豆浆和叉烧包给3岁的女儿食用,吃到一半发现豆浆呈豆腐花状。当天傍晚,孩子多次呕吐,被诊断为急性胃肠炎,要住院治疗。

视频截图

阳先生说,买完约10分钟,“吃了过半时,孩子母亲发现豆浆呈豆腐花状,一尝发现已经发酸。”他当即返回叉烧包店反映。当时,店员表示温度过高导致豆浆变质,因为不方便原路退款,最终商家退换了一个叉烧包。

当天傍晚6时许,女儿起床后直叫头晕,并多次呕吐,呕吐物都是豆浆。他推测是食用了变质豆浆引起的,立即与叉烧包店联系。“对方的王经理当时承认豆浆放置超过了两个小时,店员销售时没有注意,答应陪我们送孩子去医院就诊。”

阳先生说,女儿在医院又吐了两次,被诊断为急性胃肠炎,要住院治疗。对住院押金由谁支付问题,双方协商不下,他便打12315投诉,王经理见状就离开了。

孩子被医生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受访者供图

3月21日下午,青秀区七星市场监督管理所召集双方进行调解。

店方声称没有事实证明是该店的豆浆导致孩子出现健康问题,不承担责任,仅出于人道主义支付医药费,并拒绝道歉,调解无果而终。”阳先生说,当晚,他发现该店门面贴上了“ *** 歇业办证”的告示。

3月23日上午,记者看到,该店仍处于歇业状态。

王经理表示:

该店的豆浆都是现制现售,出品时销售员确认是液体状态才会卖出,经营以来从未发生过“食品变质”的情况。19日,当时阳先生拿回来的豆浆为豆腐花状,但因对方没有堂食,无法说清为何状态会改变,“是否变质要等有关部门调查后才能下结论”。

他们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在医院对方表示要报警后,她打算返回店里将当天的豆浆封存,等待部门调查。调解时对方提出赔偿1万元,他们无法接受。

3月23日,记者从青秀区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店因没有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被立案调查,但与该起消费纠纷无关。

阳先生表示,23日下午女儿已出院,他将通过法律途径处理此事。

豆腐脑为什么有“甜咸之争”这5种“吃论”是我听过更好的答案

在小区里面的早点铺吃的油条和豆腐脑,突然想起了豆腐脑的甜咸之争。

实际上,豆腐本无味,咸甜自取之。南方多食甜,北方多食咸,关于哪个是正宗吃法,大多网友都“大度”地表示,只要自己吃得开心,没有必要争论。但是最后,总要坚定地加上一句,我只吃咸(甜)的。

作为北方人,从小到大只吃过咸的豆腐脑,有机会一定要尝试一下甜豆腐脑是什么味道!

其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豆腐脑都被分了“派别”,以喜欢喝甜豆花的大部分南方人,和以喜欢咸豆腐脑的大部分北方人,开始了喋喋不休的“豆腐脑甜咸之争”。那剩下的人吃什么口味?那就看他们的心情了,虽然是豆腐脑这么“神圣”的美食,那也得看这种吃货的心情。那么到底为啥豆腐脑有甜咸之争?这5种“吃论”告诉你答案。

南北食用时间之分

众所周知,南米北面是如今南北方人吃饭的主要区别,这一点也体现在豆腐脑上。在北方,人们吃豆腐脑更多是早餐,配上油饼、包子等食物,要是和甜豆腐脑,甜咸口味结合,那多奇怪啊!而南方人喝甜豆花,大多是当作一种甜点和下午茶的方式去食用,所以才有豆腐脑的“甜咸之争”。

分量之分

接着上一个原因,北方的豆腐脑都是配胡辣汤,一大碗,这是当做主食,类似粥来吃的;而南方是当作下午茶,分量都比较少,如果是像北方的的那样一大碗分量,这么甜的食物,多吃都会腻的!所以才有“甜咸之分”。

饮食习惯之分

就像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北方人爱喝酒,喝多了都吹牛,觉得自己有钱;南方人爱喝茶,那苦味总让人觉得穷。”和这个习惯一样,南方人饮食较清淡,爱喝下午茶,要是下午茶给你来道咸食,那味道也太奇怪了吧?而北方人大多都“一日三餐”,没有下午茶这一说,所以才有南北“甜咸之争”。

南北文化差异

古往今来,就像南方气温相对温暖,南方寒冷一样,人们已经习惯了文化对我们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南方人从以前就喜欢喝甜豆腐脑,这成了习惯,渐渐就形成了一种“甜豆花文化”,北方也是如此。

有人爱装X

有些人就是喜欢比较,什么都要比,车子、房子就算了,吃个豆腐脑你还比哪种更好吃?喜欢甜的就喝甜的,喜欢咸的就喝咸的,自己吃着舒服就行了,非要说人家干嘛?吃个豆腐脑还有优越感吗?

这5种甜咸豆腐脑的“吃论”,你怎么看?

豆花和牛肉门当户对吗?

两广地区把豆腐脑叫作豆腐花。犹依稀记得,幼时盛夏酷暑之时,会有小贩游街串巷,挑着担子叫卖豆腐花。叫卖声毫无艺术韵味,“豆腐花喽,要吃就来哟!”有时候父母发慈悲,会叫停小贩,给我们要一碗。小贩放下担子——一头挑个大瓦缸,里面一整块豆腐花,另一头是个竹篾箩,装着碗勺调料各种用具——取出一个碗,晃出一块锃亮锋利的马口铁皮,几乎横贴着豆腐花,轻轻一推,片出一块豆腐花入碗,连片几块,快装满时,开罐舀一勺黄糖水——老家把红糖称作黄糖,大概因其色黄,锤成粉末用水一冲,就成了甜水——倒在豆腐花上,递给围在旁边的我们。双手捧碗,一鼓作气,吸溜溜地吸进嘴,一股沁人心脾、甜滋滋的清流滑下喉咙,全身积热顿然散去。其实,豆腐花本身是常温,甚至有点出锅带着的余温,并末冻过,但一碗下肚,人在暑气中便觉得清凉无比。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开骂了——会不会吃,豆腐脑儿怎么放糖?


一碗豆花一碗蘸水,就是一套豆花饭全部的菜


我知道,关于豆腐花或豆腐脑是甜吃,还是咸吃,历史上有过重大争论。就现实情况来说,南方人吃豆腐花,必定吃甜味的,简单的像我幼时遇上的小贩,加点黄糖水,后来加糖浆、砂糖、蜜糖的都有,甚至还有磨成泥酱的绿豆、红豆和水果,够不够甜乃是评判豆腐花水平的标准之一。北方人吃豆腐脑,要浇上咸卤,这咸卤各地用料不同,据说用鲜羊肉片和口磨打卤,味道最鲜美,我没吃过。但我知道,肉馅、芹菜、榨菜、黄花菜、木耳、香菇、海带丝、紫菜、虾皮之类,都常用来打卤。浇上卤后,还加上麻酱、酱油、蒜泥、辣椒油、醋、葱、香菜等调味料。我见过有提供老干妈的,让食客自行舀来拌进去。这已经是侍弄一个菜的手法了。南北间豆腐花(脑)在饮食中的地位也不同,南方人吃豆腐花,只是当作一种消遣的小零食,碰上了就呷两口,现在走街窜户的小贩绝迹了,只有个别特定的馆子才卖这东西,不容易吃上,说明本来也不是非吃不可的东西。而北方则正儿八经进入食谱,起码在早餐食单上,豆腐脑是一个和豆浆、稀饭平级的选项。来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加几块饼或包子,在寒风中可以吃得人意气生发,很是来劲。


川渝馆子一般免费供应泡菜,解腻之功很强


中国幅员太过辽阔,南北风物殊异,习惯不同,本很正常,但谁都固执地认为,己方的吃法才是通天大道,连味道咸甜都有无数争端。除了豆腐花,北方的月饼味道也以咸味为主,南方不管什么馅一律甜味打底;北方人吃粽子,却是甜的,还要蘸着蜂蜜吃,南方粽子从那层厚厚的糯米到里面的芯,都是咸的。每到吃月饼、粽子的时令,网上争议之声顿然鹊起。

豆腐花本是豆腐的副产品,或曰中间产物。做豆腐基本上以黄豆为主料,泡涨后磨浆滤去杂质,上锅烧煮,火候到时加入盐卤或石膏就会凝结,刚开始凝结成非常稀软的固体,就是豆腐花,可以取些出来另吃。余下的继续凝固,装入模具,用重物压实,挤尽水分后,即是豆腐。

我唯一一次见过爷爷,是在很小的时候。大概老家有什么事,父亲急匆匆用自行车驮着我,急奔六十公里,回到山里老家。当时正在做豆腐,爷爷看到我,很高兴,吩咐舀碗豆腐花给我吃。旁人提醒,没有糖,不好吃。爷爷手一挥,哪家婶子还是给我打了一大碗。我吃了没有?不记得了。


豆花本身味道寡淡,须从蘸水中借味


做豆腐还有一种中间产物,我倒是成年很久以后才知道,那就是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重庆遍地可见的豆花。名字比豆腐花虽只少一个字,却实实在在是两种不同的美食,吃法更有天壤之别。点卤或下石膏后,豆浆开始逐渐凝固,最早舀出来的是豆腐花,嫩得只能用勺子舀;接着再取出来,就是豆花,虽然不像豆腐那么硬,看着还感觉像豆腐花一样摇摇晃晃,但却能用筷子轻松夹起来。最后装筐压实而成的,就是豆腐。豆腐虽有老嫩之分,质地软硬差别也很大,硬的豆腐,我小时候见过赶集的人买了豆腐,用稻草系着吊在自行车头上回去。

之一次吃豆花,当然是在四川。赶去一个景区,中途在一小镇打尖。一位成都本地朋友眼尖,叫了声,有豆花饭,就这儿吃吧!所谓豆花饭,是以豆花为菜的饭,相当于一种快餐套餐,和“牛肉面”是一个语法结构。很快端上桌来,一个大碗里,巍巍然地装着大块豆花——乍看我还以为是一块水豆腐——泡在淡黄色的水中。此外,还有一碗米饭和一小碗蘸水,那哥们迫不及待先吃起来,说给我们示范。


豆花牛肉的红油锅底


我就权当吃他豆腐,学着夹起一块豆花,伸进蘸水碗里一搅,放在饭面上,连豆花带饭,扒了一大口塞进嘴里。心中本来还有些怨艾,大老远来到你们四川,拿块豆腐一碗米饭就打发一顿饭。这一口进了嘴,那些小委屈顷刻烟消云散。后来看到汪曾祺一篇文章,说几个作家在乐山吃饭,别的作家上大馆子,他和林斤澜钻进乡下人光顾的小店,一人要了一碗豆花,蘸味碟里的作料吃,各吃了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很美”。我初吃豆花饭,也是他这种感受。

再后来,四川去得多了,有朋友专门请我吃著名的富顺豆花饭,听了一番豆花饭的学问,才真正明白,在四川请吃豆花饭,不算怠慢。富顺豆花的豆花和米饭均为上乘,不用多说,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蘸水。须知,再好的米饭和豆花,虽有天然的朴素鲜味,但谈不上香,味道很寡,都是仰仗其他食材、佐料来提味。可以说,吃豆花时,其实是吃蘸水的味道。所以,豆花饭的蘸水非常讲究。蘸水够好,豆花饭才能吃出汪曾祺那种“很美”的感觉来。这种体验其实和吃豆腐一样,豆腐吃着口感滑嫩,感觉清爽,但味道要靠别的东西借来。烹制豆腐的办法多得数不清,但小葱拌豆腐、香椿拌豆腐之类的简单做法,却让吃过的人再也忘不了。豆花进嘴的口感更妙,而所借味的蘸水,味道更加丰富而多层次,吃起来当然让人过瘾。


牛肉片,估计已稍为码过味


所以,蘸水可以说是豆花的灵魂,一碗好蘸水才是吸引客人的关键,每家每户的做法虽然“大同”,但精彩的地方却在“小异”。以富顺豆花的蘸水为例,须用糍粑海椒,即将辣椒用热水浸泡至脆,捞起压去水分,先按比例将花椒、大料、八角等香料舂烂,加入备好的辣椒、食盐继续舂,越细越好,再把炒过的豆瓣和芝麻加进去舂,舂成糍粑状后舀出备用。把丁香、肉桂、胡椒、花椒、大料、砂仁、紫草、甘草香料等用纱布包好,浸入豆油缸内四五天,取出将油烧开装缸,兑上味精、胡椒和其他香料粉。做蘸碟时,先装豆油,再加糍粑海椒,再淋熟油。本来味道寡淡的豆花,经过好蘸水的渲染,就成了非常爽口的美味,拿来下白米饭,看着虽然太素,但完全应该归为高档吃食。自从吃过之一次豆花,再见到豆花我绝不放过。流传到外的豆花,很少有豆花饭这种纯粹的组合,多是川菜馆里作为一道菜入菜谱,但不是每个川菜馆子都备有。

去年此时,我在重庆合川区住了几天。也没什么事情,主要是打发时间,等着去另一个地方。整天无所事事,同学和他同事带着我到处吃。有一天他们太忙,顾不上我,来电叫我自行解决午餐。我一听,马上想起酒店拐弯对面有个店,招牌就是“豆花牛肉”,路过常见到,一直心痒痒的,但不好意思提出来。让我自寻生路,等于来了机会。


明明就是一顿川味火锅嘛


我吃过无数次豆花,拢共也就两种形式。一是豆花饭,豆花、米饭和蘸水各一;二是在川菜馆点个豆花当菜。两种吃法,都是直接夹豆花抹蘸水吃,素净得很。不会像烧豆腐,什么肉都拿来搭配。那豆花牛肉,是怎么把豆花跟牛肉弄到一起来的呢?

很简单,一个火锅,就把冰清玉洁的豆花和血淋淋的牛肉拉拢到一窝了。我一个人,老板娘作主,直接就给我上了个红油锅底,一份豆花和一份生牛肉。锅底一滚开,她就把整盘豆花倒进去。洁白的豆花在在红通通的油汤里,随波翻滚,很有美感。老板娘吩咐我,想吃多少牛肉就放多少进去烫。我寻思,在她眼里,豆花也是锅底的一部分。舀了一大块豆花到碗里,美美地吃了几口。没有另配的蘸水,老板娘帮我直接从锅里舀出一勺红油到碗里,再撒了点香菜和炒黄豆,就当蘸水了,豆花蘸上去,也很够味。


这是烫火锅的好牛肉


狠狠地吃了一通豆花,实话说以前吃豆花所用蘸水都是豆油泡制,这回从锅里舀的是牛油,吃着吃着有点腻味。于是放牛肉,牛肉可能稍腌制过,稍一打卷,就夹起来,蘸水都不用点,直接进嘴,确是还不错的黄牛肉,口感甚是腴嫩,哈着气赶紧嚼两下就吞下肚。过一会儿再夹牛肉,就变得稍有些韧了,要多嚼几下,不过还是很容易嚼烂。吃这牛肉,和吃川味火锅的生烫牛肉片口感、味道都差不多,本来就是一回事。牛肉吃法太多,我认为直接下火锅烫熟,最得其真味。而川味火锅味道丰富浓郁,牛肉片经其加持,味道也足,口感也爽,实在是一种优化组合。

吃得高兴,就叫酒。这些小馆子流行一种二两装的小瓶郎酒。一般的酒瓶开口是在上端正中,这种二两装郎酒的瓶口却开在侧面,本地人就戏称为“歪嘴郎”,我去年就知道这叫法,吞下一砣牛肉,喝一声,“上瓶歪嘴来!”点歪嘴本因中午一个人吃饭,不好贪杯,二两下肚有个意思就行。谁知道这顿饭要磨蹭着慢慢吃,心急不但吃不得热豆腐,也吃不得热牛肉。吃得快活,喝得兴起,我又叫歪嘴,三小瓶喝了个精光,睡了一下午。


豆花和牛肉同一锅里锤炼出来,但找不出味道上有什么关联


豆花下红油锅里烫,算是一种新鲜吃法,也很能让人接受。那种爽滑的口感,若隐若现的豆香,依然存在,实质上不过是换了一种蘸水而已。红油锅底烫生牛肉片,更是熟悉的味道,平时吃川味火锅就必点生牛肉片。但是,豆花和牛肉同在一个热锅里厮混,却看不出什么必然性来。反正我是乘兴吃着,想吃豆花了,就夹块豆花;想吃牛肉了,就夹片牛肉。吃哪一样,我都觉得幸甚至哉,大饱口福。但就是不明白,这两样东西为什么同进一锅?豆花是一副清淡、爽口的形象,牛肉则是能让人腻味的大荤,两者口感、味道截然不同,好似是封建包办的婚姻,进了同一口锅,做的未必是同一个梦。就算硬扯到一起,吃豆花是豆花的感觉,吃牛肉是牛肉的感觉,绝无两者共同造出的新味道,两者未必是门当户对的良人佳偶。后来再想,直后悔没把豆花跟牛肉同时送进嘴试试。

一斤多的牛肉,我当然吃不完,豆花倒是捞得差不多了,吃得还撑。我还是要了半碗饭,夹了一大块豆花,和稀泥般搅到一起,吃了下去,权当吃了一次豆花饭。豆花嫁给牛肉,是否唐突不得而知,但一起进了我的肚子,我很是满意。


豆浆放保温杯半天变成“豆腐脑”!网友:看上去口感不错,但这还能食用吗?

早上将豆浆放在保温杯里,下午会变成啥样?近日,南京一女子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当事人称上午将没喝的豆浆一直储存在保温杯里,下午准备喝时发现豆浆已经变成了块状的“豆腐脑”。此事一经报道,有不少网友称,“看上去口感不错”“天然无添加赚到了”。现在问题来了,这样的呈块状的豆浆还能喝吗?

网友热议

“豆浆如果长时间存放,又在较高的温度下,可能因大量细菌滋生而发生变质,从而变成豆腐花状,这时候不建议食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告诉记者,人食用变质的豆浆可能会引发腹泻、呕心,大量食用后还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

记者了解到,豆浆的变质和豆腐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豆腐脑是经过加工处理而成,比如会在豆浆里加少量食用石膏粉等,让它从液态变成固体状,这只是外形上的变化,并不是因为变质引起的。

那么,保温杯中的豆浆为什么会这么快变质呢?金晖介绍,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之一,豆浆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和水,蛋白质在高温环境下本身就容易发生变质,常见的如煮鸡蛋,鸡蛋从液体状态变为固体,就是一种蛋白质失活、变性的过程;第二,豆浆长时间在保温杯里,高温的环境下大量的细菌滋生,也会使其发生变质;第三,豆浆在加工或盛装过程中已经受到细菌的污染,这也会导致放不了多久就变味了。

市面上,有不少保温杯的说明书会明确标注,不能存放碳酸饮料、苹果醋、酒精等饮品,以免腐蚀不锈钢内壁。对此,也有人担心豆浆放在保温杯内,会不会释放有害物质?保温杯里还能存放奶制品吗?

金晖表示,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保温杯不用过于担心,如果明确标注不能放奶制品建议不要存放。此外,“豆浆无论是放置保温杯或冰箱内储存,都不宜放置太久,更好是现磨现喝”。

另外,专家提醒,日常生活中喝豆浆还要注意这两点:首先,早上不建议空腹喝豆浆,尽可能搭配碳水一起食用,因为空腹喝豆浆不利于蛋白质吸收,长期饮用还可能 *** 肠胃;其次,要将豆浆煮烂煮透,未煮熟的豆浆中含有皂素、抗胰蛋白酶等有毒物质,饮用后易 *** 胃肠黏膜,导致胃肠不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校对 李海慧

豆腐花

#头条家时光#

豆腐花,爽滑细嫩,是我小时候喜欢的甜品。那时候商贩走街串巷,肩挑着豆腐花或芝麻糊或糯米甜酒,一路吆喝着。每当看到他们熟悉的身影和吆喝声,总是之一个拿着碗冲上去。

叔叔知道我们喜欢喝,拿着一把铲子熟练铲豆腐花放入碗内,还特地加多一些,糖水自然少不了。满满的一大碗豆腐花让人欲罢不能,三下五下吃完了,碗周边糖浆也舔得干干净净。炎热天气吃上一碗,那真是一个爽歪歪,可惜当年家里没有冰箱,冷藏后的豆腐花尝上一口,只能说绝字。



今晚经过一马路的糖水摊,想起陈年往事,停车进门寻找儿时的感觉。叫老板来上一碗四块钱的豆腐花,满上糖水。一个人静 *** 下,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看,独自慢慢的享受豆腐花,回味儿时的记忆。豆腐花依然还是豆腐花,只是找不回来昔日感觉。据说如今豆腐掺杂一些玉米,不是纯粹的黄豆 *** ,口感少些黄豆香味。



除了豆腐花,还有豆腐脑,它们之间还是有少许区别的,你们了解多少呢。说说你们的看法吧。【原创】

独特的豆腐脑

关注爱生活的菩提树,一碗独特的豆腐脑,让您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指导,一起分享交流哦。

其实做豆腐脑很简单,只需要黄豆+葡萄糖内酯,就能做成功,如果你喜欢吃,不妨试试,下面来看我是如何做的吧。<耶><耶>

【豆腐脑】

【食材】黄豆150g、葡萄糖内酯3g

【 *** 步骤】

1.黄豆头天晚上洗净泡水,气温比较高,更好放到冰箱中泡发,这样黄豆会更新鲜。

2.黄豆直接放到破壁机+1200毫升的水打二遍,出浆率高点,豆浆打好,用棉沙布过滤豆渣。

3.过滤之后的豆浆上锅煮,边煮边搅拌,以防糊底,还要注意假沸。当沸腾时用小火继续煮5分钟,直至煮熟。

4.把3g葡萄糖内酯放到碗中用冷开水化开。

5.豆浆晾到90度左右(这个温度最合适),把豆浆拎高点边画圈、边倒入葡萄糖内酯的大碗中,倒进碗中不要搅拌,盖上盖子静止10分钟。

6.豆渣+糯米粉+少许白糖可做窝窝头,或+面粉+鸡蛋+食盐+葱花摊饼吃,千万别浪费。

7.十分钟后豆腐脑就成型,像鸡蛋羹一样丝滑爽嫩。

8.根据你的喜好,可以配上肉丝,蛋丝,榨菜丝,香菜叶,生抽,辣油,花椒油,熟芝麻,花生碎,紫菜……,一碗独特的豆腐脑,呈现在你眼前,瞬间打开你的味蕾,一副满足感油然升起。可能有人喜欢吃甜的,那就加糖。

静止10分钟后的豆腐脑丝滑细嫩。

用勺子轻轻舀到到盘子里, *** *** 的看着惹人喜欢。<可爱><可爱>

豆腐脑的配菜有:肉丝,蛋丝,葱花,熟芝麻,自己熬制的香辣油。

百钻葡萄糖内酯。

<撒花><撒花>看着独特的豆腐脑,朋友,你是不是很想来一碗呢?<可爱><可爱>想吃赶紧动手做吧。

论南北口味差异,咸甜豆腐脑,你支持哪种味道

说到南北差异,真的是方方面面都大有不同。首当其冲就是饮食,口味相差太多。南方人口味偏甜,而北方人则偏咸,就连一碗豆腐脑,都因为地区不同,有咸甜之分。因为这种南北口味差异的问题,而引起争议:到底是咸豆腐脑好吃还是甜的好吃?不过要吃吃选的话,两种都好吃~

豆腐脑到底是甜的好吃还是咸的好吃,会引发大家的论战,除了口味差异外,肯定也是因为咸、甜豆腐脑在味道上面各有特色,符合不同人的口味,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咸甜豆腐脑到底有什么差别吧。

咸豆腐脑

在北方,一般会在豆腐脑上面加一些配料比如香菜黄金豆等,还有卤制的肉片然后再撒上辣椒,看起来就十分的丰富好味,吃起来香香辣辣,咬一口,汤汁的味道充斥着口腔,那种香味渗进豆腐里,给味蕾带来完美的体验,这种味道简直是一种享受。

而且北方人一般把豆腐脑当做早餐,这种香香的汤汁,再配上一根油条蘸着吃下去,香辣嫩滑的味道,多么完美的搭配,然后再配点小菜,仅仅是早餐,吃出了丰盛精致的感觉,吃完感觉倍儿爽,整个人无比地满足,开启美好的一天。

甜豆腐脑

在南方,一般会在豆腐脑上撒白糖弄甜了吃,有的会选择加糖浆,虽然这豆腐花时候甜的,但是也不腻,吃起来还很清爽。而且在南方,豆腐脑不叫豆腐脑,南方人一般管它叫豆腐花或者水豆腐。这种甜味的豆腐花还可以再加上一些配料,比如芋圆珍珠或者芋泥类的,丰富口味。

夏天的时候再放在冰箱里冰一冰,拿出来挖一勺放入口中,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冰冰凉凉又有点甜的味觉冲击,稍后可以觉察到豆腐花入口即化,芋圆嚼起来软软Q弹,完完全全就是幸福的味道,这种味觉体验一点也不比鲜芋仙差。

这样一看,咸甜豆腐花确实各有特色,都很好吃,至于选择哪种,完全看个人口味。如果口味偏甜的可能会比较喜欢甜豆腐脑,喜欢咸口的就会选择甜味豆腐脑。不过吃吃就不一样了,咸甜皆宜,所以两种豆腐脑都喜欢。那你呢,是选甜豆腐脑还是咸豆腐脑?

一碗豆腐脑引发的感悟

小时候也喝豆腐脑,20多年喝过无数次。

白 *** 嫩的豆腐脑上边放了一层卤子,一家三口人吃,都是一大碗的没有分小碗的习惯,也没有去把卤子和豆腐脑混在一起,我自己吃的时候也是不会拌碎的,觉得看起来很糟糕。这个习惯延续的好多年。

直到后来遇到了一个人,我们俩一起一人一碗豆腐脑,他给拌碎了,看起来怎么那么恶心,跟我吃的方式不一样呢?但是我还是跟他学了,稍微碎一点。果然比我那么吃好吃一点,就是看起来不怎么样。

想说的是,一个习惯能延续几年甚至几十年,跟别人学的也好,自己想这样也好。而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样?是不是还可以换个方式?

生活中的人大概因为贫穷,没有条件去思考。有的人因为忙碌,没有时间去思考。这种都是借口,只是大脑不愿意去思考,习惯了固有的方式,似乎很容易,更轻松。或许换个思考方式,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感悟。

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同样的感悟,因为一件事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评论区说一说。

感谢大家阅读。

标签: 豆腐花 豆腐脑 一样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