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是:园参,平时泡水喝的的人参片就是用它切的。整体粗笨,生长年限五年左右。
上面这张图是林下参,生长周期20年以上,已经初步有了野山参灵秀的模样
大家好,我是零零七,人参,可能是大家听到过最多的一味中药了,影视剧里也经常演绎人参的神奇之处。很多人拿来养生保健。但再深究一下,你真的了解它吗。什么样的人参才是好参?怎样挑选适合自己的人参?
今天咱们就主要来谈谈人参的品质。
之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参才是好参?
人参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等级。
之一种:天然野山参,生长年限超长,30年保底。几十年的积累沉淀,药性更好。品质极高,产量极低,价格极高。
第二种:林下参,分人参籽播种和人参苗栽种,两种 *** 。目的都是模仿野山参的生长环境。籽播货是直接在山林里播种人参籽,以后任其自行生长,人为不再干预,这种 *** 出苗率低,成活率低,但成品品质也最接近天然野山参。苗栽货是先在苗床育苗一两年,然后再移栽至山林,这种 *** ,成活率高,从商品角度看质量低于籽播货。
这两种林下参品质好,产量低,价格高。
第三种:园参,先在苗床高密度育苗,然后分散移栽至参田,全程人工管理,生长周期一般在五年左右。品质一般,价格较低,产量极高。
总结一下:
野山参数量太少,价格极贵,适合作为珍贵礼品。
林下参,籽播货品质基本可以比肩野山参。苗栽货育苗期间会使用到农药,但随着年限拉长,残留量几乎可以忽略。这两种人参的品质,我感觉不要看出身,还是要注重生长年限,年限越长,药性越好,或者说积累的有效成分越多。适合作为高级礼品或者泡酒。基本不会拿来切片。
园参,虽然苗期也在苗床经过农药,化肥的加持,移栽大田以后,经过多年生长,大多农残在国家药典规定范围之内。药性比起林下参就要差一些了。但按照中国药典里规定的有效成分含量还是合格的。至于药性等不等同于有效成分,我不敢苟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这种参产量大,价格比起林下参便宜十几倍。市场最常见人参片就是这种了。泡茶,炖汤,泡酒,煮饭,价格便宜,随便吃,适合广大群众长期作为保健食用。这种参片在选择上就要有很多注意的地方了。1尽量选择直径较粗的参片,更好干片直径1.5cm以上。因为较细的参片可能生长年限不够,营养物质是需要时间积累的。2选择颜色自然,不惨白不暗黄。手抓有一定油润感,不扎手。颜色惨白或者暗黄有很多原因,或因保存不当的,或因多年陈货或因熏硫等。这种参片绝对不能拿来食用。不过还好,目前在我们这市场上还没有见过这种劣质参片。
下面几张图片是我存放不当,颜色发生了变化的真实例子。
整体已经发黄
左边的参片出现硬枝西洋参一样的红点
泡水后水的颜色属于正常
泡水后,参片舒展,恢复到鲜参时的粗度。
发生原因:给家人买的食用参片,有段时间我不在家,保存不当,结果就这样了。不过还好,只是颜色稍微有变。自己知道怎么回事,食用还是没问题。干人参片保存 *** :包装袋要封严,保鲜即可。
鲜人参要么泡酒要么冷藏,极容易发霉腐烂,要注意。
好了,先聊到这里,有不对的地方,还望各位多多指教。欢迎爱好中药的朋友一起讨论。
中药保存 ***
1、人参该怎样保存呢?人参除了作为滋补品之外,还常用于急救,如果在需要急救时发现人参发霉了,那可就真的要命了。那么今天就跟大家讲一下人参的保存 *** 。
如果是新鲜人参,一般保存期较短,需要密封冷藏。可用密封塑料袋密封,放入冰箱冷藏,温度更好保持在5摄氏度。
干燥人参保存期较长,保存时要注意避免潮湿,更好放在密封袋里隔绝空气,放在阴凉处即可,也可放在冰箱冷藏。
注意:新鲜人参不宜冷冻保存,在干燥到一定程度后,才可以冷冻保存。人参也不宜长期暴晒,对药效有一定影响。
2、当归的保存 ***
什么样的当归好呢?当归以油润、断面黄白色、香气浓、味甘者为佳,如果得到了好的当归该怎么保存呢?
当归含有大量的蔗糖和挥发油,容易发生虫蛀、霉变,需要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温度更好在28摄氏度之下。在保存之前,需要经过晾晒或烘干,使当归干燥,但是不能长期直晒,以免挥发油大量挥发。
注意:当归在保存时要定期进行检查,若干枯无油或断面出现绿褐色,表明已经变质,不能再药用。
3、阿胶的保存 ***
阿胶是由驴皮熬制的胶块,有补血,滋阴,润肺的功效,是滋补佳品,妇科良药,也是许多人家庭常备的保健品。
一般的阿胶为铝箔包装,在未拆封之前,放在干燥通风处或冷藏保存即可。若是拆封的阿胶,要以密封塑料袋密封,放在冰箱中冷藏。
阿胶一般不容易变质,但是如果受潮、受热则容易发霉。古时人们在天气湿热时,会将阿胶用草纸包好,放在底部铺满石灰的陶缸内,再将陶缸埋入谷糠中保存。
注意:阿胶在受潮后会出现软化,对药效影响不大,但如果发霉则不能再食用。
4、石斛的保存 ***
石斛又被称为“还魂草”、“不死草”,分为鲜品和干品。
石斛鲜品更好用密封袋密封,放在冰箱中冷藏,温度在5摄氏度左右,可以保存3个月以上。鲜品石斛如果不能及时吃掉,需要放到通风阴凉处晾干,以免变质。干石斛在干燥通风处可长时间存放,一般温度不宜超过20摄氏度。
注意:石斛不宜暴晒,以免破坏药效。
这5种药材不要放进冰箱,储藏方式大有讲究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朝 金小洣
广东人爱养生,家里常常备有贵重药材,只是很多人图省事,把药店或者药房带回来的中药直接放到冰箱冷藏,以为这样既可以避免中药材发霉虫蛀,又能延长药品使用期限。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陈慧贤告诉记者,其实大部分中药都不适合放到冰箱保存,如果储存不当,很容易影响其质量、疗效。
图/视觉中国
塑料袋包装中药更好不要放冰箱,冰箱中有食物、水果,容易有细菌交叉感染吸潮污染,破坏药效。中药吸潮之后容易变性、串味。怕中药材生虫,可以把贵重中药放在密闭玻璃器皿中,加入干燥剂常温存放。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日常用到的5种贵重中药如阿胶、人参、冬虫夏草、西洋参、当归的保存 *** 。
阿胶
已经拆封的阿胶更好将其放入袋子中,封好封口,再放进密封的玻璃罐或者生石灰罐中,有条件可以放入干燥剂。
人参
新鲜的人参可以密封起来,放入冰箱保存。干燥人参容易发霉长虫,先用白纸包好,再放入密封罐中保存。
西洋参
更好选择棕色密封罐子保存,可以抗氧化,西洋参不易变色。
冬虫夏虫
量少的冬虫夏草可以放入丹皮保存,量多的需要放入有干燥剂的密封罐子保存。
当归
晾干的当归适合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能让药材的药性流失没有这么快,使其保质期更长。
如何预防胃病,吃什么中药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胃
西医
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又称胃脘,上接食道,下通小肠。由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四部分组成。
功能是储存、消化、吸收。
中医
胃位于膈下,腹腔上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腔称为胃脘,分上、中、下三部。
功能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
胃病
胃是人体受纳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如果胃的受纳和消化食物的功能出现异常,都可以称为胃病。临床表现为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反酸,或者恶心、呕吐等。胃肠蠕动减退后会减缓食物向下消化道的传导,患者可出现腹胀、大便秘结等症状。
西医
胃病的概念比较广义,所包含的疾病也非常多,大体会包括胃炎,胃溃疡,胃黏膜脱垂以及胃癌等等。原因:是一种多病因疾病,诸如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以及吸烟,过度饮酒等都可引起胃病。
中医
中医无胃炎,胃溃疡,胃黏膜脱垂之名,属于胃痛、痞满范畴。胃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症状的病症。原因:外邪犯胃,饮食伤,情志不畅,素体脾虚。
预防胃病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养胃很重要。
非药物预防(养胃)
(1)吃饭要定时、定质、定量。多食养胃食物,如小米粥、白米粥,少量多餐。(2)吃饭要慢、烂、热。馒:细嚼慢咽。(3)避免长期吃辛辣 *** 性、油炸类的、过冷、过热的饮食。(4)饭前大量喝水和饮料(浓茶、咖啡)易致胃溃疡(5)饭前不负重、不受凉。(6)作息时间尽量规律,不熬夜,睡前不进食;保持心情开朗,少生气,不要有太多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抽烟。(7)讲究卫生,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西药预防胃病
西药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预防胃病药物。有预防复发的药物:用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泰胃美等缓解胃酸。用麦滋林-S,迪乐、得乐、胃泰宁等保护粘膜。
中药预防胃病
(1)人参健脾丸:组成: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炒)、远志。具有健脾运滞之功。适用于脾气虚弱、停食不化等症。
(2)保和丸:组成: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具有化滞和中之功。适用于食积停滞、大便泄泻、腹痛腹胀等症。
(3)香砂养胃丸:组成:木香、砂仁、陈皮、茯苓、制半夏、甘草、大枣和生姜。具有燥湿平胃之功。适用于气滞湿阻、不思饮食、脘腹胀痛的消化不良症。
(4)香砂枳术丸:组成:木香、枳实(麸炒)、砂仁、白术(麸炒)。具有健脾开胃、行气消痞之功。适用于脾虚食少、宿食不消、胸脘痞闷等症。
(5)木香顺气丸;组成:木香、砂仁、醋香附、槟榔、甘草、陈皮、厚朴、枳壳(炒)、苍术(炒)、青皮(炒)、生姜。具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之功。适用于脘腹胀痛、恶心、嗳气等症等。
(6)温胃舒颗粒:组成:党参、附子(制)、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制)、白术(炒)、山楂(炒)、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具有温胃止痛之功。用于慢性胃炎,胃脘凉痛,饮食生冷,受寒痛甚。
“买了陈皮之后怎么晒?”似乎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甚至连很多陈皮爱好者对此也是一问三不知,认为陈皮买回去只需要密封保存好,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即可。其实,陈皮是“陈久者良”的东西,其本质就有“越陈越香,越陈越有效果”的特性,因此也有了“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一说。
本年的疫情中,以陈皮入药的中药方子不胜枚举,随着人们对陈皮的认识越来越深,陈皮中的佼佼者“新会陈皮”也被广泛接受。新会陈皮为代表陈皮市场,已经从人们仅限于“知道”的过去,变成了“日常食用”的现在,陈皮文化深入民心。但随之而来的,还有陈皮价格体系混乱,以及冒充新会陈皮的假货横行等等。
在无法区分老陈皮真假的前提下,很多家庭更倾向于购买一些新皮以自陈自用。对一般家庭来说,家庭晒陈皮的量也就是最多几十斤生果,而剥皮翻晒的分量也大概只有几斤,体量上是比较少的,所以相比较而言,从生果到陈皮的 *** 过程也会相对简单一些。
但同时,由于对陈皮 *** 过程的一知半解,造成人们对自晒陈皮和陈化陈皮认识上的误区,而这些“误区”有影响到陈皮陈化关键的“三年”。在这里,笔者本期内容就专门探讨“自晒陈皮”来展开一下,日常家庭保存陈皮的误区,以及如何正确的自晒自存陈皮。
晒新柑皮
之一个误区:新鲜柑皮只需要晒一次,等其变干后密封起来就可以变成“陈皮”
很多行家都认为,新会柑开皮到之一次生晒的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之一次翻晒决定了之一阶段陈化期的品质好坏。而很多资深的陈皮藏家,都需要在柑果剥皮后的之一次翻晒中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保证陈化的事半功倍。
于是很多一知半解的人就非常看重之一次翻晒,甚至认为只需要在之一次翻晒中彻底晒干陈皮就可以。其实新剥的柑皮除了含有水分,还含糖分,特别是二红阶段以后的成熟柑皮,如果这时候我们只晒一次,哪怕是用“暴晒”的形式去完全晒干新皮的水分,充其量也只能是把柑皮内的部分水份晒干。
而剩下的少部分水份和大部分的糖分,仍然会留在果皮的“油室”里面。这时候我们用手去触摸之一次晒干的柑皮,即使感觉柑皮变得硬和干爽,但我们把它保存起来,过不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柑皮中的纤维又会重新吸收空气中的水份,慢慢返潮变软。
没有翻晒的新会陈皮,其皮色杂乱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长时间不拿新皮(三年以内的称之为”新皮“)出来翻晒,那么柑皮的发霉和蛀虫,也就是剩下时间的问题了。
老李经验所得,大红皮时期的柑皮含有的糖份最多,内囊橘白部分的纤维也多,非常容易受潮发霉。如果我们选择大红皮作为陈化皮,那么随着陈皮陈化堆放时间的变长,而我们又不去翻晒,那么陈皮里面的糖分和纤维降解发酵时就会产生“升温”,诱发糖醇分解的化学反应,造成的“烧皮碳化”,导致常见的“边缘黑皮"。所以当我们看见有些陈皮的边缘发黑,在排除染色造旧的情况下,就是没有充分翻晒导致烧皮的陈皮。
晒陈皮
正确的翻晒 *** :对于3年内的新皮,是必须要定期拿出来翻晒的。至于定期是多久时间,就需要按照阶段来区分。一般来说分为两个阶段。
之一阶段就是新的柑皮,新皮一般是11月开始采摘,翻晒也是秋风起的干燥时间,这时候更好每半个月翻晒一次,即11月的皮,在入冬前需要重复翻晒3次左右,每次晒一天。新皮翻晒的目的是晒干新皮的水分以及降解糖分。新皮翻晒循环晒3到4次,其内囊和表皮的水分就基本晒干。
而第二阶段的陈皮,就是1年以上3年之内的柑皮。3年的陈化期,是陈皮传统中以界定“陈皮”和“新皮”的分水岭,如果因为翻晒的时间不够,陈皮自身的湿度变得不稳定,就容易产生“蛀虫”,甚至整批“发霉”的现象。所以老李经常建议存皮的新手们,至少每隔一个月度到一个季度,定期要翻看一次陈皮;至少每个季度翻晒一次,并尽量把陈皮保持在“通风”和“干燥”的环境下陈化保存。
晒陈皮
第二个误区:把3年以内的柑皮“密封存储”,甚至放在“冰箱”保存
陈化,简单来说就是陈皮自身“缓慢氧化”的过程,这过程就不能缺少氧气。一言不合就把3年以内的陈皮“密封存放”,也是很多人的对于陈皮陈化的“误区”。陈皮的价值就贵在“陈”,陈化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而陈化的本质,其实就是柑皮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与空气、水分等产生的反应的过程。
如果我们把“陈皮”放置在完全密封的空间,那么当陈皮陈化消耗完密封空间的氧气时,就进入了“休眠”。如果我们长期没有打开密封容器换气的话,因为缺乏氧气,陈皮就无法进行氧化反应,长此以往,陈皮便错过了发酵陈化的时机。
简单来说,没有陈化的柑皮,就不能称之为“陈皮”。同样,当我们把陈皮放置在冰箱内,氧化的反应就更加缓慢,甚至完全停顿,这样的结果就是陈皮变成了“柑皮标本”。加上陈皮长期在低温缺氧的情况下,还会因为“冰冻效应”破坏掉原来的“油室”,导致陈皮挥发油被抽出,这样的柑皮即使解冻也无法再进行陈化了。
晒新柑皮
正确的防潮 *** :对于刚晒好的陈皮(无论是新皮还是旧皮),都必须要放置在通风进行降温,千万不能在陈皮发热的情况下封存,因为密闭空间发热的陈皮会快速受潮软化。我们需要把晒好的陈皮放置在干燥的地方,容器上更好选择用“透气性”能好的麻袋或者布袋,或者是蛇皮袋子来装。
如果是用塑料袋或者玻璃罐保存的,就必须留有“透风口”,也可以定期打开让其换气。因此只有定期换气,才能让陈皮在陈化保存的过程中进行“氧化”,从而达到“陈化”的目的。
晒新柑皮
第三个误区:趁着夏天的猛烈阳光“暴晒”陈皮
很多人认为,不如趁着夏天的太阳猛烈暴晒陈皮吧!其实,在烈日下晒皮,会容易导致陈皮的两个不良反应。
之一,就是常见的陈皮发黑,即“烧皮”。刚晒好的陈皮立马装起来,而因为陈皮自身热度很高,马上封存会让空气受热蒸发,在袋子内壁挂“水汽”甚至“水珠”,这些水份落到陈皮上被纤维吸收,在日后陈化中就会产生黑皮的“烧皮”现象。我们在晒了陈皮后,应该把晒干后发热的陈皮,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30分钟以上,等待其热气散去再封存。
第二,就是烈日暴晒陈皮,会让人产生陈皮晒干的“错觉”。当我们把陈皮放置在猛烈太阳下晒,如果是秋冬,我们需要晒一天时间,而在夏天高温太阳下,只需要半小时就感觉陈皮变干了!其实陈皮内部还保存着水分残留,如果这时候就封装起来,陈皮就更容易返潮变软。
正确的陈化 *** :翻晒陈皮应该尽量选择“湿度低”以及“空气干燥”的时间,例如是春夏交替或者秋冬交替的时间,选择太阳温和的时间晒陈皮,而晒的时间应该尽量长。在新会,本地人晒陈皮的日子都会选择“有大太阳”且“刮秋风”的日子,这样不但可以防止陈皮在暴晒下产生的烧皮等化学反应,还更有利于陈皮水分和糖分的消耗,更便于保存。
晒陈皮
正确保存陈皮“三部曲”
阶段一:1到3年的新皮,这个阶段的保存 *** 可以参照“误区一”的正确翻晒 *** ,这个新皮的翻晒阶段关键在于“防潮”,主要把防潮做好了,那么虫蛀发霉等自然也不会发生。
阶段二:4到10年的陈皮,这个阶段的陈皮已经基本过渡到陈化的成熟时期,陈皮内的水分和糖分基本被消耗掉,自身的条件也比较稳定。这是时候的存放以密封保存即可。如果是发现其发软,或者长时间的梅雨天气后,仍然要定期翻晒。而翻晒的时间半年到一年一次即可。这时间的皮已经步入稳定期,如非受潮或者发现虫蛀,则不需要多次翻晒,以防止翻晒过程中的陈皮损耗。
阶段三:10年以上的老陈皮,这个阶段已经是老陈皮,其陈皮内的水分和糖分已经消耗殆尽,陈皮本身也非常稳定,这时候只需要密封,注意干燥即可。当然,如果发现受潮或者蛀虫,也需要应适当晒太阳,但不要猛烈翻晒,以防止脆化的陈皮受到二次的伤害。对于老皮的保存,以密封保存为主,让其继续缓慢陈化即可。
总的来说,陈皮的陈化是一门以“时间”为基础的手艺,而陈皮品质的好坏,“三分看果品,七分靠陈化”。在此,笔者也希望有更多的陈皮爱好者把“陈化”的功夫做好,不是盲目地追求所谓“产区”或者“一二线”等概念,而忽略了陈皮的本质是“陈”,而非“皮”!
人参为什么要加工?直接贮藏不好吗?带你了解人参加工意义有哪些作者:《新会陈皮调研手记 》李嘉图,资深媒体人,新会陈皮收藏爱好以及研究。
PS:如对老李收藏的新会陈皮感兴趣,可私信或者留言交流。
这是一个人参加工工厂,人参为什么要加工,挖出来直接贮藏这样不是更好吗?这期文章带大家探访人参的加工流程和意义到底在哪里。
人参是伞形目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实人参种植两年左右就可以采收,但从皂苷含量分析,来看,1到2年人参含量非常低,所谓皂苷,又叫皂素,主要分布在陆地高等植物中,存在植物的茎、叶、根中的一种化合物,是一种有价值的生物活性,皂苷在药品中也广泛应用,人参,生育年限,也关系到皂苷含量,皂苷含量也关系到市场的价格。所以,一般种植5年以上是比较好的。
现在这一块在采收的人参,正是有5年的以上的生育年限,现代农用机器发展迅速,只需机器过去一遍,就能挖得干干净净,人参在采收之后,参根上水分很大,会粘附很多泥土和一些微生物,因为人参也有淀粉和糖成分,微生物会利用这些进行繁殖,导致参根霉烂变质,所以,为了保证质量,在简易的筛选之后,把人参放在通风透气的编织袋中,连夜拉到工厂,进行下一步加工。
在工厂里,经过一轮人工挑选,就立马进入了清洗的环节,人参的加工方式有很多种,分类也有很多,一些全须,无秀无疤痕品相好的,就做全须生晒参,或者全须红参的原料,稍微有点瑕疵的,或者有锈斑的,去须后,在单独精心处理,一些去掉的生须,也可以做成生晒须或者红参须,各有各的用处,以上这些加工方式,这只是我们看到几种基本的形式而已。
现在这批人参主要是用来做成人参粉,这是一种特别的加工方式,在研磨成粉之前,需要保留人参原有的品质,必须将人参做成活性参,也就是冻干参。把清洗过的人参放到气泡漂洗机中,再一次清洗,以达到原料干净卫生的效果,捞出来沥干水之后,放入切片机,进行切片,在这个车间里,散发这浓浓的人参香气,这里的工人说,长期闻到这些香气,让人心情愉悦,也能让人忘记疲劳,看来他们在这里工作一定很开心。
把切片好的参根摆盘,放入冻干机,按照流程,开冻干机制冷调到零下10到30度,使参根定型,再抽真空,参根在冰冻的状态下不断升华脱除,定型后,通过调节机器温度缓慢升高,温度在40度左右,大约30到40个小时之后,参根水分基本排除,这样的规范操作下,原有品质成分损失变化小,而且出来的参片饱满美观,-接下来就可以研磨成粉了。
工人们有条不紊把参片,慢慢推进研磨机,这就是所谓的低温破壁,这样研磨出来的参粉,才能得以保存更深层的品质。
人参适时加工,在生产上,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主要就是贮存保质,这样的加工方式,还能让人参产生更好的效果。也利于长途运输和在市场上的供应时长。
这就是人参加工的目的和意义,所以,人参为什么要加工,你看明白了吗?如果你了解了,就随便帮我点个赞,我们下期再见。
【参文化】鲜参上市季,你知道怎么选择吗?立秋以后,在东北长白山人参产地,又是采挖人参的季节了。新鲜人参含有更多的人参多糖和皂甙,有显著的养生功效,那么怎样挑选新鲜人参呢?
把握“三看”原则,新鲜好参带回家。
一看颜色
一般选择人参颜色较深的,因为不同年份的人参颜色会有所不同,通常来说,年份越长,人参颜色越深;年份越短则颜色越浅。
二看质地
看人参的参体质地,正常的鲜人参都是有圆柱形的参体,表面光滑,外皮细嫩,用手一抠就会流出白色的浆液,这就是人参的精华成分所在了。
如果人参挖出来的时间太长,外皮就会发皱,指甲抠下费力,感觉软趴趴的,这种人参的质量就变差了。
注意人参表面应有光泽,无明显的虫眼。一般而言,人参质地越好,其内部就越嫩,药用价值也就越高了。如果出现了霉斑或者其他异常现象,说明新鲜人参可能已经变质发霉了。
三看形状
新鲜人参应呈椭圆形或长形。参体肥大挺直、结实无裂纹,外表光洁、无虫蛀、无斑点。参身应洁白、粗壮、坚实。体短的人参,肉质不够细腻,有粘液或结块,有杂质。
新鲜人参的芦头是一棵人参的关键所在,所谓的营养年头都在上面了,看上面有几个芦碗,芦碗越多证明人参的年份越长,年份营养越丰富。
新鲜人参的参须要完整,优质的鲜参在挖掘的时候是要往下挖半米深左右的,将所有根须都完好的挖掘出来,如果出现断须或者明显缺少根茎的情况,恭喜你,你可能买到次品了。
购买鲜人参时要注意
1、完整
我们都喜欢完美的整体,不待见歪瓜裂枣。有损伤的人参不易保存,容易变质。
2、勿清洗
带泥土的鲜参,一定不要嫌连土带泥而去清洗。这是因为人参的表皮较薄,清洗过程中容易对表皮造成损伤,影响保存时间。而鲜人参是活体,保存过程以降低植物呼吸作用,减慢腐烂周期为目的,所以鲜参保存还是要连带土泥更好。
3、青苔包裹
一般购买鲜参时,都会配有新鲜青苔来做填充包裹物,看似很简单,其实青苔作为包裹物,可以使保存空间内形成一个水分调控系统,这样就为对水分敏感的鲜人参提供了无可取代的保存环境,只要保持青苔湿润即可。
4、冷藏保存
用青苔将人参包裹后,放入冰箱冷藏。温度控制在1-3℃。因为0℃水为冰水混合物,水结晶会对植物细胞造成损伤,4℃水分密度更大,所以温度的掌握很重要,现在一般会采用冷链配送的方式运输鲜人参。
“参”入膏方,你适合用什么参?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的养生意识也越来越强。膏方这一传统养生方式因其辨证施补、个体化调养的特色正逐渐走红。在药学咨询门诊及养生节义诊中,常会有患者询问,为什么他的膏方中是生晒参,别人的膏方中有西洋参、红参?这些参有什么区别?
参可以分为中国人参、高丽参和西洋参。中国人参又可分为播种和生长均无人为干预的野山人参、人工播种的林下山参、移种的移山参和人工种植的园参。人参的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味甘、微苦、性平。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补气之力大于西洋参。
高丽参分为朝鲜红参和朝鲜白参。其中,朝鲜红参表面呈红棕色,存放时间长的为深红棕色,有光泽。高丽参味甘、微苦,性温。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
西洋参主根呈圆形或纺锤形,表面为浅黄色或黄白色,色泽油光,味甘、微苦,性凉。其清热生津之力高于人参。
徐玲玲中医膏方 *** 技艺与质量控制团队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多年来致力于做好膏方传承技艺中贵细中药的鉴别。人参为“千草之灵,百药之长”,徐玲玲给团队成员讲授的之一课就是参,参其“形态如人,功参天地”故名人参,也有称“人身”。她从参的历史沿革、分类、真伪品的鉴别要点、显微鉴别等给团队成员详细讲授,通过大量翔实的样品图片实例及真伪品实物让团队成员再一次物化书本上的知识,深刻理解“人参芦长碗密蜜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的鉴定口诀。
把好膏方中贵细药材的质量关,为患者提供优质药材,徐玲玲带领团队同时致力于通过多种科普形式让患者知药懂药。成员每年会进社区开展“合理用药小讲堂”“药师在您身边”等科普活动。针对居民最多的“什么参适合我”的问题,徐玲玲和团队成员会分析每个来访者的情况,根据不同情况给出适合的建议。比如有位中年女性患者反映,听说人参能补气,所以平时经常含几片人参片,但每次吃完都觉得胃不舒服。在对这位患者进一步询问后发现,她平时容易口舌生疮,舌苔黄腻,经常便秘,属于有实热,不建议口含人参片来进行补气。此外,还有些患者会拿出家里的参来咨询是哪一类参,储存时间很久了是否还可以服用等,针对这类问题,团队成员也会一一解答。
参这类药材是怎么加入到膏方中的?简单来说,膏方的 *** 包括了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等几道工序。在膏方的 *** 过程中,人参等细贵药材并不是在一开始的药材浸泡流程中加入的,而是另外用小火熬成浓汁或者打粉,在膏方收膏时调入使用。一般野山参是细粉入膏,其他参是单独另煎后入膏。
在服用含参类的膏方时,不能同服萝卜,两者功效相反,易降低疗效;服用其他中药时也要避免与藜芦、五灵脂、皂荚等相反相畏的药材同用,以免降低药效。此外,因为茶叶中含有多量的鞣酸和茶多酚,鞣酸会破坏参中的有效成分,茶多酚会和人参有效成分结合,降低人参的滋补功效,因此在服用含参类的膏方时也不宜多喝浓茶。
文/徐熠
人参文化的习俗里几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之一个:开山(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六其中的一天)
东北的冬天,白雪覆盖整个山林,每年春节过后,勤劳的参农,会进到山里放鞭、烧纸,开展一些简单的仪式,这就是我们说的“开山”,意思就是告诉山神,我要准备开始新一年的进山劳作了,祈求今年风调雨顺等等,老实讲,无论放山人还是种参人真的是看天吃饭。
这种仪式的规模有大有小,小到一个人去放挂鞭心里念叨念叨也就行了,大到几十几百人的大型开山仪式。具体时间也并没有统一的限定,通常为正月初三至正月初六里的一天,现在一部分人选择正月十五那天,因为正月十五那天要去山里给离去的家人烧纸、送灯。顺便去自己的参地或者林地里放一挂鞭,嘴上叨咕叨咕,祈祷今年顺顺利利,天道酬勤,因为现在不像过去,记得我们小的时候,送灯一定是要晚上去,因为玻璃瓶或者罐头瓶里的蜡烛只够燃一会的时间,如果白天送过去,没等到夜晚蜡烛就燃尽了,如今都是电灯,电池可以连续点亮好几天,自然就可以白天送灯了。
第二个:开秤(白露前20天,二零二三年的白露为农历七月二十四)
开秤仪式我们也叫它开秤节,也就是野山参动土下山时举办的活动。时间选在白露前20天,放山人将所得山参带到集市,寄放一定处所,公举一人为经济掌秤,待放山者均到齐之日,则宰猪设席,抽烟打牌,然后开秤打包,由经济掌秤者定货物之优劣,评价之多寡,始可出卖,否则不准买卖。
开秤的全称应为野山参下山开秤,有上百年甚至近千年的历史。几十年前,因为野山参由供销社统购统销,开秤活动中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国家开始重视百草之王“人参”,各项鼓励、利好政策的实施,使得参区人民迎来了历史的“春天”。抚松率先恢复了开秤活动,冠名“长白山野山参下山开秤节”。开秤节活动,除了开秤仪式,还有群众参与的秧歌表演、文艺节目演出等等。仪式里将长白山各地出土下山的鲜品野山参集中起来,初选20~30 苗五形较好的,再进行评选,选出今年的野山参王。
第三个,开锅(白露时节)
开锅仪式开锅仪式是说园参收获时举办的活动。每年的农历白露时节,人参停止生长,参农们开始采收园参,这时的人参为水参,即鲜人参。
鲜人参大多数要加工成干人参,便于储存和使用,尤其是红参,对采收加工季节有很高的依赖性,是真正的过期不候,早了、晚了都会影响加工成品的质量。过去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也不行,就是用锅,蒸,而如今都是用现代化蒸汽炉配合超大食品药品级钢制气压蒸箱来加工,既满足了加工的效率,也满足的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每年加工红参时,称为“开锅”,加工完人参将锅存放起来时,称为“扣锅”。数百年来,每当开锅时节,棒槌营东家、大中小参户们,都要举办一些活动,主要是祭祀山神老把头,摆上丰厚的贡品,上香许愿还愿等等,再者组织文艺活动,如秧歌、二人转、说书等,庆祝人参丰收。在人参收获加工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干活的普通参农伙食也比平时好,馒头、猪肉粉条经常吃,最重要的是,这个时节工作量大,用人多,可以赚的一些额外的打工费,所以,勤劳的人,都盼着每年的开锅时节早日到来。
第四个:祭祀山神老把头(农历三月十六)
孙良,为明末清初山东莱阳人士,传说为救助病重的母亲,告别新婚的妻子王氏,只身来到吉林长白山采挖野山参。途中结识张禄,二人结拜为兄弟,一同挖参。后来张禄不知所踪,孙良为了寻找张禄,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睡觉,留下一首流传至今的诗写完这首诗不久,孙良死在了小河旁。
300多年前,孙良为救母跋山涉水采参,此为孝;为寻兄弟饥饿而亡,此为义;风雨无阻、筚路蓝缕,此为勇。因此,老把头孙良被尊奉为山神,成为长白山采参习俗的人物核心与精神象征。”通化人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孙卫东曾告诉记者,农历三月十六是采参祖师山神老把头孙良的生日,自古以来每到这天,放山人都会自发祭拜孙良,祈求长白山区风调雨顺,人参年年丰收,一年五谷丰登,仪式还现场恭读老把头祭文,朗诵了根据老把头绝命诗改编的《采参英雄的史诗》,还有威风锣鼓等民间艺术表演助兴,场面十分壮观。
老把头墓就在我的家乡,通化县境内的蝲蛄河畔。我相信孙良不是之一个把头,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人们自发祭拜孙良是被他的信仰和执着打动,当你为一件事情坚持到足够程度的时候,别人就开始为你而坚持。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练。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因为你再快,有比你快的,再慢也有比你慢的,只有以率直谦虚的态度,方可乐观进取向前迈进。就像“三体”里一句经典的对白“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人参是养气的“药中之王”,大补元气的“超级保健品”
人参是百草之王,是养气的“药中之王”。人参能大补元气,为治虚劳之一要药。人参于女性,真的是“超级保健品”,尤其是气虚的女性,可以选择人参来保健。
人参是养气的“药中之王”。自古我国就有一碗人参汤可以起死回生的说法。人参能大补元气,拯危救脱,为治虚劳之一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
中医认为,元气是人体内最根本、最重要的气,元气不足则机体虚弱,四肢无力,甚至虚脱休克,均可急用本品一味煎服,如独参汤(《景岳全书》)。古人常用大剂量人参(30~50克)治疗气虚休克的患者,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称其有“起死回生”之效。人参的医疗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被看作是药材中的珍品。
人参的好处和功效
功效
1、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气雄体润,升多于降;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
2、人参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脱液所致元气欲脱,神疲脉微;脾气不足之食少倦怠,呕吐泄泻;肺气虚弱之气短喘促,咳嗽无力;心气虚衰之失眠多梦,惊悸健忘,体虚多汗;津亏之口渴,消渴;血虚之萎黄,眩晕;肾虚阳萎,尿频,气虚外感。
作用
1、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能提高脑力与体力劳动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抗疲劳的作用。
2、促进大脑对能量物质的利用,可以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人参中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其中人参皂苷Rb1和Rg1,对学习和记忆功能均有良好影响。
人参的更佳吃法
1、研末及含片:将人参切成薄片或研磨成人参粉末以后,不仅方便储存和携带,也方便食用。吃的时候将含片放入口中,将人参汁液吞下,并将剩余的人参含片嚼碎吞咽,或将人参粉用温开水冲泡饮下即可。切片含服可以生津提神,多适用于想要强身健体的健康人群;
2、炖食:炖人参简单易学、方便操作。将人参切成片状或块状,然后加水放入锅中炖煮,将炖煮的人参汤喝掉。可以保证人参营养不流失,与直接吃含片相比,炖煮过后人参的营养更容易吸收,而且高温处理后可以杀菌、消毒;
3、泡酒:一般将人参洗干净后,置入高浓度白酒中,浸泡半个月以上,即可以饮用。人参酒的功效较多,每日服用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等作用。但酒精过敏者或肝病者不宜服用;
4、熬汤:可与营养丰富的食材放在一起熬汤,营养更加均衡。比如常见的有人参鸡汤、枸杞人参汤、排骨人参汤等,可以补充钙、矿物质、多种维生素、优质动物蛋白等。
人参吃法多种多样,但服用人参时建议适量。自身存在慢性疾病和炎症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如老年人可以选择熬汤滋补,儿童可以选择含片,中青年可以选择泡酒等。同时,也需要根据季节、时令、气候等情况进行选择。
(图文均来源于 ***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小编:胖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