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分类一览表,饮料分类一览表-万象-

饮料分类一览表,饮料分类一览表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32 0
18款网红饮料测评,更高含14块方糖

一到夏天
想喝饮料的心蠢蠢欲动

再也按捺不住

冰雪碧、冰可乐、

冰奶茶、冰咖啡

……


但是

我们的身体吃得消吗

饮料里到底含有多少糖分

喝下饮料后身体会有哪些变化


来看浙江大学附属之一医院
内分泌科和营养科专家

18款热门饮料的现场测评



无糖or有糖,

喝饮料对身体有啥影响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饮料,几乎都含糖,摄入人体后会使人的血糖升高。

这里选取销售最为火爆的——可口可乐、零度可乐、元气森林白桃苏打气泡水、阿萨姆奶茶4种饮料进行测评。在浙大一院内分泌科,4位平时血糖完全正常的青年医生,作为志愿者参与了试验。


01

没喝饮料前检测血糖



02

3分钟喝掉200ml饮料



03

半小时后再次检测血糖

饮料分类一览表,饮料分类一览表-第1张图片-



前后血糖值对比

↓↓


试验数据显示:

含糖量越高的饮料

对血糖升高影响越显著

浙大一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沈建国介绍,糖进入人体后,一部分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分解,供应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另一部分也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以备急用。但人体合成糖原是有上限的,再多的糖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到体内,久而久之引起肥胖。

他特别强调,糖尿病患者尽量不摄入含糖饮料!高糖饮料可以出现短时性血糖增高,加重胰腺胰岛负担。普通人长期摄入含糖饮料同样危害巨大——不仅影响食欲,还会影响各种营养物质的正常摄取,对肾脏、肠胃、皮肤、骨骼、牙齿等均会造成严重伤害,容易造成肾结石、肠胃功能失调、骨质疏松、牙髓疾病等。


这些饮料,

含糖量更高的竟是TA



噔~噔~蹬~蹬~

含糖量测试结果来啦

↓↓↓


万万没想到

含糖量更高的前三甲

竟然是它们!



小编也很意外,排名之一的柠檬茶不单单是“茶”,更是“糖水”,一瓶含有近15块糖!


最最值得关注的是乳酸菌饮料,它是含糖量“爆表”的隐形冠军。因为平均每100毫升的乳酸菌饮料含糖量就已经超过15g,目前市面上的乳酸菌饮料,一般是350~380毫升,含糖量已经接近13块糖,如果是每瓶乳酸菌饮料达到500毫升,相当于喝完一瓶摄入至少17~18块方糖


看到这里许多小伙伴又有问题了

平时不怎么喝饮料

但是每天来一杯“半糖”奶茶

是不是就会好一点呢?


事实上早在去年

就有深圳专业检测机构

10大网红奶茶进行了鉴定



此次测评的珍珠奶茶价格从12元/杯到25元/杯不等,包含了喜茶、奈雪の茶、台盖、YO!Tea有茶、COCO都可、一点点、KOI、维星、大卡司、米芝莲十个品牌。


奈雪、喜茶、一点点……

这些常见奶茶

测评结果马上揭晓


1

*** :

平时喝了奶茶

晚上清醒到能蹦迪?

难道睡不着也要怪奶茶?

没错!还真的要怪它


本次抽检中

10款珍珠奶茶均检出 ***

平均含量为258mg/kg


也许你对这个含量没什么概念

如果拿出红牛和美式咖啡来对比

↓↓

1杯美式咖啡(中杯)的 *** 含量:约为108mg;1罐红牛饮料的 *** 含量:约为50mg;


其中米芝莲-经典 *** 奶茶(黑糖波霸) *** 含量更高,为522mg/kg(换算成365mg/杯),1杯该奶茶的 *** 含量相当于7罐红牛(或3.5杯中杯美式咖啡)的 *** 总量。


喝完奶茶像“打了鸡血”

不是没有原因的


啧啧啧~这下奶茶控

又多了一个喝奶茶的理由——

提神!!

而害怕失眠的朋友

还是少喝啦~


2

含糖量:

本次测评的10款珍珠奶茶中

5款属于高糖饮料

其中一点点波霸奶茶

总糖含量更高(9.30g/100g)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数据,按每款茶的总体积算出它们各自的总糖值,10款珍珠奶茶每杯总糖值范围为:26.6g~60.9g。


假设以每块方糖重4.5g计算,一点点波霸奶茶每杯总糖量约为13.2块方糖量。维星铁观音珍珠奶茶单位总糖含量更低,每杯总糖量约为5.9块方糖量。



有人可能要说

那奶茶含糖这么高

我点“半糖”总行了吧

喝完一整杯奶茶

糖分真的只有一半吗?

测评结果让人很意外

↓↓

半糖是不是全糖的50%

答案:半糖≠全糖x50%

为了进一步了解珍珠奶茶的糖分情况,本次测评了三款奶茶全糖和半糖的总糖值,结果发现:全糖(100%)与半糖(50%糖)不成比例


三家可以选择“半糖”的奶茶店中,半糖奶茶均未如名称一般含糖量减半,而是全糖奶茶的七成至八成含糖量。



总结一下本次测评

一张图给看清楚啦~


奶茶含糖高

也含有 ***

怎么看都是不健康的

但是...网友们表示:

虽然道理一直都懂

但是奶茶是戒不掉的快乐啊!

@233:没糖只是为了安慰自己好吗非要说出来!


@牛奶甜饭:还好吧,都是你情我愿的互相欺骗。就像你们说自己瘦,其实裤腰那里都藏着肉肉。


@原图鸭:你以为我不知道么,但是就是忍不住去喝啊~


温馨提醒:《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更好限制在25克以内。医生介绍,每天我们不吃零食、认真吃三餐,从主食和谷物中就已经可以获取将近50g的糖了。如果再稍微喝一点点饮料,摄入的糖分肯定会超标。


看到这里

拿着饮料的你

还敢继续喝吗?

来源:上海最资讯 微信号shn310

学会看配料表,让饮料中的糖无所遁形

糖是人体的能量来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但过量摄入糖也会造成很大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当前,健康饮食成为潮流,消费者在选择饮料等产品方面,也希望能够更加健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看配料表,了解产品成分。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产品。

对于饮料消费,业内专家认为,无论是含糖饮料还是标称“无糖”的产品,都不能多喝,从健康角度,喝凉白开、矿泉水等不加糖的纯水是更佳选择。

糖摄入过量有害身体健康

糖作为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调节情绪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不管是天然的糖类,还是添加的糖类,被人体摄取后,都需要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才能够被人体利用。

资料显示,糖类分为单糖、双糖、寡糖、多糖等。日常生活中,具有明显甜味的碳水化合物多为单糖和双糖,如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因此,碳水化合物常被理解为广义的“糖”。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曾向新京报记者表示,通常来说碳水化合物含量约等于含糖量。适量摄入糖有助于身体健康,但如果糖分摄入过多,人体心脏负荷会过重,甚至引发甜食综合征,造成人体免疫能力下降,代谢功能紊乱。

以含糖饮料为例,浙大一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沈建国曾介绍,普通人长期摄入含糖饮料不仅影响食欲,还会影响各种营养物质的正常摄取,对肾脏、肠胃、皮肤、骨骼、牙齿等均会造成严重伤害,导致肾结石、肠胃功能失调、骨质疏松、牙髓疾病等。

为预防肥胖、龋齿等健康问题,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糖摄入 *** 的建议,将儿童和成年人的游离糖(指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相当于每天最多摄入50克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也提出,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更好限制在25克以内。

2019年7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年)》,强调了糖尿病在我国的多发性,并提倡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研究完善盐、油、糖包装标准。该计划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科学减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

看配料表可帮助选择合适产品

在健康饮食成为趋势的背景下,许多人既偏爱喝饮料,舍不得那口甜甜的感觉,又希望能喝到相对更健康的产品。这就需要会看饮料包装上的营养标签和配料表。

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均需在配料中进行标注。配料表必须如实地标注生产这种食品所用到的每一种原料,包含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配料表的顺序应当根据配料加入量从多到少排列,也就是越靠前,含量越高。

然而对消费者而言,配料表中的“玄机”却常被人忽视。大部分消费者仍然只看产品是否在保质期内,而忘记了看配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根据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发布的《中国消费者食品标签认知及使用状况调研报告》显示,近半数消费者因“看不懂”,购物时几乎不看营养标签和配料表。

与此同时,却有超七成消费者重点关注含量很少的食品添加剂,八成以上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关注“无添加”“零添加”“不使用”等表述,超六成消费者认为有这样标识的产品比同类产品更好。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表示,目前全世界食品添加剂种类已超过1万,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环保局登记许可的食品添加剂也达到上万种。相比之下,我国现有食品添加剂仅2000多种,且每年获准使用的新添加剂种类仅十余种左右,审批速度较慢,很大原因是考虑到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

“无糖”产品不一定没有糖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宣称“0添加糖”的饮料,但实际上,标注了“无糖”并非真的不含糖。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每100ml饮料中含糖≤0.5g,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饮料。

很多时候,消费者通过配料表虽然无法发现“糖”的存在,但却可以看到蜂蜜、浓缩果汁等成分。食品工程博士、科普工作者云无心在科普文章中表示,苹果、梨、西瓜、葡萄等,浓缩汁其实都是70%左右的糖浆。不少产品中虽然不含蔗糖,却用了果糖、果葡糖浆等替代,依然含有糖。

4月13日,新京报记者在天猫平台发现一款茶饮料,无论是宣传图片还是商品展示的名称上,均标有“0糖”的字样,但从产品配料表来看,虽然没有蔗糖,但却有含糖的柠檬浓缩汁以及甜味剂三氯蔗糖。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表示,生活中常见的蜂蜜、果汁、浓缩果汁的主要成分是单双糖,产品中添加了这些成分跟加糖其实是一样的。此外,枫树糖浆、玉米糖浆、麦芽糖浆、果葡糖浆(又叫高果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转化糖浆、葡萄糖浆的主要成分也是单双糖,看到配料表中有这些成分,说明产品中也是有糖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配料表中,有些成分虽然名称含“糖”,但其本身并不算糖,也不会产生与糖一样的风险。

云无心表示,这类成分一种是“低聚XX糖”“聚XX糖”,比如厂家的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聚葡萄糖等等。他们共同的特征是都不能被人体的消化液消化吸收,而只能被肠道菌群利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益生元”。它们不仅没有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反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有利于总体健康。另一类是“XX糖醇”,比如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等等。它们被吸收之后也不升高血糖,所以也基本上不产生糖对健康的不利作用。

实际上,无论是含糖饮料,还是标称“无糖”的产品,过量摄入对身体都没有好处。阮光锋认为,白开水 *** 简单,经济实惠,饮用方便,符合人体需要的用水。“如果你能每天都喝凉白开等纯水,并且喝足量,这当然更好的。”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李世辉

来源:新京报

饮料 好几种饮料

路上觉着嗓子冒火,喉咙干痛,到便利店里买了瓶水,拧开盖子一口气灌了下去,真是爽啊!东方树叶,真是饮料界的一股清流,以后就喝它了!

说起饮料,我把它们按开瓶方式归类了一下。

一是以脉动为代表的拧盖式饮料,好处是不必一次喝完,便于携带,缺点是盖子比较紧,有些女士拧不开。

二是以北冰洋汽水为代表的金属压盖饮料,需要酒起子才能开瓶,由于不能重新封口,只能一次喝完,总之就是各种不方便。由于它是小时候的味道,喝得纯粹是一种情怀。

再就是以健力宝为代表的易拉罐饮料。以前的易拉罐拉环都是往外拉的,如今都是往里压的,太不卫生了!简直是逆天的设计。

还有,就是以沪上阿姨和蜜雪冰城为代表的现场勾兑的吸管式饮料,这完全就是小 *** 丝喝的。

最后,翩弄一下前几天刚认识的一个字儿,踔,想必医疗界的人都认识。踔厉奋进,我当时对发明这个词的人简直佩服得不行,太有才了!原来是早有出处啊。





超市里8种“低调”饮料,在货架上不起眼,却是难得的好喝饮料

在夏日愈发强劲的热浪中,骄阳似火热的人喘不上气,此时各类冰爽的冷饮可是出门在外的“续命”神器,一口下去,从舌尖冰爽到五脏六腑,让人瞬间暑气尽消。每年夏天,各类饮料争相上市,品牌众多,除了可乐、雪碧、绿茶、冰红茶等经久不衰的老牌子饮料外,市场上还有一些“小众平价”的饮料,总放在货架不起眼的地方常被人忽视,但多年来一直有不少忠实的拥趸者,以下这8种“低调”的饮料都是属于这个类型的。

1、红苹果

惠尔康的红苹果想必是不少朋友童年时的回忆,最初一块钱一盒,后来涨到1.5元,现在2元1盒,大大的卡通红苹果图案,看着回忆感满满,酸甜爽口、清香怡人,带着苹果的清香味,冰镇过后好喝又解暑。

2、马蹄爽

马蹄爽顾名思义,是用马蹄制成的饮料,喝下去有淡淡的糖水味,口感清甜,里面还有丰富的马蹄果肉,吃起来爽脆可口,一般在喝之前要摇一摇,这样喝的同时也能吃到脆甜的马蹄碎,味道非常微妙,在众多饮料中独树一帆,价格5元一瓶。

3、李子园

李子园是一款牛奶风味的饮料,有草莓味、哈密瓜味、朱古力味等众多口味,个人认为原味的口感更好,甜甜的奶香味一点也不腻口,虽然不是纯牛奶,但喝起来爽口、润嗓子,包装比较“复古”满满的回忆感,一瓶4元足足有450毫升,量大又实惠。

4、天地壹号

天地壹号主打苹果醋饮料,在南方地区,朋友聚会或婚庆酒席,都少不了喝上一瓶天地壹号,主要成分为是苹果醋、蜂蜜和水,低热量低脂肪,酸甜可口还带有苹果味,比碳酸饮料要健康得多,餐前饭后来一瓶开胃助消化。

5、椰树牌椰汁

椰树牌椰汁是椰汁产品中的老牌子了,但始终是饮料界的“小众品牌”,不过数年如一日的经典口味,让人欲罢不能,浓郁的椰子味,好喝又不会腻口,不添加香精、色素的,味道比较清甜,因为含有椰汁,营养价值自然也比较高,特别适合老人小孩饮用,花花绿绿的瓶身设计,更像一个贴满小广告的电线杆子,十分吸睛,虽放在货架不起眼的地方,但在众多饮料中,总能一眼就能看到它。

6、东方树叶

东方树叶是农夫山泉旗下推出的一款茶类饮料,独特的包装设计看上去就高大上,但网上对它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东方树叶喝起来清新可口,茶香味浓,不过也有人认为它口感不好,难喝得要命,其实东方树叶偏向于原汁原味的茶水,没有糖精等添加剂,喝起来比较清爽解渴,而微微的苦涩才是茶叶本身的味道,夏天喝正合适。

7、维他柠檬茶

在广东人的心中,维他柠檬茶犹如移动空调般的存在,经典的港式柠檬茶用的是柠檬和茶叶 *** 而成,口味清新、激爽怡神,是香港的老品牌了。维他柠檬茶正因为用的是真材实料,喝起来会有些涩涩的口感,但喝完又会有些许的回甘滋味,尤其是在炎炎夏日,冷藏后喝上一口回味无穷,解渴消暑,难怪大家都说大夏天广东人的命都是靠维他柠檬茶给续上的!

8、元气森林

元气森里是一款气泡水,主打健康低糖低脂肪,本以为这样配置的饮料,在口感上会寡淡如水,但恰恰相反,元气森林的这款气泡水清新爽快,入口酸甜适宜,气泡充足口味也多,喝完口腔都变得清新舒适了,再加上可爱的包装,简直让人爱不释手。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这里的饮料竟然有分级!你常喝的都是“不健康”的C和D?爱喝的人速查

天气越来越热,各种饮料自然就成了大家的解暑神器。

近日,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在新加坡销售的饮料上面多了一个等级标签,分为A、B、C、D四个等级。

比如,旺仔牛奶就是C级。

星巴克卡布奇诺也是C级。

康师傅冰糖雪梨、冰糖红西柚都是D级。

康师傅冰红茶根据不同口味,分A级、C级和D级。

北冰洋汽水是D级。

这些等级有什么含义呢?

网友在贴子里称,这是按营养成分和健康程度划分的,“D级都是不健康的,C级也要少喝”。

记者发现,新加坡饮料标签分级新规于2022年12月30日起实施。据悉,糖尿病在新加坡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新加坡糖尿病居民人数预计将达到100万。为进一步遏制糖尿病的发展,新加坡 *** 要求在新加坡零售的含较高糖分和反式脂肪的预包装饮料,必须贴上 Nutri-Grade 标签,并禁止发布与“D”级 Nutri-Grade 饮料相关的广告。

根据规定,每100毫升的饮料中有超过5克糖分和1.2克饱和脂肪的饮料属于C级,10克以上糖分和2.8克以上饱和脂肪则是D级。这两个级别的饮料必须在包装上印上标签,而较为健康的A级和B级饮料则无须印上。

注:糖含量和反式脂肪含量必须同时满足一个等级标准,才能标注相应等级。如不满足,则取更低值

可以看出,等级评判是由含糖量和饱和脂肪含量两个成分来界定,含量越高,则等级越高。

这里再放几个大家日常会见到的饮料↓↓↓

麒麟午后红茶:C级

宝矿力:C级

农夫山泉茶π:C级

王老吉:C级

椰树牌椰汁:C级

纯甄酸奶:D级

养乐多:D级

维他柠檬茶:D级

看到常喝的饮料基本都是C级和D级,网友直呼:A怕不是只有白开水了吧!

很多网友觉得这个标签很有效,能帮助大家提高健康意识,呼吁国内也搞一搞。

也有网友觉得,这样的标签起不到什么作用,它健不健康,我能不知道吗?

还有网友科普,即使没有这个等级,学会看配料表也一样:

直接看营养成分表就行了,在中国你永远可以相信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饮料甜味剂一般就是蔗糖、果葡糖浆、安赛蜜。然后看营养成分表里的含糖量就行了。

可以看配料成分,靠最前面的成分最多,比如之一是水第二是白砂糖就绝对是糖分超标的。

还有网友好奇,什么饮料才能是A级和B级呢?

有网友晒出了更详细的产品表格。

一些网友查询了一下这个评级,竟然发现纯牛奶类都标注了C等级。这也不太健康吗?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评级标准是根据含糖量和脂肪量来划分的,没有蛋白质等其他营养成分。全脂牛奶含有乳糖和脂肪含量,因此等级到了C是正常现象,并不代表牛奶本身不健康。

此外,有新加坡网友表示,大家都关心的“肥宅快乐水”可口可乐,竟然没有任何标注!你觉得它应该是哪一级?

你平时会在意饮料中的糖分含量吗?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北京青年报

赏味初夏饮料|搜罗了各地特色饮料,总有一款你没喝过

立夏已经过了,盛夏还会远吗?各种神奇的快乐水都可以开始准备起来了 。


因为夏天大汗淋漓想喝水的时候,总是冰镇的、有味道的水更有吸引力,对吗?!


受区域和环境的限制,我们可能不知道,其实在全国各地,基本都有自己地区性的特色饮料,也有很多畅销到了其他地区。


这些地区的特色饮料在味道和包装上都是非常独特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7款。



— 01 —


炎炎夏日,没有人字拖,也要酸角汁


天气热了,吃酸角。

不消化了,吃酸角。

酒喝多了,吃酸角。



酸角,又称酸豆、罗望子、木罕,被称为“东方神树”,十年生长,十年开花,十年结果。根据《本草纲目》记载,酸角具有止渴消热、消食、养肝明目等功效。酸角果肉富含18种氨基酸,维生素B1、B2、C和矿质营养元素,以及含量较高的蛋白质、可溶性总糖等,特别是钙含量尤为丰富。酸角果肉还含有丰富的还原糖、有机酸、果酸等物质,有助于改善肤质。



酸角汁是一种传统饮品,和酸梅汤一样,也是大众喜欢的酸味饮品。特别是在云南地区,得益于常年湿热多雨的自然气候,云南成了酸角之乡。酸角汁也是当地人的日常必备。


酸角汁,主要成分就是酸角抽提物,是从成熟、优质的酸角果肉中抽提出来的,营养物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保留。同时在味道方面,酸角汁也基本还原了酸角的味道,酸甜可口,喝它就像在喝液体版的糖酸角。



最难得的是,酸角汁的口感非常的自然,几乎喝不出来什么添加剂的味道。


夏天,来一瓶冰镇的酸角汁,还有什么比这更畅快淋漓的吗?


— 02 —


四川豆奶,非官方指定解辣饮料


在四川的火锅店里,有一款非官方指定饮料——唯怡豆奶。


只要你打开菜单,锁定酒水饮料那一栏,就会发现醒目的C位永远是它。



不明就里的外地人因此在知乎上真诚发问——「为什么四川人喝唯怡?」


看到这种问题,四川土著只会觉得发问者是一个瓜娃子,随即轻蔑地敲下一个漂亮的反问——那我能问你为什么吃饭吗?


这就像一个无需质疑的传统,如果火锅店里不卖唯怡豆奶,会给人一种「老板是广东人」的错觉。


「来瓶唯怡」,就是川渝好吃嘴的口头禅。


轻轻摇晃玻璃瓶身,把盖儿撬开的瞬间,一股浓郁的坚果香气随之扑鼻而来。入口,又像是花生牛轧糖在舌尖融化的感觉,奶香中带点甜味,很醇厚,很顺滑,特别解辣。


有人说,咽下去的瞬间,感觉它比珍珠奶茶更带劲,仿佛置身于一片祥云之中,那种超脱的feel会让你心中杂念尽销。



唯怡豆奶,可温可冰。


更有甚者说,夏天来上一瓶,解渴消暑,你会有一种人生圆满之感,仿佛那已经不是一瓶平凡的豆奶,而是可涤荡灵魂的约旦河圣水。


不得不说,我国南部地区的饮料霸王,非唯怡莫属。对于四川人来说,唯怡就是local版的肥宅快乐水,好喝不贵,坚果奶营养丰富。


吃火锅的时候,吹一瓶冰镇唯怡,比吹一瓶勇闯天涯更爽劲。无论你承不承认,它都是在四川范围内能买到的,最解辣的饮料。


— 03 —

在广东,人手一杯的不是奶茶,是凉茶!


网上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广东人的命,都是凉茶给的。”


广东人痴迷凉茶到哪种程度呢?听广东土著朋友说,小时候遇到什么“头疼脑热”的事情,家里老一辈老一辈的之一反应既不是去看医生,也不是吃药,而是立刻翻箱倒柜,找出尘封已久的各种中药材,煲一壶堪称“能治百病”的凉茶……足见老广对凉茶的“狂热”程度。


没错,如果说东北人的血液里流淌的是酒,那广东人血液里一定都是凉茶。毕竟对于广东人来说,凉茶是日常必备饮品,是吃完垃圾食品后的急救神器,更是他们的续命水。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凉茶虽然没有老人家说的那么“神”,但也不能否认它有着一定的治疗或调理作用。并且,凉茶都是针对广东特殊的气候以及老广的饮食习惯。大家都知道,广东地处五岭以南,阴雨郁积,潮湿异常,人体内湿气郁结,易患湿疹、风湿等。这样的天气容易生病,凉茶是根据一定的中医药原理调制出来的,大部分凉茶的效果也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广东人觉得喝凉茶对身体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要说凉茶有多好喝,未必。


虽说市面上的凉茶都已经是经过改良的大众比较能接受的口味了,但是依旧难掩一股很浓烈的药材味。喝起来,口感像极了冲开的板蓝根混入了红糖水。


有一说一,夏天就快到了,暑气逼人。喝凉茶,是解暑的好办法。


— 04 —


世界这么大,岂能没有橄榄汁


没有人没喝过果汁,但一定有人没喝过橄榄汁。


这是福建地区的一种特色饮品,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用来榨汁的橄榄是一种特殊的品种,北方称其为“青果”,南国名之为“橄榄”。不同于用来榨油的橄榄,它是一种可以直接吃的水果。


橄榄性甘、酸、涩、平、入肺、胃两经,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健胃消食、除烦醒酒之功效。



橄榄果实个小,但又硬又有核。所以榨汁前需要手工切片、去核,再倒入搅拌机将其打至发热,最少需要花费半小时以上的时间,可谓是十分繁琐耗时了。


成品入口甘甜爽口,风味独特。既保留了橄榄的原有风味,又无杂质的牵绊 回味无限。


橄榄汁在中国的饮品中大行其道,大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苦涩与甘醇平衡的感觉,是独一无二的,入口像是在炎热的夏日里吃到了冰镇青芒,让人欲罢不能。有人说,喝橄榄汁的体验,像是恋爱季节里的那些小男生,给人提包却拿反,送花却过敏,一次次被虐得五味杂陈,却会为千百度后的回眸一瞬窃喜得不睡觉。


盛夏的午后,来一瓶清爽的橄榄汁,定是令人心旷神怡的。


— 05 —


沙棘汁,相见恨晚的低卡清凉饮料


夏天,怎么可能不喝小甜水?


炎热已经够痛苦的,喝口冰饮料,还要担心长胖?


想要一个两全的选择?没问题,沙棘汁满足你清凉解暑又不长胖的双重需求。



这是一款,马云爸爸喝了都赞不绝口的特别果汁。


《本草纲目》将沙棘列为补气药材,具有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血栓形成、抗肝损伤、抗心肌缺血、抗胃溃疡、抗炎等药理作用。 沙棘酸、涩、温,归肺、脾、胃、肝经。《中医大辞典》记载沙棘具有活血化淤、补脾养胃、生津止咳、清热止泻等功效。



沙棘汁是由沙棘,俗名醋柳、酸溜溜榨汁所得。起源于地质运动的冰期和间冰期,经过亿万年严酷的自然选择,沙棘以其超凡的生命力傲立于世,被誉为植物中的“生命之王”、“21世纪人类健康的保护神”。


都说世界沙棘在中国,中国沙棘在山西。


沙棘之所以能成为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跟它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分不开。沙棘喜阳,粗状的枝干抗风沙,也极耐旱、湿。黄土高坡的沙土状况对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非常高,一般植物都难以生存,沙棘却可以很好地生长。



成品的山西沙棘汁口感酸甜合口适合大多数人的口感,也保留了沙棘果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黄酮、多酚、有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400多种活性营养物质。沙棘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每100克鲜果有80到1500毫克,是猕猴桃的5到8倍,山楂的70倍,西红柿的80倍,葡萄的200倍。胡萝卜素含量相当高。


可以说,每天一瓶沙棘汁,远离三高。


— 06 —


崂山白花蛇草水,坐饮天地之精华


零分糖的崂山白花蛇草水,遇上十分热的夏日盛景,正当时。



被誉为“五毒之首”的白花蛇草水,有人说这是草席泡过三天后的味道,也有人夸这是天地之精华。


喝不惯?只怪自己喝得不够快!


白花蛇舌草,被誉为“天地间之灵物”,是生长于明山秀水之间,以清山为伴,以明月清风雨露为侣,得天地之造化,能造福于人类的“仙草”。


《本草纲目》中记载:白花蛇舌草,又名蛇舌草、散草、甲猛草,为名贵中草药,主要生长于我国广西、云南等地,性甘淡凉,归肝、胃、肠经,消热解毒、助消化。



产地崂山,也是不简单,以道闻名。有“海山名山之一”的美誉,其上有林、泉、瀑布,风舒云悠,怡然自得。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海洋气候的双重影响,使得崂山四季分明、雨雾充沛。崂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受着道家仙风浸润,崂山水,蕴道气,自古有“仙饮”之称。



白花舌蛇草,就是能造福于人类的“仙草”配以崂山(世界三大矿泉水源地)山泉水造就的天地精华。该水即保留了崂山泉水中的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又完美融合了白花蛇舌草本身的功能。


口感奇特,一百个人喝,就会有一百种形容。也有不少人表示,该饮料的口感非常上头,虽然喝得时候灵魂会为之颤抖,但是过后会马上忘记前一秒的伤害,让人接连得去喝。



这就是崂山白花舌蛇草水的神器功力所在了。


没有喝过的朋友,也大可不必因为它的江湖名声而怯步。毕竟,不亲自喝下,怎么有资格谈论人生呢?


— 07 —


你以为哈尔滨人均酒神,其实一半都在喝大白梨


你要是问大白梨在哈尔滨的地位。


这么说吧,如果倒退回个十来年,大白梨那就是身份的象征,那些个出入“三厅一社”,夹杂着汗臭味,灌一口“大白梨”的一看就是混社会的。



对于东北地区的70,80后里说,,在烧烤店中烟熏火燎的缭绕雾气中,大绿棒子里装的不只是大口酣畅的雪花、青岛,还有带着童年回忆滤镜的大白梨。喝得不止是一瓶汽水那么简单,更是一种情怀。


大白梨汽水,其实很多城市的汽水厂都生产过,但是哈尔滨的大白梨绝对是最有名气的。


装在碧绿的啤酒瓶里,别有一番风味。撬开瓶盖的一瞬间,梨的香气快速窜入鼻中,直击大脑,清爽香甜。



微妙的是那股“似梨又非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受,闻起来梨香味十足,但是入口竟与想象的口感大相径庭,清甜的口感中夹杂着一丝丝汽水的辣味,又像是小时候小卖部5毛钱的糖水冰棍在舌尖融化的感觉,全是小时候的味道。


零糖零卡的配方也是十分符合现在健康低卡的生活理念了,爱美女孩吹起大白梨来,也不需要任何心理负担。


作为国产老汽水的地方扛把子,曾经以一己之力,用产品名顶替了品类名称,甚至成为几代人心中回忆。


介绍了7款各地的特色饮料,你有pick到吗?


点击观看视频版:

赏味初夏饮料|搜罗了全国七地的饮料,总有一款你没喝过-千里眼视频-搜狐视频

-end-

策 划 | 赖颢宁

撰 稿 | CYY

排 版 |CYY

配图来源 | CYY、刘安彤、 ***

饮料等级分类 赶紧告诉你身边的人


饮料种类繁多,话说各种饮料的特点,以及如何正确选择

饮料味美好喝,深受广大儿童和青少年喜爱。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人们该如何正确选择呢?

现今,市场上的瓶装和罐装饮料形形 *** ,以以下十类为常见。

碳酸饮料

俗称汽水,系在水中充以二氧化碳气制得,通常都含有盐、色素、食糖或糖精,饮后,二氧化碳在胃内挥发能带走热量,故在热天可起到降温效果,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此类饮料适合旅行和在热天劳累时偶而饮用。如一次喝得过多,胃内产生太多的二氧化碳气,便会对胃粘膜造成损害。如果在吃饭时饮,或在聚餐时以其代酒,则会影响食物消化。

幼童胃壁薄嫩,易受损伤,是不适合饮碳酸饮料的。儿童常喝碳酸饮料,还会增加发生龋齿的风险。由于含糖多,它也不适合糖尿病患者。

可乐型饮料

属于碳酸饮料的一种,是当今社会上广为流行的一种饮料,口味好,爽口,对年轻人特别有吸引力。

它含有 *** 、磷酸等成分。 *** 能兴奋神经中枢,饮后有提神作用。由于含有磷酸,如果多饮常饮,过多的磷便会影响肠道对矿物质钙的吸收,由此则会降低骨质密度。有资料表明,习惯喝可乐型饮料的人,因为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的危险要提高三倍。

另外,可乐型饮料的糖含量高,一罐提供的热量,可能让人在健身房活动一小时才能消耗掉。它特别不适合儿童常喝,因其含有的 *** 会干扰孩子的记忆力。

果蔬汁饮料

系在水中加入水果或蔬菜的浓缩汁制得,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具有为人补充微量营养素的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决不能用市售的果蔬汁饮料代替日常膳食中的水果和蔬菜,因为它所含的营养素不只比水果和蔬菜少得多,且缺失天然果蔬类食物固有的膳食纤维等有益成分。

果蔬汁饮料比较适合有咀嚼困难的病人。而且更好在家庭里自制。

植物蛋白饮料

用植物果实、种子加工配制而成,如杏仁露、核桃乳、花生乳。因为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在补水的同时,可以为人补充能量和多种营养素,能起到一定的补充营养的作用。

此类饮料较适合外出旅行,以及劳动和运动后喝,也可以将其偶而当作零食或间食吃。要注意的是,它的蛋白质含量通常有限,并不能代替核桃、花生等坚果。

乳饮料

乳饮料是在水中加入的鲜牛奶或奶粉制得。牛奶的含量在30%,故与植物蛋白饮料一样,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营养的作用。

由于其含水量明显大于牛奶,所以,它的营养价值是不能与纯牛奶相提并论的。

乳酸菌饮料

是以牛奶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得的乳液,加入水、食糖、果汁浓缩液和甜味剂、酸味剂等配制成的一类饮品。它能抑制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起到帮助消化、防止腹泻和维持肠道健康的作用。通常分作活性乳酸菌和非活性乳酸菌两种。

活性乳酸菌饮料,又称作活性乳。按规定,每毫升活性乳中活乳酸菌的数量不应少于100万个。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注意在配料中查识。

因为乳酸菌饮料所含牛奶的成分很少,蛋白质含量仅为1%。所以,其补充营养的作用极为有限。

奶茶

正宗的奶荼应是由少量鲜奶或奶粉、茶叶浸提物加水调制而成的饮品。

要指出的是,现在市场上的瓶装奶茶为了改善口感和风味,大多添加有奶精,奶精又称“植物性奶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摄入过量会增加人患动脉硬化、乳腺癌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虽然不少产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符合规定,但如果经常喝,仍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茶饮料

茶饮料系用茶叶浸提物制得,除含有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对人有益成分外,还可能加有香精等添加剂,口感甘甜。

茶饮料与用茶叶冲泡的茶汤比较,优点是饮用方便,不用现冲现泡。然而,在加工过程中,茶的有效成分受到损失,还加有添加剂成分,所以,它的保健作用是不能等同于用茶叶冲泡的茶汤的。而且,现在市场上有些茶饮料产品,主要用香精、糖等添加剂调配而成,茶叶固有的成分含量有限或根本缺失。

功能性饮料

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一些特殊人群需要而配制的一类饮品。可分为营养素饮料、运动饮料等多种。为取得某种效果,有些产品还加有某种中草药提取物。

此类饮料不以治疗疾病和防病为目的,也非保健食品,但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比如,为人体补充某种缺少的营养素和生物活性成分。 功能性饮料应该在特定情况下依据个人需要而选择饮用。但必须注意,不能多饮、常饮,要警惕过多饮用导致营养失衡而损害健康。

运动饮料

运动饮料是功能性的饮料的一种,系根据运动时身体消耗营养的特点而配制的,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维生素和电解质钠、钾等

它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运动消耗的营养素和能量,或能起到提高运动能力与促进改善运动后疲劳的效果。


饮料卫生,饮用方便。其突出优点是给人感官上的享受,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如选择适当,某些产品还可能产生一定的补充营养的效果。

但是,必须记住,作为饮品,不管是什么种类的饮料,其基本功能都是为人补充水分。但是,它却决不能用其作为日常饮用水,天天喝。

这是什么原因呢?概括起来说,这是因为饮料至少有2个弊端:

其一,为了好喝,几乎所有的饮料产品都添加有较多的糖,通常在8-10% 以上。因此,喝饮料就让人在不知不觉地摄入了过多的糖,比如,可囗型饮料含糖10%左右,若饮300毫开,便摄取了30克的糖,即超过了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日推荐的25克的量。摄糖过多会増加肥胖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就不应该过多的和长期的饮用。

另一弊端是,瓶装饮料都含有各式各样的食品添加剂,常见的是色素、香精、甜味剂、果味剂、防腐剂,可多达10种以上。

尽管正规产品中的添加剂的添加量符合国家标准,但做为一种外来化学物,添加剂在进入人体后仍要参加机体代塮,常饮和多饮势必增加肝脏和肾脏负担,经年累月,就会对身体器官造成损害。英国有研究表明,饮料中的色素影响儿童智力发育,习惯以饮料代水的儿童与不喝或少喝的儿童比较,智商低5%。

那么,喝多少饮料合适呢?有营养学家提出,以310毫升可乐标准瓶计,通常情况下,成人一天最多喝一瓶,儿童要少。而且,必须是偶而饮,而不是天天都喝。

有些品种的饮料会让人产生依赖性,所以,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不能养成以饮料做为补水的习惯。

日常饮用水的首选是白开水。

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饮料,应该查验产品标签,通常,在同类产品中更好选择糖含量低的,还要注意添加剂的种类,宜选择较少的。

(图片取之 *** 。撰文:佑梧莘、朝健;审修:刘政)

刘政 主任医师。是我国较早从事现代营养学专家,曾任大连市营养餐工委总营养师。请关注我头条号,欢迎同各位讨论。衷心祝愿普天下人人幸福安康!

#营养百事通##健康真相馆##健康2021##头条食养##食物/饮食习惯#@谣零零计划

饮料怎么选、怎么喝?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关于饮料的消费提示

饮料是指经过定量包装,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0.5%的食品。市场上饮料琳琅满目,包括果蔬汁类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等。因口味多元、携带方便,受到大众喜爱。为帮助消费者科学选购和饮用,特做如下消费提示。

果蔬汁类饮料不能替代水果和蔬菜

果蔬汁类饮料是以水果和(或)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叶、果实)等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液体饮料。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名称及配料表的标签标示内容,确定相应果蔬汁类饮料产品的具体类别。

果蔬汁应根据产品标签说明,在适宜的条件下储存;开封后,应贮藏在0-5℃冰箱内,并在48小时内喝完。经巴氏杀菌或超高压杀菌的非复原汁,应低温冷藏,其保存时间较短,开封后尽快喝完,以避免贮藏期间微生物生长繁殖。

在以橙汁为代表的浑浊型果汁中保留了部分果肉和可溶性膳食纤维,但与新鲜果蔬相比会有部分营养损失。因此,喝果蔬汁不能完全替代每日对水果、蔬菜的摄入。

要注意活菌型乳酸菌饮料贮存要求

乳酸菌饮料是含乳饮料的一种,是指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在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乳液中加入水、白砂糖,或甜味剂、酸味剂、果汁、茶等一种或几种配料调制而成的饮料。

根据是否经过杀菌处理,分为非活菌(杀菌)型和活菌(未杀菌)型。非活菌型乳酸菌饮料可常温储存;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的贮存、运输,必须保证在2-8oC冷链条件下,否则会导致乳酸菌活菌数下降,且影响饮品口感。

在国内销售的乳酸菌饮料,必须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明非活菌(杀菌)型和活菌(未杀菌)型。消费者在选购和贮存饮料时,可以通过标签标识进行区分。

3岁以下儿童和老人

饮用珍珠奶茶时应防噎喉

奶茶固体饮料是以茶叶提取物,或直接以茶粉、乳品为原料,可添加糖或甜味剂、植脂末等食品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制成供冲调饮用的固体饮料。

奶茶固体饮料一般放置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在饮用热的奶茶饮料时,要注意避免烫伤。

椰果奶茶、珍珠奶茶、果蔬奶茶等,是用奶茶粉分别和椰果粒、珍珠Q果或红豆粒、红枣粒混合而成。3岁以下儿童或老人饮用以上饮品时,有吸入气管或支气管的风险。儿童须应在家长的看护和指导下食用,老年人应小心饮用。

选购饮料时要注意查看产品标签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饮料标签内容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

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要注意产品标签,不购买或食用没有标签或标签信息不全、标签内容不清晰、超过保质期的产品。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在饮料标签上还会标示营养成分表,如能量和4个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含量及其占每日所需营养素参考值(NRV)。消费者可根据营养成分表选择适合的饮料。

特别提醒消费者,饮料不可过度饮用,更不可将饮料替代日常饮水,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

专家执笔人

陈 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马冠生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教授

赵 亮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于航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

来源:市说新语、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来源: 中国质量报

鲜牛奶、调制乳、含乳饮料……到底有何区别?

原标题:鲜牛奶、纯牛奶、高钙奶、早餐奶……营养区别大揭秘!

形形 *** 的牛奶里面都有什么?

牛奶营养价值高,食用方便,是理想的天然食品。

牛奶中的乳蛋白属于优质蛋白质,其必需氨基酸比例符合人体需要;牛奶中的钙是膳食中最容易被吸收的钙的来源;牛奶还是人体必需的磷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不过,市场上有太多看起来是牛奶的产品,鲜牛奶、纯牛奶、高钙奶、早餐奶……众多的品牌、口味、款式,不同的 *** 工艺等,让消费者挑选起来着实费劲。这些形形 *** 的牛奶里面究竟有些什么成分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01 鲜牛奶和纯牛奶的差别

鲜牛奶和纯牛奶都是以生牛乳为唯一原料,采用适当的杀菌或灭菌工艺制成的液态奶产品,含乳量为100%。从产品标签的配料表中可以看到,鲜牛奶和纯牛奶只有生牛乳一种配料。这种牛奶非常有利于身体健康,应该是消费者首选的乳制品。

根据杀灭菌方式的不同,含乳量100%的牛奶又可以分为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区分这两种产品的更好 *** 就是看食品名称、贮存条件和保质期。

巴氏杀菌乳就是我们在超市冷藏售卖区看到的“鲜牛奶”,产品要符合GB 1964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规定。因为巴氏杀菌温度低于100℃,杀菌的过程只是杀死了其中的致病菌,产品中还保留一些微生物,所以其运输、贮存和销售温度均要控制在2℃~6℃,而且一般只能保存7天左右。

灭菌乳是在常温下售卖的“纯牛奶”,产品要符合GB 2519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规定。灭菌乳采用高于100℃的高温瞬时灭菌,灭掉了牛乳中的所有微生物,所以对运输、贮存和销售过程没有低温要求,保质期也相对较长,一般能达到半年以上。

从营养的角度来说,鲜牛奶和纯牛奶在提供蛋白和脂肪上基本没有差别,只是鲜牛奶的杀菌温度低于纯牛奶的灭菌温度,所以在同等奶源下,鲜牛奶在口感和微量元素上略占上风。不过,对需要携带牛奶产品外出且不方便做到低温保存的情况,例如想在郊游或长途旅行当中饮用,则适合选择运输和贮存更加方便的纯牛奶。

02 调制乳调了什么

调制乳是以生牛乳为基础,根据目标人群特点,在口味及部分营养素含量上进行了适当调整。

比如,这款早餐奶,添加了谷物和果蔬粉。

这款高钙奶,添加了乳矿物盐(乳钙)和维生素D。

调制乳产品要符合GB 2519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调制乳》规定,要求含乳量不低于80%,添加的其他成分通常用来强化营养或改善口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03 含乳饮料的本质是饮料

含乳饮料是饮料而不是牛奶。含乳饮料也有自己的专属标准GB/T 21732-2008《含乳饮料》,但这并不是强制性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含乳饮料的含乳量较低,所以在配料表上的之一位一般是“水”,后面才出现生牛乳、乳粉之类的乳制品配料。此外,食品的产品类型必须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且要标注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所以仔细查看,一定能在标签上发现代表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词。

含乳饮料品种多样、口味出众,当作普通饮料喝没有问题。但是因为含乳量低,含乳饮料在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上远不如其他乳制品,所以就算大量饮用也不能代替有营养的牛奶。

04 如何分辨调制乳和含乳饮料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香蕉牛奶、香蕉牛奶饮料、香蕉味牛奶饮料等一系列“牛奶”产品,你能从产品名字上区分出哪些是调制乳、哪些是含乳饮料吗?

有人套用果汁饮料和果味饮料的差别,想当然地认为名字里有“味”、有“饮料”的一定是低端产品,不过这一招用在牛奶上可能并不奏效。

这款产品叫香蕉牛奶,配料表上的之一位是生牛乳,属于调制乳。

这款产品叫香蕉牛奶饮料,配料表上的之一位是水,属于含乳饮料。

这款产品叫香蕉味牛奶饮料,既有“味”又有“饮料”,但是它的配料表上的之一位是牛奶,属于调制乳。

由此可知,区分调制乳和含乳饮料不能看产品名字,还是要看配料表,以及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产品类型。

05 哪些是富含营养的乳制品?

了解了那么多牛奶产品知识,消费者如何才能买到富含营养的真牛奶呢?

首先,以生牛乳为唯一原料的鲜牛奶和纯牛奶可以放心选择。对其他牛奶产品,则一定要看清楚配料表。调制乳的含乳量不可低于80%,而配料表排名之一是“水”的往往是营养价值不高的含乳饮料。

另一种识别 *** 是看营养成分表中的蛋白质含量。灭菌乳、巴氏杀菌乳的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2.9g/100g以上,调制乳的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2.3g/100g以上,而含乳饮料的蛋白质含量只要达到1.0g/100g就可以了。蛋白质含量越高,营养价值就越好,消费者可以看这个指标来进行选择。

通过以上这些 *** ,消费者可以快速辨别牛奶家族成员与其“远房亲戚”,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微信公众号

标签: 一览表 饮料 分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