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酸汤子中毒事件,鸡西市酸汤子中毒事件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38 0
“酸汤子”中毒事件9人无一幸免!国家卫健委提醒:这类面食不要吃

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此前接受治疗的最后一名伤者李女士

该家庭成员亲属10月5日参加聚餐,其中9人食用了“酸汤子”,引发食物中毒。

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检测,在此次“酸汤子”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详情戳→鸡西“酸汤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凶手”并非黄曲霉素)

国家卫健委紧急提醒:这类面食更好别吃!

10月19日晚,国家卫健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发布提示: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

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编辑:付慧敏

中国日报(ID:chinadailywx)综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央视新闻、红星新闻

食用自制“酸汤子”致8人死亡 警惕!这些食物可能危及生命→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房轶婷

主编丨刘博

策划丨陈璐

编辑 丨吴梦萱

视觉丨黄鲁峰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已造成8人抢救无效身亡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引发中毒造成7人死亡的事件。12日,记者获悉,此前在牡丹江市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的李女士于11日晚不幸去世。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数升至8人。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已造成8人抢救无效身亡。目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某还在抢救中。

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当地称之为酸汤子。

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编辑 林玮琪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

“罪魁祸首”不是黄曲霉毒素!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新调查→

10月5日,黑龙江鸡西一家庭成员聚餐,9人食用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出现食物中毒。记者从家属处获悉,在牡丹江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李女士11日晚上不幸去世。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数升至8人。目前,9人中只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红艳女士还在抢救中。

10月12日晚,黑龙江省卫健委旗下微信公众号“龙江卫生健康”发文表示,该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致死原因并非此前报道的黄曲霉毒素超标。

玉米面及患者胃液中同时检出米酵菌酸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发布的最新信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否定了此前酸汤子致使多人中毒的疑似物质黄曲霉素。

据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

近几年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发生,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由发酵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还时有发生,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一100%。

为此,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处提醒,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要注意以下几点: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龙江卫生健康、龙视新闻在线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痛心!“酸汤子”致9人死亡

记者20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黑龙江鸡东县一家庭聚餐致9人死亡的原因是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国家卫健委建议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国家卫健委的提示特别提醒,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科普

为什么“酸汤子”会引发米酵菌酸中毒?

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人在家中聚餐时因食用“酸汤子”发生食物中毒,至19日中午,中毒的9人全部死亡。

黑龙江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消息证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什么是椰毒假单胞菌?“椰毒假单胞”最早是荷兰科学家在印尼爪哇岛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发现的,那种食物叫“tempe bongkrek”,是以大豆和椰子粉发酵 *** 的,这就是“椰毒”的来源。

这种细菌本身并不致命,但它能产生两种致命毒素,分别叫“米酵菌酸”和“毒黄素”,这两种毒素才比较致命,一旦发生中毒,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12小时,最长可以达3天。

米酵菌酸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脑、肾等主要实质性脏器。因此,中毒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伤,如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等;重症病人多呈肝昏迷, 中枢神经麻痹,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而且,它还没有特效药,中毒病例的死亡率高达50%!最可怕的一点是,这种毒素非常耐热,就算做熟了吃,毒素还是没法完全去掉,依然会使人中毒。

为何“酸汤子”会发生椰毒假单胞菌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如果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就可能使食品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这种细菌的生长和产毒喜爱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由其导致的中毒多发于夏秋季节。

“酸汤子”是一种发酵玉米制品,是用玉米等谷物加水浸泡,然后发酵做成。但是在 *** 过程中,如果杀菌不彻底,就很容易被杂菌污染,椰毒假单胞菌就是一种。

哪些食物容易被污染?

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贮存不当变质,从而引发中毒。

容易被污染而导致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三类:谷类发酵制品(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薯类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变质木耳、银耳。

牢记这几点,远离米酵菌酸

不要 *** 、食用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不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购买食物时尽量选择小包装,不囤积食物;选择低温干燥、通风的环境储存食物,避免阳光直射;发霉食品及时处理掉,绝不可冲洗或去除霉变部分后继续食用。

这些食品有风险也应警惕

鸡西市酸汤子中毒事件,鸡西市酸汤子中毒事件-第1张图片-

没熟的豆角 食用加热不充分的豆角、扁豆会出现腹泻等中毒症状;豆角、扁豆含有植物红细胞凝集素,必须充分受热方能灭活。

醉虾、醉蟹 可造成寄生虫感染,引起癫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不提倡生食醉虾醉蟹。酒并不能有效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

红心的甘蔗 霉变甘蔗中含有的3-硝基丙酸属于神经毒素,如中毒严重,即使抢救过来,神经系统也会受到不可逆的损伤。

溏心蛋 溏心蛋的蛋黄未全熟,而鸡蛋中可能有沙门氏菌,食用后就会出现腹泻等症状;如果鸡蛋生产过程中没有被细菌污染,溏心蛋食用风险不大,但从安全角度讲,鸡蛋煮熟灭菌才最放心。

太亮的瓜子 为提高卖相,有的不法商贩用滑石粉对瓜子进行抛光;滑石粉具有慢性毒性,长期食用对肺功能影响大。

自酿葡萄酒 葡萄酒自酿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的副产物;尽量选择正规商场出售的葡萄酒,自酿葡萄酒应选择酿酒用葡萄,并控制好发酵温度。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健康中国、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报道

来源: 武汉晚报

黑龙江一家庭聚餐疑似食物中毒 7人死亡 曾食用冷冻一年的食品

记者从鸡西市委宣传部获悉,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其间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

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未查出氰化物(剧毒类)、有机磷类(农药类)、呋喃丹类(氨基甲酸酯类内吸性广谱杀虫剂)、安定类(催眠)、毒鼠强(鼠药类)等有毒物质,排除人为投毒可能。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截至目前,共有7名患者经救治无效死亡,2人仍在抢救中。

相关部门提示:受黄曲霉菌污染的粮食及食品不能食用。(总台央视记者 郭晓光 彭海龙)


(编辑 刘洋)


“酸汤子”中毒事件已致8人死亡!“真凶”公布

12日晚,总台央视记者获悉,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已升至8人。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此前,当地曾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

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

损害肝、肾、心、脑等器官

据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

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尚无特效解毒药物

中毒后病死率高达40%一100%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

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一100%。

新闻多看点

黑龙江卫健委提醒,秋冬季预防食物中毒应做到以下几点:

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

预防蘑菇食物中毒。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当尽快催吐并前往医院治疗;患者如能携带吃剩的蘑菇,可以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扁豆(豆角)食物中毒。要把扁豆煮熟焖透,破坏其毒素;购买时要挑选嫩扁豆,不买、不吃老扁豆。

预防诺如病毒传播。目前尚未有疫苗可以预防诺如病毒,预防诺如病毒的传播应注意保持食物和饮用水清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要及时清洗饮食用具;做到生熟分开;食品要完全煮熟,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正确储存食品,食前重新加热。

预防自酿葡萄酒中毒。如果处理不当,自酿葡萄酒的过程中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的副产物。应选择酿酒用葡萄,控制好发酵温度,温度越高、浸渍时间越长、果胶酶用量越大,甲醇产生就越多;不宜长时间存放,酿好后应尽快饮用。

来源:央视新闻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引发中毒造成7人死亡的事件。12日,记者获悉,此前在牡丹江市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的李女士于11日晚不幸去世。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数升至8人。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已造成8人抢救无效身亡。目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某还在抢救中。

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当地称之为酸汤子。

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总台央视记者 郭晓光 彭海龙)

这种毒素沸水杀不死,中毒后病死率超50%!疾控部门再提醒!

来源:江苏新闻

最近有消息称,河南永城市两名女子吃凉皮后1人中毒死亡,医生怀疑是米酵菌酸中毒引起。永城市人民 *** 官网发布了通告,公安机关正在对相关问题调查。

近年来,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2020年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鸡西县一个家庭聚餐中有9人食用了“酸汤子”,全部中毒死亡,其元凶也是米酵菌酸。酸汤子是东北流行的一种小吃,大多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样子很像粗面条。

2020年7月,广东揭阳,11人在一家肠粉店吃完粿条不久,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1人死亡。

2018年7月,浙江金华久泡黑木耳中毒事件中,3人米酵菌酸中毒,1人死亡。

米酵菌酸是什么?

中毒会有哪些症状?

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呢?

什么是米酵菌酸

“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薯类制品的 *** 发酵等过程中,如环境污染或储存不当,易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毒假单胞菌。也有叫椰酵假单胞菌)”污染而发生食物中毒。”

产毒菌种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细菌产生的毒素。

适宜环境

生长繁殖更佳温度在30~36℃之间,产毒更佳温度在26~28℃之间。

常见食物

常见于变质银耳、木耳,云贵地区的吊浆粑,东北地区的酵米面、臭米面、酸汤子等。

多发季节

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当,导致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地生长繁殖。

“夏天会吃一些凉拌生冷的食品,这些细菌只要污染食品,产生的毒素可能会引起消化道的症状,病人会表现为上腹部的不舒服,消化道症状,主要是食物中毒或者食物的不良反应。米酵菌酸是细菌产生的毒素中可能比较强烈的毒素,致病菌和致病的毒性、致死率上相对是比较高的,目前没有针对这个毒素的药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说。

专家提醒,米酵菌酸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可出现黄疸、皮下出血、血尿、休克等,病死率超过50%。

怀疑发生米酵菌酸中毒,应之一时间用筷子或手指 *** 咽喉部,将吃进去的食物呕出。

除了凉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肠粉、河粉、年糕、酸汤子等湿米粉及其发酵食品,久泡的木耳、银耳等,在高温潮湿的天气下都有可能受到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从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吃生冷食物一定要买正规渠道的,只要发现食物有任何的味道、形状或者颜色的改变,一定要把它丢弃掉。在 *** 的过程当中,不管外卖的或者自己家做的,保持食品操作的卫生非常重要。夏天会吃银耳或者木耳,要多次浸泡,不要吃变质的银耳木耳或者发酵类食品。”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提醒。

特别注意

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使用100℃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

食用它导致的中毒,目前没有特效的解毒药!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郑丽丽 章健

综合| 江苏疾控 南京疾控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引发中毒造成7人死亡的事件。12日,记者获悉,此前在牡丹江市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的李女士于11日晚不幸去世。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数升至8人。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以造成8人抢救无效身亡。目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某还在抢救中。

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当地称之为酸汤子。

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标签: 鸡西市 汤子 中毒 事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