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民间有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都表达了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这个时节,北方忙着抢收小麦,还要忙着夏播玉米等作物,南方忙着种水稻,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忙碌的节气。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再加上忙着抢种抢收,人比较疲惫比较累,人的胃口就比较差,吃的少。这种情况农村劳作的女主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会想法子,利用身边丰沛野菜资源,采挖一些时令野蔬,给家人换换口味,提高食欲的同时,利用这些时令野蔬丰富的营养价值,给家人清爽解暑,有益于家人的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民间有老话说:“芒种吃四菜,健康很常在”,芒种多吃这4种时令野蔬,健康又愉快,所指哪四种时令野蔬?能种么?具体来看:
地皮菜
所谓的地皮菜,就是贴着地皮生出来的一种野菜。因为形似木耳,色呈暗绿,质半透明像粉皮,口感脆滑嫩润,也叫地木耳;因为地皮菜常常在夏季多雨的季节,雨后无声无息出来,晴天又无声无息消失,别称也叫天菜;也因为地皮菜贴地而生,人们常会踏它而过,也叫地踏菜等。
这地皮菜就是普通念珠藻,念珠藻科念珠藻属藻类植物。干旱季节皱缩成黑色小块随风飘荡,夏季遇雨水立即膨胀。到了芒种时节,随着雨水增多,地皮菜是蓝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贴地而生。其蛋白质含量高,可直接食用新鲜的藻类胶质群体,或晒干保存待用。在民间常被做成各种美食,供家人食用,是很好的一道时令野蔬。
这地皮菜食用价值极高,不仅有降脂明目的作用,还能清热降火,是夏季消暑佳品,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为人体补充营养。这些食用价值,对于芒种时节出大力的劳动主力来说,不仅味道鲜美,尝鲜食用,而且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时令野蔬,有利于家人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这地皮菜的普通念珠藻藻体可以进行出芽繁殖。通过细胞生长和扩展进行细胞分裂是普通念珠藻的基本分裂方式,可促使其藻丝长度迅速增加。由于在自然界中,这种野生资源非常丰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在夏季降雨丰沛的季节,常常遇水而生,成为夏季一种很好的时令野蔬。
马齿苋
马齿苋,因其叶如马齿,性滑似苋,故名马齿苋,别称马齿菜,五行草,长命菜等,生命力极其强悍,即便是拔出吊的马齿苋,扔到田外,只要接触土壤,遇水便能再次焕发生机,故此,在民间又有“晒不死”的称呼。
马齿苋可当蔬菜食用,《本草纲目》中将其归入菜部,并记载:“人多采苗煮晒为蔬”。可见马齿苋在很早以前,已经是公认的野蔬了。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马齿苋含有大量钾盐,有很好的利水消肿作用,含胡萝卜素,能促进溃疡的愈合;含丰富脂肪酸,起到预防心脏病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肠滑腹泻、便溏者及孕妇禁止食用。
到家又忙又种的芒种时节,田间地头就会生长出嫩嫩的马齿苋,正是采摘尝鲜食用马齿苋的好时节。村里的女主人们,会趁着空闲的时间,或者在拔草的时候,弄一些马齿苋回来,或者凉拌,或者蒸蒸菜,又或者晒海备用等,给家人做出美味可口的马齿苋,美味又营养。特别是出大力,火力壮的男劳力,多吃一些马齿笕,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对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关于马齿苋的种植,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插扦繁殖等。种子需要前一年等到马齿苋老熟的时候,采收极小的种子备用,来年撒播在准备好的田里,施用充足的有机肥,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出苗,茁壮生长。当然了,插扦繁殖可利用马齿苋抗逆性强的特性,把新鲜的马齿苋茎截成4~5㎝,一头插在精耕细作的田中,保持土壤湿润,就能很快缓苗成活,稍加管理,就能收获满满。
野苋菜
民间有谚:“六月苋,赛鸡蛋;七月苋,金不换”,不仅很好地肯定苋菜的食用价值,也说明进入到了六七月份,正是吃苋菜的好时节。根据相关部门研究表明,常食野苋菜可增强抗病能力,健身祛病,润肤美容等多种食用价值。
如今正处于芒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野外都有分布的野苋菜,正是鲜嫩时节,到了7~8月份就进入野苋菜的花期了,茎叶就没有那么鲜嫩了。故此,这个时候吃野苋菜正当时。
“野苋菜”在我们当地也叫银杏菜,就是野外自然生长,非人工栽培苋属植物多个品种的总称。野苋菜不仅美味可口,而且里面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我们肠胃更快的蠕动,有助于避免便秘的现象出现。所以每到吃野苋菜的季节,农村勤劳的人们,就会抽空采摘野苋菜的幼苗及嫩茎叶,洗干净焯水后,可做成多种多样的美味佳肴。
野苋菜的繁殖 *** 一般为种子繁殖。种植 *** 参照苋菜种植就好了!等到野苋菜种子成熟以后,采收一些野苋菜的种子,妥善保存,第二年撒在准备好的土壤里,保持土壤湿润,稍加管理,就能生产处优质的野苋菜了。
蒲公英
在《上医本草》等著作中记载,蒲公英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而且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是我国常见的野生蔬菜和中草药,2002年就被卫生部归类为药食同源植物了。而且蒲公英其花期较长,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被人们喜爱。
关于广泛分布于各个角落的蒲公英,大家都比较熟悉。蒲公英的花蕾是一种美好的零食,我们小时候常常会采摘蒲公英没有开放的花蕾生吃,听村里郎中说于和泡蒲公英水喝一样有清热去火的作用,夏季火力壮的人,多吃点少上火。
根据长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到家芒种时节夏忙的时候,勤劳的农村家庭主妇,抽空就会采挖一些蒲公英,新鲜的做些美食吃,或者洗干净晒干,当做茶叶泡水喝,预防家人夏季上火,保证家人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大家都知道蒲公英的花,老熟以后变成白色的“球球”,随风飘荡,落到那里翌年就在那里生根发芽,茁壮生长。这也是蒲公英借风传播的优化方式,可以散布在各个角落。其实,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的根在土中也能越冬。所以,现在人们种植蒲公英,开发利用蒲公英的价值,人们根据蒲公英的繁殖特性,通常利用蒲公英的种子或者根系繁殖。栽种并不难,根据蒲公英的野生环境,肥水管理到位,就能生产处优质的蒲公英,供大家所需。
综上所述:“芒种吃四菜,健康很常在”,芒种多吃这4种时令野蔬,健康又愉快,是很好的一种生活智慧。你那里有人吃吗?有人种吗?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苋菜大家都吃过,可你知道吗?家苋没有野苋香苋菜,作为一道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苋菜的详细由来、各地叫法,以及如何栽培和烹饪这道美味的蔬菜。
苋菜原产于热带非洲,后来传播到亚洲和其他地区。据历史记载,苋菜已有五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和巴比伦王国。苋菜之所以被称为“苋”,是因为其种子类似于苋菜籽。在中国,苋菜有很多不同的叫法,如“苋儿菜”、“野苋菜”、“青苋菜”等。
苋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苋菜富含维生素C和铁元素,是贫血患者的理想食品。此外,苋菜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和味道,苋菜在各地烹饪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栽培苋菜并不困难,但需要适当的条件和环境。首先,苋菜需要充足的阳光和充足的水分。其次,苋菜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最为适宜。最后,根据气候和环境条件,合理施肥和浇水是确保苋菜丰收的关键。
烹饪苋菜的 *** 多种多样,可以凉拌、炒食、煮汤等。以下是一些烹饪技巧,可以让苋菜更加美味可口。首先,洗净苋菜后要尽量沥干水分,这样在烹饪过程中能更好地保持原色。其次,烹饪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影响口感。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可以适量添加调料,如蒜泥、芝麻油、醋等。
苋菜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在中医学中,苋菜被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痔疮等病症。例如,用鲜苋菜捣烂外敷可以治疗皮肤溃疡,用干苋菜煎汤内服可以治疗痢疾、腹泻等。此外,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苋菜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然而,由于其含有较多草酸,过量摄入可能影响人体对钙、铁元素的吸收,因此应适量食用。
总之,苋菜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蔬菜,有着广泛的种植和应用。在了解其详细由来、各地叫法、栽培技巧和烹饪 *** 后,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这道美味的蔬菜。同时,了解其药用价值和食用禁忌,也能让我们更加科学地食用苋菜,为身体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春食野菜正当时 健康食用有讲究俗话说“春食野,夏吃苦”,春食野菜,有益健康,更激发味蕾。春季正是野菜盛产的季节,吃野菜的季节。春季的顺时而发,让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把绿莹莹、鲜嫩嫩,口味鲜嫩的野菜搬上餐桌,作为养生保健的宝贝。
不同的野菜有哪些功效呢?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朱叶珊为大家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野菜有哪些功效
马齿菜
马齿菜又称五行草,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可以用于痢疾腹泻等疾病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它有很好的杀菌作用;马齿菜含有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人体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所以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再有,它还含有3-w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生成,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鲜吃干吃均可,鲜吃口感滑爽,干吃口感柔韧,都有清热解腻作用。
蒲公英
蒲公英,它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利尿。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还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的目的。桔梗有抗溃疡,还有祛痰镇咳、镇痛、解热、镇静、降血糖、消炎、抗溃疡、抗肿瘤和抑菌的作用。虽然略带苦味,但风味独特,作为开春后的之一批鲜菜,让人爱不释口。
荠菜
荠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防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消化道中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可预防胃癌和食管癌,所以俗语说“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相对蒲公英的苦味,荠菜的口感更清爽鲜美,其口味更适合大众品味。
野苋菜
野苋菜具有清热去湿,清肝解毒,凉血散瘀作用,对于湿热所致的赤白痢疾及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目痛、咽喉红肿不利等,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野苋菜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加血红蛋白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等功能。
榆钱
榆钱是榆树的种子,它的形状像一串串的钱币,嫩绿水灵,十分好看,摘取鲜嫩的榆钱用来做出美食,深受大众喜爱,主治失眠,食欲不振,带下,小便不利,水肿,小儿疳热羸瘦,烫火伤,疮癣等病症。
如何健康食用野菜
朱叶珊主任提醒:野菜的吃法有很多种,清洗干净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食用野菜重在尝鲜,难以满足人体所有的营养需求,应注重食物多样性和膳食平衡,不宜多吃。再有野菜多性味苦寒,偏于寒凉,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也不宜多吃。对于妊娠妇女也要避免食用,以免寒凉滑利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野菜采摘要注重新鲜,卫生环境较差的区域及公路周边的野菜也不要采摘,对于不认识、不熟悉的野菜不采、不吃,特别是一些有毒的野菜,一定要避免食用,比如鱼腥草,过量使用就会引起肾脏损伤。再有白屈菜、野芹菜、野地黄、苍耳、曼陀罗等一旦食用就会出现严重的中毒反应。所以,在选择野菜时一定要仔细辨认。(史爱华 朱叶珊)
来源:唐山市中医医院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在农村这菜不用花钱,却特别受欢迎,能清热去火,和粉条炒特美味在农村的夏天,最常吃的菜就是苋菜了,不用花钱,房前房后田头到处都长着苋菜,随手都可以摘到。在城里多年依然保持着吃苋菜的习惯,不过城里吃啥都得要花钱的,后来我就会在门口撒点红苋菜种子,随吃随摘。现在虽然立秋了,但是依然很热,而且特别容易上火。而红苋菜是清热除火的更好蔬菜,常食用还可以提高免疫力,所以这个时候不妨多吃点红苋菜。红苋菜如果加一把粉条、几片蒜片炒一炒。又简单还特别美味。
粉条被红苋菜染的紫红紫红的,还真是特别好看!都说红苋菜有着“长寿菜”的美誉,苋菜叶中含钙质,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都有好处,为了家里的孩子生长发育,我三天两头会给孩子炒上一盘红苋菜,尤其是这道炒粉条,孩子特别爱吃。如果你也喜欢这种吃法,就跟着小编的做法一起来试一试吧!
红苋菜炒粉条
【食材】红苋菜300克、粉条70克、盐适量、蒜头3粒、生抽1茶匙、生姜2克、辣椒1个
【做法】1、红苋菜淘洗干净,其他材料备好,粉条选择红薯粉条,口感好,一盘菜少放一点即可,太多的话,易粘锅。
2、将粉条用凉水提前泡发1个小时左右,发软即可。
3、炒锅烧热注入食用油,放入姜蒜辣椒爆香。
4、放入红苋菜,翻炒。
5、红苋菜稍微变软,放入生抽。
6、再放入泡好的粉条,翻炒。
7、可以将粉条翻在苋菜下面这样熟的比较快,然后放入适量的盐翻炒,注意生抽本就有咸味,所以盐不要放得太多。
8、粉条完全变软上色即可关火,这道菜就大功告成了。
立秋后,正常人群常吃点红苋菜好处很多,不过苋菜虽好吃,但下面这些人群是不宜多食苋菜的。
1、吃了甲鱼的时候,不要吃苋菜;
2、脾虚胃寒的人和皮肤过敏性体质的人不宜食用。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击“收藏”、“分享”或“关注”哟!你的支持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或看法,也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在整理阳台的杂草的时候发现了花盆里的刺苋已经长得差不多跟桂花树一样高了。
中国植物志上有写,刺苋“叶腋有刺,且部分苞片变形成刺,极易和本属其他种区别”。刺苋的样子是它的茎有棱,呈红色,在它的叶腋下带有尖刺,就连部分的苞片都会变形成刺,所以被人称“刺苋”。
这是棵在花盆里不经意发芽长出的刺苋,才不过几个月就已经有半米多高了,它的每个分枝都被它沉甸甸的麦穗般的种子压得弯弯的。估计过不了多久,我的阳台上所有的花盆,就会变成刺苋们的乐园。是时候把它们清理一下了。
刺苋的枝条用手掰下来发出的声音清脆得很,也许是在春天吧,总感觉它们是嫩嫩的,而折断后的茎叶散发出来的带着清新的野菜气息,气味是很好闻的。
春天的刺苋可以摘下嫩的叶子做菜,味道和口感不输红红绿绿的苋菜,而且,在气味上,似乎也多了些香气,感觉更胜一筹。不过,虽然嫩叶可口,但刺苋却是长得越老就越受欢迎的。
在广东到处可见刺苋。野外的刺苋大得让人惊讶。那枝丫长得比擀面杖还粗的,粗大的菜茎泛着紫红色的野刺苋,在江门也不算是稀罕之物,在乡间经常见到。可见用“野蛮生长”这个词来形容野生刺苋,真的非常贴切。
这种粗大的刺苋,在我们江门就是用来煲汤的。茎越粗越好还要连根拔起一起备用,加上猪骨头和一把绿豆几片姜用心熬制几个小时,这锅刺苋老火汤才算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有一种新的刺苋吃法,将野生的刺苋连根拔回家,将根去掉,叶也全部去掉,把皮扒掉,切成一段一段的,焯水之后用蒜蓉爆炒,吃起来是带有点甜味,又清爽又香。
汪曾祺老先生说:“苋菜长老了,主茎可粗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二寸许小段,入臭坛。臭熟后,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住一口,一吸,芯肉即入口中。这是佐粥的无上妙品。我们那里叫作“苋菜秸子”,湖南人谓之“苋菜咕”,因为吸起来“咕”的一声。”
我觉得,刺苋的主茎也是可以用来做臭的。
常遭砍伐的刺苋,根却是煲汤靓货,越老越有营养,俗称“土人参”摘要:常遭砍伐的刺苋,根却是煲汤靓货,越老越有营养,俗称“土人参”
苋菜是夏季很常见的一种蔬菜,俗话说得好“七月苋,金不换”,意思是说到了农历七月份的时候,苋菜是最有营养的,这样的苋菜是拿金子也不愿意去换它。
其实现在很多的蔬菜种植都有点偏早,等到农历七月份的时候,苋菜都已经长老了,而这样的苋菜就不太适合用来当蔬菜吃了。
不过,在一些路边、荒地有一种野生的苋菜,它常被人随意地砍伐掉了,但对于识货的人来说,即便是它长老了也是“香饽饽”,常挖它的根来煲汤喝,并且还称它为“土人参”,而它就是刺苋。
刺苋是在我国大江南北都有分布的一种野生植物,它和菜市场的咸菜在幼嫩时期几乎是一模一样。但是等到它长大以后,就能看出两者的区别了。
其实从它的名字“刺苋”就可以看得出来了,这是一种带刺的咸菜,在它的叶腋部位会有刚刺,用手去触摸,或者是身体接触的话容易被它划伤。
刺苋实际上是一种外来物种,它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才传入我国,然后很快就凭借着其超强的生命力、极强的繁殖能力,从而传播到我国的大江南北。
也因为它的生长速度快,植株较为高大,而且植株上面有刚刺,比较难以清除,所以在很多地方得以快速生长和繁殖。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它更是成为了果园、玉米地等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杂草。
许多的农民见到它了,都是想方设法把它连根铲除,更好是在它的种子成熟前铲除,不然种子掉落以后,很快就会长出一大片来。
但是在南方很地方地区,刺苋却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野菜。因为在刺苋还没有长大的时候,它的嫩茎叶是可以当野菜吃的,不仅很脆嫩,味道不错,而且它的营养价值也很高。
有时候在菜市场也能见到农村采摘的刺苋来售卖,它的价格要比农民种植的苋菜更高。因为这是纯天然的,不打农药,也没有施肥的绿色蔬菜,在市场上是可遇不可求的。
刺苋的吃法和苋菜的基本差不多,既能清炒,也可以凉拌、煮汤等。而更佳的做法就是用它来炒肉吃了。把它清洗干净了,然后把它加入到沸水锅焯后,再把它捞出来用清水冲洗一遍,之后把它切成段。
猪肉切成块,热锅烧油以后倒入猪肉煸炒,炒到水干,再把料酒,大蒜、葱、姜煸炒,加入精盐和一点点水之后炒到肉熟且入味,最后才加入刺苋翻炒一会儿,再加入一点鸡精,这样就可以出锅装盘了。吃起来味道非常的脆嫩又下饭,并且营养很丰富。
更值得一提的是多数人只知道刺苋的嫩茎叶能吃,等到它长大、长老以后就把它当杂草砍伐掉了。殊不知,长老以后的刺苋也是可以吃的,并且还是很美味的一种食材。
在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区,长老的刺苋就是很抢手的煲汤靓货,在市场上一斤就要卖到5-8元。并且还是可遇不可求,因为它都是野生的,产量也就没有保障。
只有在运气好,碰到有农民采挖了才能买得到。而且多数的农民采挖的刺苋根都是舍不得卖,基本都是拿回家自家人用来煲汤了。在当地刺苋根还被称之为“土人参”,可不只是因为它长得很像人参,而且还在于它的药用价值很高。
当地人购买刺苋,可不是用它来入药,主要还是用来煲汤喝。而且虽然刺苋的根长老了吃不烂。但是把它煲汤以后,主要是饮用汤汁,而不是吃刺苋的根。
用刺苋根煲汤滋补不说,而且还有清热解毒、收敛止泻、利胆散淤、通血脉的功效。特别是在夏秋季的时候,许多人就常用刺苋根来煲汤,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祛风除湿。
对于识货的人来说,刺苋的根越粗壮就越值钱。因为一般长得越老的就越粗壮,而它的营养价值就越高。说来也奇怪,这种野生刺苋的根是香饽饽,但是农民菜地里种植的苋菜根,却免费送人也没人要。看来,有时候野生的要比种植的更有价值。
这个季节,野生苋菜根已经长得很粗壮了。你们吃过刺苋的根吗?若你在野外见到了,记得把它挖回去,用它来炖猪脚、炖排骨,或者是老母鸭、鸽子汤都是非常滋补的哦,错过就太可惜了,尤其是看了文章以后。
贫血多吃它,野苋菜补铁效果hin好!你知道吗?野苋菜,是上天恩赐给农民的好礼物!野苋菜含有丰富的铁、钙、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其含铁量是菠菜的1倍,钙含量能达到3倍,而且其不含草酸,所以钙铁元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丰富的铁更有利于人体合成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造血和携带氧气的作用,民间称之为“补血菜”。它的吃法简单,可以清炒或者剁碎后做馅儿;用它包的饺子,非常的香,是一种很特别的难忘的乡野风味。
野苋菜含有多种氨基酸,尤其含赖氨酸,是人体所必需的,而玉米、小麦、大米等谷物中含量较少,因此常吃野苋菜对人体的健康很有益的。
因其性寒凉,故脾虚便溏者慎用,且不宜与鳖同食。据中医药记载:性凉,味甘,具有清热明目、通利二便、收敛消肿、解毒治痢、抗炎止血等功效。可治疗尿血、内痔出血、扁桃腺炎、急性肠炎等症。种子作青箱子入药;全草药用,治腹泻、痢疾、痔疮肿痛出血等症
作者:史军
如今,“绿色”、“有机”成了餐桌上的主打词汇,于是野菜和兼具野菜特征的园蔬都成了餐桌上的新宠儿。在北方的菜市场上,苋菜就是这样一种新兴的蔬菜。我对苋菜有两个深刻的印象,一个是懵懂之时,跟着外婆去工地周围挖“马虽菜”(云南方言,就是马尿菜的意思)。与其说是挖,倒不如说是摘,摘得的只是嫩茎叶,老杆子是不吃的。拿回家,清洗干净,用沸水一烫,拌上油盐蒜末就可以当一道小菜了。只是我并不喜欢这种菜,因为口感略涩,粗糙的菜叶子还会刮舌头。
从你们熟悉的餐桌状态看起。图片:soyricefire.com
后来,外婆从云南老家带回了一些苋菜菜籽儿,播撒在房前的小院子里。这些苋菜的幼苗跟“马虽菜”几乎没啥不一样。不过苋菜要好吃得多。同样是嫩茎叶,加蒜瓣,猛火爆炒。脆嫩的菜叶,殷红的汤汁合在一起,特别能吸引我和几个表弟的注意。我们最喜欢的吃法,就是把红苋菜泡在小米粥之中,在大人诧异的眼神中,把这碗红呼呼的汤粥一干到底。那感觉,爽!
苋菜籽个头很小。图片:thegardengeeks.com
半园蔬半野菜
多年后才知道,我们吃的“马尿菜”和苋菜都是苋菜苋属的成员,只是种类不同而已,卵圆形的叶片,像谷穗一样的花序和果序是这个家族的识别特征。
苋菜的花序。图片: ***
不过,苋科苋属的绝大数植物都只是野菜,从初夏开始,各种苋属的植物就开始在路边表演了。作为园蔬的苋属植物只有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因为叶子的红色,也有红苋菜之称。
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Amaranthus mangostanus也是它。图片:greenfusestock.photoshelter.com
如今在菜市场被称红苋菜的植物,就是苋这个种。苋并不是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它的老家在南亚,后来才扩散到世界不同区域。在明朝朱橚的《救荒本草》中,苋菜被列为重要的救荒植物。
红色的菜有啥营养呢?
苋菜的营养其实中规中矩,每100克红苋菜中有89克水,2.8克蛋白质,5.9克碳水化合物。如果非要说苋菜的特别之处,那可能是里面那些殷红的汁水。
苋菜的叶子会呈现不同程度的紫红色,甚至金色。图片:ahubz.com
以形补形在中国算得上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看见棒状的就壮阳,看见黏糊糊的就补胶原蛋白,看见红红的汁液当然就补血了。并且在补血这件事儿上,更是拉上“铁”来“作证”——“要是铁质不多,菜能这么红吗”。其实,苋菜的红来自于其中的花青素。
花青素在宣传中被冠以健康神器的名头,这件事儿也多次在餐桌物种日历里被提及,在此就不累述了。(比如介绍洛神花的时候就讲过,需要补课戳这里)
在国外菜市场上的红苋菜。图片:riwow.com
总之,花青素确实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但是就目前我们能够摄入的剂量和方式而言并无神效。至于日后能不能成为新兴的保健品,甚至是药品,尚需时日。
至于红苋菜中的铁含量,与菠菜和香菜持平(2.9毫克/100克),在绿叶蔬菜中还算不错。但是相对于动物性食品,特别是动物肝脏等食品(羊肝7.5毫克/100克),苋菜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苋菜红不是天然色素
至于我们时常听到的苋菜红,那并不是从苋菜中提取的天然色素,而是人工合成的一种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化学名称为1-(4'-磺酸基-1'-萘偶氮)-2-萘酚-3,6-二磺酸三钠盐。
我们常在彩色糖果使用的着色剂中看到苋菜红。图片:theorganicsinstitute.com
因为潜在的致癌性,苋菜红一直是备受争议的食用色素。美国从1976年起,禁止在食品中添加苋菜红。而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则规定:苋菜红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料、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青梅、山楂制品、渍制小菜,使用量不得超过0.05g/kg。
野苋菜大家族
实际上,活跃在我们身边的苋菜并不只红苋菜这一个物种。苋科苋属的多种植物都可以作为野菜食用,常见的就有反枝苋、绿穗苋、皱果苋、凹头苋等植物,这些植物的长相大同小异,乍一看很难清它们,但是有一些小细节可以帮助我们。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原产美洲热带,现在已经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生在田园内、农地旁、人家附近的草地上,有时生在瓦房上。它们茎秆粗壮,可以高达1米多,因为对作物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如今已经变成一种让人头疼的田间杂草。
反枝苋是危害更大的苋属入侵种。图片:wikiwand
绿穗苋(Amaranthus hybridus)与反枝苋非常相像,只是植株显得更修长,花序也长。
花序更长的绿穗苋。图片:wikimedia commons
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在北京比较常见的杂草,特别容易识别的是开花的时候,花序略带粉红色,植株也比较瘦小,通常是直立不分枝的。
常见的皱果苋。图片:flickr.com
凹头苋(Amaranthus blitum),这个种的特征的是每个叶子的先端都有一个明显的小缺口,凹头苋因此得名。它与皱果苋非常相似,只是凹头苋的茎秆一部分匍匐在地面之上,从植株基部就开始有分枝,这是与皱果苋相区别的地方。
从基部开始分枝,叶片缺口明显的凹头苋。图片:prot *** .org
以上苋菜的嫩茎叶都可以作为野菜食用,但是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这些苋菜中都含有大量的硝酸盐,没办法,谁让这些杂草生长旺盛呢。要食用的话,更好通过汆烫尽可能去除其中的硝酸盐,这样吃起来就比较安全了。
=== 三色苋的分割线 ===
不论我们注意或者没注意到,餐桌都是我们与生物圈交流最频繁的一个环节。2016年《餐桌物种日历》将为您还原每种熟悉或者不熟悉食材的全貌——每天一个物种,好吃的灵魂终会相聚。
物种日历还可以随身携带,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guokrpac),每天午夜12点,当日物种介绍将会准时抵达!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边全身是刺,殊不知价值高,农村人长在路挖根煲汤,长在路边全身是刺,殊不知价值高,农村人挖根煲汤,6月正当季。
野菜在地里自然生长,有着种植蔬菜不可比拟的风味和口感,很多野菜还有着不错的养生或药用价值从而成为很多人追捧的绿色食材。
六月初,临近24节气的芒种,农田里小麦种子逐渐成熟将要收割。炎热的六月对喜欢吃野菜的朋友来说是无趣的,此时很多的野菜也长高抽莛或开花,茎叶长老过了更佳食用时间,然而有一种野菜却正当季,这种野菜全身是刺,很多人将它当杂草,太可惜了。
这种野菜多分枝植株高大,一丛丛长在路边或河沟的砂砾堆,很多人误认为是杂草,殊不知食用及药用价值很高,它就是刺苋菜。
在日常生活中苋菜是常见蔬菜,因茎叶含有丰富维生素、胡萝卜素及钙等营养素而受到很多家庭的喜爱,叫它“高钙菜”。在农村名字叫苋菜的有很多,常根据其外形及颜色来取名,如绿苋菜、白苋菜、红苋菜及反枝苋。那么刺苋菜又是什么苋菜,它又价值几何?
刺苋菜
刺苋菜是一年生苋科草本,有着普通苋菜抗性强易生长、耐旱耐湿,病虫害较少的特点。刺苋植株茎钝棱形多分枝,茎绿色间带紫色为,有纵条纹,叶子为卵状披针形,叶脉清晰叶面粗糙,顶生花穗。与常见苋菜的区别是,刺苋的叶腋位置有针状硬刺,同时部分苞片变形成刺,因此得名刺苋菜,也叫野苋菜、假苋菜、猪母刺等名字。
刺苋根须发达茎长有硬刺,若大量孳生会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歉收,是一种农田害草。不过,在农村每到夏天很多老人就到地里挖刺苋菜的根,回家洗净后用它煲汤,在集市上刺苋根卖到18块一斤,称刺苋菜为“长寿菜”。
刺苋菜的价值
刺苋菜含有丰富维生素C、钙,铁等微量元素,而草酸含量少,其中钙的含量尤其丰富,是同等猕猴桃的3倍之多,作为蔬菜来食用可以清热解毒、散血消肿,预防便秘改善肤色,补充钙质及微量营养素,在食用价值方面不输有着“高钙菜”称呼的荠菜。
刺苋菜除了叶子可以当蔬菜来吃,其茎秆及根也是一种美味,刺苋茎秆粗壮可以炒食,或用盐腌渍后食用。把刺苋菜的茎秆外皮去掉切成段放进坛子,放入盐和碱发酵成霉苋菜梗,用其煲汤有助消化的作用。
刺苋菜的根棕红色圆锥形,俗称刺苋头,也叫红苋根、簕苋头,可以用来做刺苋头猪骨汤、刺苋头烧鲫鱼、刺苋头薏米汤等等,经常食用可以凉血祛湿,补充钙质,刺苋根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消化,对女性改善肤色有很好的帮助,因此刺苋菜有很高的养生价值。
刺苋菜在农村地里一簇簇随处可见,很多朋友看见了当杂草锄掉,殊不知全身是宝,当野菜食用有很好的清热祛湿的功效,俗话说“六月苋,金不换”,眼下正值挖刺苋根的更佳时节,若您在地里遇见刺苋菜别再当杂草,请珍惜因为价值真的很高。
蔬菜-野苋菜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野苋菜拼音:yě xiàn cài拉丁学名:别 称:野苋,任汉苗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亚 目:科:苋科亚科:族:属:
形态特征
茎直立或伏卧。叶互生,全缘,有柄。花单性或杂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排成无梗的花簇, 生于叶腋,或组成腋生或顶生的穗状花序;雄蕊通常与花被同数,花丝离生,花药2室;子房具1枚直生胚珠, 花柱极短。胞果卵球形,种子扁球形,黑色或褐色,平滑有光泽。刺苋叶腋有针刺2枚,苞片常变成锐刺; 反枝苋植株密被细柔毛,花穗较粗;皱果苋和凹头苋植株均无毛,花被片和雄蕊均为3枚,前者茎直立, 稍分枝,果皮皱缩,花簇不腋生,后者茎伏卧上升,基部分枝,果皮平滑,花簇腋生。
生长习性
生长在丘陵、平原地区的路边、河堤、沟岸、田间、地埂等处。
药用价值
味甘、淡,性微寒。归大肠经。清热利湿。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乳腺炎,痔疮肿痛。